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63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涉及巷道掘进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支护平台,所述支护平台用于与单轨吊连接,所述支护平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待支撑面。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支护时,辅助支撑组件能够调整支撑角度,使辅助支撑组件能与待支撑面支撑牢固,通过控制辅助支撑组件的液压压力从而调整平台的支撑力,确保支护安全可靠,保证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巷道掘进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巷道掘进施工过程中,迎头面的掘进作业不允许在空顶下进行,所以巷道掘进施工设备都必须在有支护的巷道下作业,而现有普遍采用超前支护的形式都是先临时护住巷道顶部,再通过锚杆机钻锚杆孔或锚索孔,然后用锚杆或锚索将锚网锁固在巷道顶部及二侧帮,在锚网上再喷上水泥浆后便形成了永久支护。但由于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地质条件会随着巷道掘进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变化,加上冲击地压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因炮采过程中的爆破或钻孔等震动也会加据地质条件恶化,严重时会导致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出现局部塌落现象,这是巷道掘进过程中所不允许的。而目前现有的超前支护平台,大多是悬臂式结构,这种悬臂式结构必然存在支撑力不平衡现象,在遇到巷道顶部局部出现塌落时,其支护力是不够的,而一旦出现巷道顶部塌落现象,这类超前支护是不能有效的支护住巷道顶部,势必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提供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新型支护平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超前支护所存在的支护力不足的问题,本技术工作时可以通过调整辅助支撑组件的伸出状态,保证辅助支撑组件能与待支撑面支撑牢固,从而加大支护平台的支撑力,确保支护安全可靠,保证施工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包括支护平台,所述支护平台用于与单轨吊连接,所述支护平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待支撑面。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转角驱动机构、辅助支撑杆和撑脚,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护平台铰接,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杆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护平台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撑脚铰接,所述撑脚与待支撑面接触;所述辅助支撑杆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铰耳。优选的,所述转角驱动机构为转角油缸或螺旋摆动油缸或回转减速器。优选的,所述支护平台包括支护框架、连杆前座、上连杆组件、下连杆组件、液压油缸和连杆后座,所述支护框架的后端与所述连杆前座的前端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铰接在所述支护框架或所述连杆前座上,所述上连杆组件的前端与所述连杆前座的顶部铰接,所述上连杆组件的后端与所述连杆后座的顶部铰接,所述下连杆组件的前端与所述连杆前座的底部铰接,所述下连杆组件的后端与所述连杆后座的底部铰接,所述上连杆组件与所述下连杆组件平行设置,所述连杆后座与悬轨平台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杆组件的前端铰接,所述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后座的底部铰接。优选的,所述支护框架包括主框架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两侧的侧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横向架体和竖向架体,所述横向架体、所述竖向架体和所述侧框架均为矩形框结构,所述横向架体与所述竖向架体垂直设置,所述竖向架体与所述连杆前座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架体与所述竖向架体之间设置有斜撑。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为一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横向架体前端,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架体铰接,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架体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撑脚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在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能够收缩重叠在所述横向架体中。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侧框架上,每侧的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侧框架铰接,每侧的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每侧的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侧框架铰接,每侧的所述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撑脚铰接。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为三个,其中一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横向架体前端,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架体铰接,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架体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撑脚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在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能够收缩重叠在所述横向架体中;另外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侧框架上,每侧的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侧框架铰接,每侧的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每侧的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侧框架铰接,每侧的所述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撑脚铰接。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为一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杆前座的底端的中部,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杆前座铰接,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杆前座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撑脚铰接。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杆前座的底端,每侧的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杆前座铰接,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杆前座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撑脚铰接。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采用本技术进行支护时,辅助支撑组件能够调整支撑角度,使辅助支撑组件能与待支撑面支撑牢固,通过控制辅助支撑组件的液压压力从而调整平台的支撑力,确保支护安全可靠,保证施工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示意图(辅助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护框架前端,支撑框架上升到最高);图2为本技术的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示意图(辅助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护框架前端,支撑框架下降到最低);图3为本技术的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示意图(辅助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护框架前端,支撑框架上升到最高且辅助支撑组件伸展的状态);图4为图1的本技术的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A向示意图(一个辅助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护框架前端);图5为图1的本技术的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A向示意图(两个辅助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护框架前端);图6为图1的本技术的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A向示意图(三个辅助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护框架前端);图7为本技术的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应用示意图(辅助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护框架前端,支护框架上升到最高且辅助支撑组件撑住巷道迎头面状态);图8为本技术的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应用示意图(辅助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护框架前端,支护框架上升到最高且辅助支撑组件撑住巷道左右邦状态);图9为本技术的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示意图(辅助支撑组件设置在连杆前座上,支护框架上升到最高且辅助支撑组件收缩状态);图10为本技术的带辅助支撑的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平台,所述支护平台用于与单轨吊连接,所述支护平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待支撑面;/n所述支护平台包括支护框架、连杆前座、上连杆组件、下连杆组件、液压油缸和连杆后座,所述支护框架的后端与所述连杆前座的前端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铰接在所述支护框架或所述连杆前座上,所述上连杆组件的前端与所述连杆前座的顶部铰接,所述上连杆组件的后端与所述连杆后座的顶部铰接,所述下连杆组件的前端与所述连杆前座的底部铰接,所述下连杆组件的后端与所述连杆后座的底部铰接,所述上连杆组件与所述下连杆组件平行设置,所述连杆后座与悬轨平台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杆组件的前端铰接,所述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后座的底部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平台,所述支护平台用于与单轨吊连接,所述支护平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待支撑面;
所述支护平台包括支护框架、连杆前座、上连杆组件、下连杆组件、液压油缸和连杆后座,所述支护框架的后端与所述连杆前座的前端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铰接在所述支护框架或所述连杆前座上,所述上连杆组件的前端与所述连杆前座的顶部铰接,所述上连杆组件的后端与所述连杆后座的顶部铰接,所述下连杆组件的前端与所述连杆前座的底部铰接,所述下连杆组件的后端与所述连杆后座的底部铰接,所述上连杆组件与所述下连杆组件平行设置,所述连杆后座与悬轨平台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杆组件的前端铰接,所述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后座的底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转角驱动机构、辅助支撑杆和撑脚,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护平台铰接,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杆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护平台铰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撑脚铰接,所述撑脚与待支撑面接触;所述辅助支撑杆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铰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驱动机构为转角油缸或螺旋摆动油缸或回转减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框架包括主框架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两侧的侧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横向架体和竖向架体,所述横向架体、所述竖向架体和所述侧框架均为矩形框结构,所述横向架体与所述竖向架体垂直设置,所述竖向架体与所述连杆前座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架体与所述竖向架体之间设置有斜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辅助支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为一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横向架体前端,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架体铰接,所述转角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陈振华苏红唐福新李杨刘艳陈君桥邓娅杰蒋善云陈香云李军叶子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蓝翔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