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35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挡土墙,包括挡水墙本体,所述挡水墙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的顶部靠近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每侧两个所述支撑杆为前后设置,通过转轮、传动链、齿轮和刮刀的设置使得水流在同排水管道的同时对水推板进行冲击,带动整体运动,刮刀可将阻挡排水管道水流入口的垃圾、淤泥及各种阻碍水流流动的物体进行清理,防止排水管道堵塞,挡料板具有对较大杂物隔绝的作用,且之间的运动关系仅仅需要通过水流的冲击力作用即可完成,无需人工操作和干涉,更不需要电力和其他能源,节能环保且效率高,对水利治理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挡土墙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挡土墙。
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现有的挡土墙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挡土墙高度有限,在水流较为湍急和水量较大的时,常常会出现水流溢处挡水墙的情况,且急排水较为困难,不仅不能及时将水排出,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一般在水流之中夹杂着较多的垃圾和漂浮的废料,这往往会使得挡水墙在排水时,排水管道被垃圾堵塞,耽搁了工程施工的正常进展,增加了工作难度,带来了经济损失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挡土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挡土墙。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挡土墙,包括挡水墙本体,所述挡水墙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的顶部靠近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每侧两个所述支撑杆为前后设置,若干个所述支撑杆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每侧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齿轮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后端插接在位于后侧的第一轴承的内腔,所述防护罩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转轴的前端贯穿位于前侧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槽轮,所述挡水墙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前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三轴承的内腔,所述第四转轴靠近前端处套设有第一槽轮,所述第一槽轮与第二槽轮之间设有传动链,所述第一槽轮通过传动链与第二槽轮传动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三轴承之间设有转轮,所述第四转轴贯穿转轮的中心,所述转轮的外侧周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刮刀,位于右侧的所述转轮的外侧周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水推板,所述挡水墙本体的左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挡料板,所述刮刀与挡料板相互贴合,所述挡水墙本体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的内腔插接有水位杆,所述水位杆的顶端位于防护罩的后侧,所述挡水墙本体的内腔位于第一穿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第一穿孔互为贯通设置,所述水位杆的底端插接在第二穿孔的内腔,所述第二穿孔的底部设有排水管道,所述第二穿孔与排水管道互为贯通设置,所述第二穿孔的内腔底部插接有挡水闸,所述挡水闸的顶部与水位杆固定连接,所述挡水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泡沫浮块,所述挡水闸贯穿排水管道的内腔,所述挡水墙本体的内腔靠近底部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顶部与排水管道互为贯通,且所述挡水闸的底部与泡沫浮块插接在凹槽的内腔。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道为倾斜设置,且所述排水管道的底部与挡水墙本体左侧之间朝上的夹角为锐角。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齿轮以挡水墙本体的中心为中心轴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挡水墙本体的横截面呈梯形设置,所述挡水墙本体梯形结构的较短地的一侧朝上。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支撑杆以固定基座的中心为中心轴呈矩形阵列状排列,所述挡水墙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底端与水位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泡沫浮块固定连接在挡水闸的底部,且从前至后依次呈线性排列。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水推板以右侧转轮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若干个所述刮刀以左侧转轮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进一步的,所述挡料板为弧形设置,若干个所述挡料板从前至后依次呈线性排列在挡水墙本体的左侧靠近底部处。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泡沫浮块和水位杆的设置,可使得水位在上涨或下降的同时方便人工观察水位情况,防止水位过高出现的安全隐患,通过水位杆上的水位刻度值的上升可提前做好水利治理措施,防止水位过高引发水利安全问题,通过泡沫浮块的浮力作用可使得水位过高时,通过浮力抬升挡水闸打开排水管道之间的通道,使得水流可顺畅的流通,达到缓慢降低水位的作用;2、通过转轮、传动链、齿轮和刮刀的设置使得水流在同排水管道的同时对水推板进行冲击,带动整体运动,刮刀可将阻挡排水管道水流入口的垃圾、淤泥及各种阻碍水流流动的物体进行清理,防止排水管道堵塞,挡料板具有对较大杂物隔绝的作用,且之间的运动关系仅仅需要通过水流的冲击力作用即可完成,无需人工操作和干涉,更不需要电力和其他能源,节能环保且效率高,对水利治理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左视剖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左视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A处放大图;图6为本实施例的B处放大图。图中:1、挡水墙本体;2、泡沫浮块;3、固定板;4、转轮;5、第一槽轮;6、水推板;7、传动链;8、固定基座;9、第二槽轮;10、水位杆;11、齿轮;12、防护罩;13、挡水闸;14、排水管道;15、刮刀;16、挡料板;17、支撑杆;18、第三转轴;19、液压杆;20、第四转轴;21、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挡土墙,包括挡水墙本体1,挡水墙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2,防护罩12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基座8,固定基座8的顶部靠近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7,若干个支撑杆17以固定基座8的中心为中心轴呈矩形阵列状排列,挡水墙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1,支撑架21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19,液压杆19的底端与水位杆10固定连接,此设置主要起到对水位杆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挡土墙,包括挡水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墙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2),所述防护罩(12)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基座(8),所述固定基座(8)的顶部靠近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7),每侧两个所述支撑杆(17)为前后设置,若干个所述支撑杆(17)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每侧两个所述支撑杆(17)之间设有齿轮(11),两个所述齿轮(11)相互啮合,所述齿轮(11)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三转轴(18),所述第三转轴(18)的后端插接在位于后侧的第一轴承的内腔,所述防护罩(1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转轴(18)的前端贯穿位于前侧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槽轮(9),所述挡水墙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前后两个所述固定板(3)之间设有第四转轴(20),所述第四转轴(20)的前后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三轴承的内腔,所述第四转轴(20)靠近前端处套设有第一槽轮(5),所述第一槽轮(5)与第二槽轮(9)之间设有传动链(7),所述第一槽轮(5)通过传动链(7)与第二槽轮(9)传动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三轴承之间设有转轮(4),所述第四转轴(20)贯穿转轮(4)的中心,所述转轮(4)的外侧周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刮刀(15),位于右侧的所述转轮(4)的外侧周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水推板(6),所述挡水墙本体(1)的左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挡料板(16),所述刮刀(15)与挡料板(16)相互贴合,所述挡水墙本体(1)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的内腔插接有水位杆(10),所述水位杆(10)的顶端位于防护罩(12)的后侧,所述挡水墙本体(1)的内腔位于第一穿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第一穿孔互为贯通设置,所述水位杆(10)的底端插接在第二穿孔的内腔,所述第二穿孔的底部设有排水管道(14),所述第二穿孔与排水管道(14)互为贯通设置,所述第二穿孔的内腔底部插接有挡水闸(13),所述挡水闸(13)的顶部与水位杆(10)固定连接,所述挡水闸(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泡沫浮块(2),所述挡水闸(13)贯穿排水管道(14)的内腔,所述挡水墙本体(1)的内腔靠近底部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顶部与排水管道(14)互为贯通,且所述挡水闸(13)的底部与泡沫浮块(2)插接在凹槽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挡土墙,包括挡水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墙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2),所述防护罩(12)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基座(8),所述固定基座(8)的顶部靠近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7),每侧两个所述支撑杆(17)为前后设置,若干个所述支撑杆(17)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每侧两个所述支撑杆(17)之间设有齿轮(11),两个所述齿轮(11)相互啮合,所述齿轮(11)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三转轴(18),所述第三转轴(18)的后端插接在位于后侧的第一轴承的内腔,所述防护罩(1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转轴(18)的前端贯穿位于前侧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槽轮(9),所述挡水墙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前后两个所述固定板(3)之间设有第四转轴(20),所述第四转轴(20)的前后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三轴承的内腔,所述第四转轴(20)靠近前端处套设有第一槽轮(5),所述第一槽轮(5)与第二槽轮(9)之间设有传动链(7),所述第一槽轮(5)通过传动链(7)与第二槽轮(9)传动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三轴承之间设有转轮(4),所述第四转轴(20)贯穿转轮(4)的中心,所述转轮(4)的外侧周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刮刀(15),位于右侧的所述转轮(4)的外侧周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水推板(6),所述挡水墙本体(1)的左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挡料板(16),所述刮刀(15)与挡料板(16)相互贴合,所述挡水墙本体(1)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的内腔插接有水位杆(10),所述水位杆(10)的顶端位于防护罩(12)的后侧,所述挡水墙本体(1)的内腔位于第一穿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第一穿孔互为贯通设置,所述水位杆(10)的底端插接在第二穿孔的内腔,所述第二穿孔的底部设有排水管道(14),所述第二穿孔与排水管道(14)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鹏刘纯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旺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