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板的墙面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743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板的墙面定位系统,包括定位件一,该所述定位件一布置于第一预留间隙处,所述定位件一藉由第一定位构件穿设圆片本体并于其端部紧固于墙面内以驱使所述圆片本体的下端面贴合抵靠于交汇形成所述第一预留间隙的所有所述保温板的上端面;定位件二,该所述定位件二布置于第二预留间隙处,所述定位件二藉由第二定位构件穿设板件本体并与其端部紧固于墙面内以驱使所述板件本体两端的下端面分别贴合抵靠于两个相邻所述保温板的上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定位件一和定位件二实施对保温板的不同区域位置的定位,有效的提高了保温板的板面定位效果,同时无需破坏板材结构即可完成高效定位,有效的提高了保温板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板的墙面定位系统
本技术涉及保温板定位
,具体为一种保温板的墙面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现如今,保温板的应用较为广泛,多用于室内墙体或室外墙面,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在实施对保温板的固定过程中,需要实施对保温板的固定,一般采用的方法是采用膨胀螺钉贯穿保温板并紧固于墙面处,且每块保温板上较多只采用一组膨胀螺钉实施固定,该种固定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固定件(膨胀螺钉)需要贯穿保温板的厚度,该种定位方式以破坏保温板的方式实施定位,不利于保温板整体的保温性能;2: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小贯穿的定位方式对保温板的整体结构破坏,较多采用的是于保温板上使用较少的膨胀螺钉实施固定,该种定位方式在后期使用后易产生保温板的脱落,提高了墙体脱落的风险;3:保温板的种类较多,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真空保温板是于板芯外层覆膜并抽真空,通过传统的定位方式实施贯穿,破坏了板材的真空环境,使得板材的保温性能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板的墙面定位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板的墙面定位系统,于所述墙面上布置有位于不同区域位置的保温板,于至少三个保温板的边缘交汇处形成有第一预留间隙,于相邻两个保温板之间形成有第二预留间隙,包括定位件一,该所述定位件一布置于第一预留间隙处,包括有圆片本体以及穿设于该圆片本体中心部的第一定位构件,所述定位件一藉由第一定位构件穿设圆片本体并于其端部紧固于墙面内以驱使所述圆片本体的下端面贴合抵靠于交汇形成所述第一预留间隙的所有所述保温板的上端面;定位件二,该所述定位件二布置于第二预留间隙处,包括有板件本体以及穿设于该板件本体中心部的第二定位构件,所述定位件二藉由第二定位构件穿设板件本体并与其端部紧固于墙面内以驱使所述板件本体两端的下端面分别贴合抵靠于两个相邻所述保温板的上端面。所述定位件二设置在所述第二预留间隙的中心处。所述定位件二具有压合于保温板板面处的端部,该端部自保温板的边缘处朝向保温板边缘垂直向的内侧端面处延伸,且延伸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留间隙的宽度。所述圆片本体压合于所述保温板板面处,且压合处的径向距离与所述定位件二的端部延伸长度相同。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通过采用定位件一和定位件二实施对保温板的不同区域位置的定位,有效的提高了保温板的板面定位效果,同时无需破坏板材结构即可完成高效定位,有效的提高了保温板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于保温板间隙处的布置位置示意图;图2为定位片一结构俯视图;图3为定位片二结构侧剖图;图4为定位片二结构俯视图;图5为定位片二结构侧剖图;图6为多个定位片一相互叠放后的结构侧剖图;图7为定位片一和定位片二依次叠放后的结构侧剖图;图8为定位件二俯视图;图9为定位件二侧视图;图10为定位件二局部放大图;图11为定位件一在三个保温板交汇处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定位件一、101预留缝隙一、102预留缝隙二、103预留缝隙三、104预留缝隙四、105预留缝隙五、106预留缝隙六、107交接缝隙、11定位片一、111通孔一、112翻折边、113圆片本体一、114凹槽一、115圆孔一、116翻折部、1161尖部、117凸台部一、12定位片二、121凹槽二、122圆孔二、123圆片本体二、124通孔二、125凸台部二、13螺钉、14膨胀螺钉、2定位件二、21板件一、211圆孔三、212加强筋、2121连接部一、2122连接部二、22板件二、221端部一、222端部二、23板件三、231端部一、232端部二、3板件一、4板件二、5板件三、6板件四、7板件五、8板件六、9板件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案采用对保温板于墙面的不同安装位置通过特定的定位件实施定位,从而使得保温板不用采取端面打孔的定位方式实现墙面紧固,有效的提高了保温板的后期保温效果,防止了因打孔导致的漏气或结构破坏等问题,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效率。这里需要结合保温板于墙面的安装位置说明本案的定位件的具体结构以及安装位置分布。请参阅图1,于图1中,所述的保温板包括有板件一3、板件二4、板件三5和板件四6,根据其排列位置关系可知,板件二4和板件三5竖直布置,且在位于两者之间预留有预留间隙三103,所述板件一3布置于板件二4和板件三5的上方,且在与所述板件二4和板件三5之间预留有预留间隙二102,在位于板件一3和板件三5的一侧设置有板件四6,其中,在与所述板件一3和板件三5之间预留有预留间隙一101,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所述的预留间隙一101、预留间隙二102、预留间隙三103均具有相同的间隙宽度,以保证墙面的保温板铺设均匀分布程度,于至少三个保温板的边缘交汇处形成有第一预留间隙,于相邻两个保温板之间形成有第二预留间隙,这里,结合附图1即可理解为,所述的板件一3、板件二4和板件三5的交汇处即为第一预留间隙处,所述板件一3、板件三5和板件四6的交汇处即为第一预留间隙处,所述板件三5和板件四6之间即为第二预留间隙(即预留间隙一101),所述板件二4和板件三5之间即为第二预留间隙(即预留间隙三103),本案于第一预留间隙处采用定位件一1实施保温板的定位,于第二预留间隙处采用定位件二2实施保温板的定位,所述的定位件一1和定位件二2如下所述:请参阅图2-5,定位件一1,该定位件一1包括有定位片一11和定位片二12,其中,定位片一11具有圆片本体一113,定位片二12具有圆片本体二123,于该圆片本体一113的中心部形成有轴向朝内凹陷成形的凹槽一114,且在位于凹槽一114的中心部开设有与之同心的圆孔一115,于所述圆片本体一113的端面上开设有通孔一111,该通孔一111的孔型一内侧边缘部(即为翻折边112)形成有沿所述圆片本体一113端面的轴向朝下成形的翻折部116,所述圆片本体一113的下端面形成有藉由凹槽一114轴向朝内凹陷所形成的凸台部一117,其中,所述凸台部一117的下端面位于所述翻折部116端部的上方设置;圆片本体二123,于该圆片本体二123的中心部形成有轴向朝内凹陷成形的凹槽二121,且在位于凹槽二121的中心部开设有与之同心的圆孔二122,于所述圆片本体二123的端面上开设有通孔二124,所述圆片本体二123的下端面形成有藉由凹槽二121轴向朝内凹陷所形成的凸台部二125;于实作中,所述的圆片本体一113和圆片本体二123可采用组合形式使用,即可单独使用圆片本体一113配合定位构件实施固定,同时也可采用圆片本体一113和圆片本体二123叠放的形式实施固定。请参见图6-7,于图示中,图6示出了多个定位片一11的叠放,于实作中,将多个定位片一11叠放并于所述圆孔一115内同轴穿设定位构件,多个叠放的圆片本体一113藉由定位构件穿设并于其端部紧固于位于第一预留间隙的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板的墙面定位系统,于所述墙面上布置有位于不同区域位置的保温板,于至少三个保温板的边缘交汇处形成有第一预留间隙,于相邻两个保温板之间形成有第二预留间隙,其特征在于,包括:/n定位件一,该所述定位件一布置于第一预留间隙处,包括有圆片本体以及穿设于该圆片本体中心部的第一定位构件,所述定位件一藉由第一定位构件穿设圆片本体并于其端部紧固于墙面内以驱使所述圆片本体的下端面贴合抵靠于交汇形成所述第一预留间隙的所有所述保温板的上端面;/n定位件二,该所述定位件二布置于第二预留间隙处,包括有板件本体以及穿设于该板件本体中心部的第二定位构件,所述定位件二藉由第二定位构件穿设板件本体并与其端部紧固于墙面内以驱使所述板件本体两端的下端面分别贴合抵靠于两个相邻所述保温板的上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板的墙面定位系统,于所述墙面上布置有位于不同区域位置的保温板,于至少三个保温板的边缘交汇处形成有第一预留间隙,于相邻两个保温板之间形成有第二预留间隙,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件一,该所述定位件一布置于第一预留间隙处,包括有圆片本体以及穿设于该圆片本体中心部的第一定位构件,所述定位件一藉由第一定位构件穿设圆片本体并于其端部紧固于墙面内以驱使所述圆片本体的下端面贴合抵靠于交汇形成所述第一预留间隙的所有所述保温板的上端面;
定位件二,该所述定位件二布置于第二预留间隙处,包括有板件本体以及穿设于该板件本体中心部的第二定位构件,所述定位件二藉由第二定位构件穿设板件本体并与其端部紧固于墙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神舟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