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FPGA的伪随机序列周期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信息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伪随机序列周期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1949年,Shannon发表了具有奠基性论文《CommunicationTheoryofSecrecySystem》,此举使得密码学转变为一门真正的系统的科学,由于Shannon极具创造性的思想,其将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相结合,凭借统计学的方法,从不同方面给出了相关的数学描述和定量分析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在理论基础被奠定的同时也为现代密码学后续的研究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混沌系统是由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其内部拉伸和折叠机制所产生的类随机行为,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非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统一。随着对混沌理论的深入研究,混沌系统的许多优良特性逐渐显露出来,如其对初值的极度敏感性在差距极其微小的两个初始值之间经过有限的迭代会呈现截然不同的运动轨迹、内秉随机性则可以产生性能优良的伪随机序列、遍历性使得其状态在相空间均匀分布等等。这些独特的动力学行为特性恰好与“混淆”和“扩散”这两个密码学设计基本原则相契合,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FPGA的伪随机序列周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n步骤一:对于有限精度的位宽为m位的数字化混沌系统,首先定义一个一维数组C={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FPGA的伪随机序列周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于有限精度的位宽为m位的数字化混沌系统,首先定义一个一维数组C={C1,C2,…,Ci},用于计数,对该数组元素进行相关的初始化操作,即
Ci=2i,i∈{1,2,3,…,m}
步骤二:定义一个三维变量数组A,在初始化时,需要将所有的数组元素均取为0,如下式所示:
式中,A1i用于存储参考值,A2i则对输入进行计数,A3i则判断是否达到周期状态;
步骤三:将步骤一和步骤二中分别定义的数组C和A以及确定迭代初始值之后混沌系统输出的状态序列分别代入定时更换参考值算法ACR中,并且将C和A拆分成m组,分别为{C1,A11,A21,A31},{C2,A12,A22,A32},L,{Cm,A1m,A2m,A3m},这m组同时代入到ACR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群,余龙飞,丁威,张仁秀,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