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氢裂化装置的调节角阀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775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氢裂化装置的调节角阀,包括阀体、阀盖、上套筒、阀芯、阀杆和下套筒,阀体的上端开设有沉孔,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出料孔,上套筒和下套筒均竖直嵌设在沉孔中,上套筒设于下套筒的上方,阀盖固定在阀体的上端并压紧在上套筒的上端,阀杆竖直设于上套筒中并可上下滑动;阀芯竖直设于上套筒和下套筒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碗形阀块和若干个第二碗形阀块实现了物料的多级逐层减压以避免物料因压降过大而产生汽蚀现象,进而防止调节角阀中的金属件损坏以延长了使用寿命,从而大幅降低了维修和更换频率以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氢裂化装置的调节角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氢裂化装置的调节角阀。
技术介绍
加氢裂化装置是石油化工领域中一种常见的设备,用来将石油分离成多种馏分的石油产品,加氢裂化装置中大都采用调节角阀来控制石油管道的通断;由于加氢裂化装置处理的石油多为高温重质油品,并含有杂质,且压差很大,现有的调节角阀在此种工况下使用时,当角阀开启后,石油因压降过大而超过石油的饱和蒸汽压,进而导致石油急速气化并产生大量气泡,大量气泡快速撞击调节角阀内部就会对金属部件造成气蚀冲刷,致使调节角阀的使用寿命较短,维修更换较为频繁,从而影响生产的连续进行,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物料的多级逐层减压以避免物料因压降过大而引起汽蚀,进而延长了使用寿命,大幅降低了维修和更换频率以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的加氢裂化装置的调节角阀。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氢裂化装置的调节角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盖、上套筒、阀芯、阀杆和下套筒,所述阀体的上端开设有沉孔,所述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出料孔,所述阀体的左端开设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的内端与沉孔的内壁相互连通,所述上套筒和下套筒均竖直嵌设在沉孔中,所述上套筒设于下套筒的上方,所述上套筒的下端压紧在下套筒的上端,所述下套筒的下端压紧在沉孔的底面上,所述阀盖固定在阀体的上端并压紧在上套筒的上端,所述阀杆竖直设于上套筒中并可上下滑动;所述上套筒的左右两侧之间开设有横向分布的过料孔,所述过料孔的左端开口处与进料孔的内端同心设置并相互连通,所述阀芯竖直设于上套筒和下套筒的内部,所述阀芯的上端同心固定在阀杆的下端,所述阀芯的下端向外形成有第一碗形阀块,所述第一碗形阀块的下端外侧向外形成有环向分布的凸圈,所述凸圈的上端边缘顶紧在上套筒的下端开口处,所述第一碗形阀块的下端中心还依次向外形成有若干个竖向串联且同心设置的第二碗形阀块,对应地,所述下套筒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相同数量的环向分布且竖向叠置的凸环,若干个所述凸环分别密封套设在若干个第二碗形阀块的外侧。优选地,所述过料孔的左右两端开口处内壁上还均开设有一个环向分布的扩径槽。优选地,所述上套筒中还设有填料,所述填料套设在阀杆外,所述上套筒的上端还固定有填料压盖,所述填料压盖的下端压紧在填料的上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第一碗形阀块和若干个第二碗形阀块实现了物料的多级逐层减压以避免物料因压降过大而产生汽蚀现象,进而防止调节角阀中的金属件损坏以延长了使用寿命,从而大幅降低了维修和更换频率以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加氢裂化装置的调节角阀,包括阀体1、阀盖2、上套筒3、阀芯4、阀杆5和下套筒6,阀体1的上端开设有沉孔103,沉孔103的底面中心开设有出料孔102,阀体1的左端开设有进料孔101,进料孔101的内端与沉孔103的内壁相互连通,上套筒3和下套筒6均竖直嵌设在沉孔103中,上套筒3设于下套筒6的上方,上套筒3的下端压紧在下套筒6的上端,下套筒6的下端压紧在沉孔103的底面上,阀盖2固定在阀体1的上端并压紧在上套筒3的上端,阀杆5竖直设于上套筒3中并可上下滑动;上套筒3的左右两侧之间开设有横向分布的过料孔31,过料孔31的左端开口处与进料孔101的内端同心设置并相互连通,阀芯4竖直设于上套筒3和下套筒6的内部,阀芯4的上端同心固定在阀杆5的下端,阀芯4的下端向外形成有第一碗形阀块41,第一碗形阀块41的下端外侧向外形成有环向分布的凸圈42,凸圈42的上端边缘顶紧在上套筒3的下端开口处,第一碗形阀块41的下端中心还依次向外形成有若干个竖向串联且同心设置的第二碗形阀块43,对应地,下套筒6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相同数量的环向分布且竖向叠置的凸环61,若干个凸环61分别密封套设在若干个第二碗形阀块43的外侧。过料孔31的左右两端开口处内壁上还均开设有一个环向分布的扩径槽32。上套筒3中还设有填料8,填料8套设在阀杆5外,上套筒3的上端还固定有填料压盖7,填料压盖7的下端压紧在填料8的上端。工作原理:物料经由进料孔101进入到阀体1的左端内部,进而经由过料孔31进入到上套筒3的内部,但由于凸圈42的上端边缘顶紧在上套筒3的下端开口处,故物料无法继续进给;接着,借助阀杆5向下推动阀芯4下移,第一碗形阀块41的球形外壁与上套筒3的内壁之间开始出现间隙并慢慢增大,物料经由间隙下落到下套筒6中并第一次降低了物料的压力;此过程中,每个第二碗形阀块43均会随第一碗形阀块41一起下移,进而使每个第二碗形阀块43的球形外壁与对应的凸环61内壁之间也产生间隙并慢慢增大,从而使得物料层层下落,每下落经过一个第二碗形阀块43,物料压力就均下降一定幅度,在下落经过最后一个第二碗形阀块43后,物料最终从出料孔102向外排出。本技术的第一碗形阀块41和若干个第二碗形阀块43实现了物料的多级逐层减压以避免物料因压降过大而产生汽蚀现象,进而防止调节角阀中的金属件损坏以延长了使用寿命,从而大幅降低了维修和更换频率以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氢裂化装置的调节角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盖、上套筒、阀芯、阀杆和下套筒,所述阀体的上端开设有沉孔,所述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出料孔,所述阀体的左端开设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的内端与沉孔的内壁相互连通,所述上套筒和下套筒均竖直嵌设在沉孔中,所述上套筒设于下套筒的上方,所述上套筒的下端压紧在下套筒的上端,所述下套筒的下端压紧在沉孔的底面上,所述阀盖固定在阀体的上端并压紧在上套筒的上端,所述阀杆竖直设于上套筒中并可上下滑动;所述上套筒的左右两侧之间开设有横向分布的过料孔,所述过料孔的左端开口处与进料孔的内端同心设置并相互连通,所述阀芯竖直设于上套筒和下套筒的内部,所述阀芯的上端同心固定在阀杆的下端,所述阀芯的下端向外形成有第一碗形阀块,所述第一碗形阀块的下端外侧向外形成有环向分布的凸圈,所述凸圈的上端边缘顶紧在上套筒的下端开口处,所述第一碗形阀块的下端中心还依次向外形成有若干个竖向串联且同心设置的第二碗形阀块,对应地,所述下套筒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相同数量的环向分布且竖向叠置的凸环,若干个所述凸环分别密封套设在若干个第二碗形阀块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氢裂化装置的调节角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盖、上套筒、阀芯、阀杆和下套筒,所述阀体的上端开设有沉孔,所述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出料孔,所述阀体的左端开设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的内端与沉孔的内壁相互连通,所述上套筒和下套筒均竖直嵌设在沉孔中,所述上套筒设于下套筒的上方,所述上套筒的下端压紧在下套筒的上端,所述下套筒的下端压紧在沉孔的底面上,所述阀盖固定在阀体的上端并压紧在上套筒的上端,所述阀杆竖直设于上套筒中并可上下滑动;所述上套筒的左右两侧之间开设有横向分布的过料孔,所述过料孔的左端开口处与进料孔的内端同心设置并相互连通,所述阀芯竖直设于上套筒和下套筒的内部,所述阀芯的上端同心固定在阀杆的下端,所述阀芯的下端向外形成有第一碗形阀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秦峰朱黎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自控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