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煤通廊洞口挡水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390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煤通廊洞口挡水沿结构,包括挡水沿、防水层以及泛水;在洞口处沿周向设有与输煤通廊一体设置的挡水沿,在洞口周围的输煤通廊的顶部外侧铺设有防水层,在挡水沿与防水层的衔接处设置有泛水,泛水的底端延伸至输煤通廊与防水层之间。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规范,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不同洞口处的挡水沿衔接完美,适应于大范围的洞口防水处理,解决了之前没有明确规范而随意施工造成的材料浪费,有效解决了输煤通廊顶部洞口处的漏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煤通廊洞口挡水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挡水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输煤通廊洞口挡水沿结构。
技术介绍
:输煤通廊是指大型发电厂内用于输送煤的通道,一般是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的砼结构;由于输煤通廊内粉尘较大,通常要在输煤通廊的顶部预留若干洞口,将抽风管道穿过洞口以达到对输煤通廊的除尘效果。但是在雨水季节,输煤通廊顶部的积水经常会向洞口蔓延并由洞口流至输煤通廊内,会影响输煤通廊内各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还会引发安全事故,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且目前并没有专门的国标图集明确洞口处的结构构造做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外形美观的输煤通廊洞口挡水沿结构。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输煤通廊洞口挡水沿结构,包括挡水沿、防水层以及泛水;在洞口处沿周向设有与输煤通廊一体设置的挡水沿,在所述洞口周围的所述输煤通廊的顶部外侧铺设有所述防水层,在所述挡水沿与所述防水层的衔接处设置有所述泛水,所述泛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输煤通廊与所述防水层之间。进一步的,在所述输煤通廊与所述防水层之间设有找平层。进一步的,在所述找平层与所述防水层之间还设有附加防水层,所述泛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附加防水层与所述防水层之间。进一步的,在所述挡水沿的顶端的相对外侧沿周向设有突沿,所述泛水、所述防水层以及所述附加防水层的顶端均延伸至所述突沿的底部并通过螺栓与挡水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泛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附加防水层与所述防水层之间的距离为200mm~300mm。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由远离洞口向靠近洞口的方向向下倾斜。本技术的优点:通过在洞口处设置挡水沿,可对输煤通廊顶部的积水初步起到阻拦的作用,通过设置防水层、泛水以及附加防水层,进一步加强了防水效果,避免积水渗入输煤通廊内;找平层保证防水层了各处的厚度均匀,避免因输煤通廊的顶部凹凸不平使局部防水层较薄而影响防水效果;突沿对泛水、防水层以及附加防水层的顶端起到遮挡作用,防止雨水从泛水、防水层以及附加防水层的顶端渗入而影响防水效果;防水层具有一定的坡度,使每个洞口处可形成一个独立的汇水区域,将汇水区域与排水管道连通,即可将输煤通廊顶部的大面积降水排出。本技术安装规范,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不同洞口处的挡水沿衔接完美,适应于大范围的洞口防水处理,解决了之前没有明确规范而随意施工造成的材料浪费,有效解决了输煤通廊顶部洞口处的漏水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输煤通廊1、洞口2、挡水沿3、防水层4、泛水5、找平层6、附加防水层7、突沿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输煤通廊洞口挡水沿结构,包括挡水沿3、防水层4以及泛水5;在洞口2处沿周向设有与输煤通廊1一体设置的挡水沿3,在洞口2周围的输煤通廊1的顶部外侧铺设有防水层4,在挡水沿3与防水层4的衔接处设置有泛水5。在输煤通廊1与防水层4之间设有找平层6,保证防水层4各处的厚度均匀,避免因输煤通廊1的顶部凹凸不平使局部防水层4较薄而影响防水效果。在找平层6与防水层4之间还设有附加防水层7,起到进一步加强防水的效果。泛水5的底端延伸至附加防水层7与防水层4之间。泛水5的底端延伸至附加防水层7与防水层4之间的距离为250mm。在挡水沿3的顶端的相对外侧沿周向设有突沿8,泛水5、防水层4以及附加防水层7的顶端均延伸至突沿8的底部并通过螺栓与挡水沿3固定连接,并涂设密封材料。突沿8可对泛水5、防水层4以及附加防水层7的顶端起到遮挡作用,防止雨水从泛水5、防水层4以及附加防水层7的顶端渗入而影响防水效果。本实施例中,防水层4具有一定的坡度,且是由远离洞口2向靠近洞口2的方向向下倾斜,倾斜的坡度为i=2%;通过这样设计,在输煤通廊1顶部的每个洞口2处可形成一个独立的汇水区域,将汇水区域与排水管道连通,即可将输煤通廊1顶部的大面积降水排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输煤通廊洞口挡水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沿、防水层以及泛水;在洞口处沿周向设有与输煤通廊一体设置的挡水沿,在所述洞口周围的所述输煤通廊的顶部外侧铺设有所述防水层,在所述挡水沿与所述防水层的衔接处设置有所述泛水,所述泛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输煤通廊与所述防水层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输煤通廊洞口挡水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沿、防水层以及泛水;在洞口处沿周向设有与输煤通廊一体设置的挡水沿,在所述洞口周围的所述输煤通廊的顶部外侧铺设有所述防水层,在所述挡水沿与所述防水层的衔接处设置有所述泛水,所述泛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输煤通廊与所述防水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煤通廊洞口挡水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煤通廊与所述防水层之间设有找平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煤通廊洞口挡水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找平层与所述防水层之间还设有附加防水层,所述泛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轩张前萨仁高娃席向东王晓青张振宋瑞军李孝林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