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交换中心容量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788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交换中心容量设计方法,包括:确定城市交换中心功能区划分,根据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容量计算方法确定各功能区规模;引入节点‑场所模型,选取与城市交换中心功能区规模相关的指标,及通过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于结合节点‑场所模型确定节点所处的协同状态;根据节点所处的协同状态,对失衡节点容量调整,将处于平衡状态的节点的配比运用到失衡节点中,调整失衡节点的功能区规模配比,使其趋于平衡状态,并对平衡状态下的各功能区规模进行加和作为城市交换中心的总容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减少传统方法的容量计算误差,有利于实现各功能区规模之间的协同,促进城市交换中心整体结构的协调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交换中心容量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交换中心容量设计方法,属于交通枢纽建设工程的

技术介绍
城市交换中心是一种融合了交通、商业、物流等多种城市公共服务的城市综合体。城市交换中心包含交通功能和城市功能,其中交通功能主要是为外来车辆及内部出行车辆提供便捷高效的换乘服务;城市功能主要是提供购物、消费、餐饮、游憩、物流等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功能,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城市交换中心容量设计的合理性是促使城市交换中心发挥截停外部车辆以换乘公共交通的截停换功能、保障城市交通畅通的重要支撑。目前针对交通枢纽的容量设计的方法主要为通过分析交通节点客流量的来源与构成,结合交通设施类型分别进行枢纽规模预测,然后将各类交通设施规模之和作为枢纽的最终容量。由于现有交通枢纽的功能以交通功能为主,商业和物流等附加功能占比较小,既有的容量设计方法主要针对各功能区进行分别规模量化,缺少对功能区之间联系的分析,而城市交换中心融合了交通、商业、物流等多种功能,其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会影响到整体规模匡算的合理性,采用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交换中心容量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确定城市交换中心功能区划分,根据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容量计算方法确定各功能区规模;/n步骤2:引入节点-场所模型,节点-场所模型中节点价值和场所价值指标以体现交通功能和场所功能的指标为主,选取与城市交换中心功能区规模相关的指标,及通过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于结合节点-场所模型确定节点所处的协同状态;/n步骤3:根据节点所处的协同状态,对失衡节点容量进行调整,将处于平衡状态的节点的功能区规模配比运用到失衡节点中,调整失衡节点的功能区规模配比,使其趋于平衡状态,并对平衡状态下的各功能区规模进行加和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交换中心容量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城市交换中心功能区划分,根据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容量计算方法确定各功能区规模;
步骤2:引入节点-场所模型,节点-场所模型中节点价值和场所价值指标以体现交通功能和场所功能的指标为主,选取与城市交换中心功能区规模相关的指标,及通过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于结合节点-场所模型确定节点所处的协同状态;
步骤3:根据节点所处的协同状态,对失衡节点容量进行调整,将处于平衡状态的节点的功能区规模配比运用到失衡节点中,调整失衡节点的功能区规模配比,使其趋于平衡状态,并对平衡状态下的各功能区规模进行加和作为城市交换中心的总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交换中心容量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城市交换中心功能区划分为交通功能区、商业功能区、物流功能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交换中心容量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确定节点所处的协同状态,具体为:
步骤21:选取节点-场所模型中节点价值与场所价值指标,所述节点价值选取体现交通功能规模的指标,包括公交站场规模、非机动车停车场规模;所述场所价值选取体现场所功能规模的指标,包括商业规模、物流规模、功能混合程度;
步骤22:对节点价值与场所价值选取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即采用Min-max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使结果落到[0,1]区间,并结合熵权法分别确定节点价值和场所价值各指标权重;
步骤23:根据节点-场所模型,协同状态可分为平衡发展、压力、从属、节点失衡、场所失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伟缪家音吴雪菲刘静茹刘佳彬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