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7291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实时系统,所述实时系统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链路与其他系统传输数据,所述方法包括:实时系统先将待发送给其他系统的数据缓存在USB链路的缓存区中;然后对所述缓存区的数据进行分包,得到多个目标数据包;当预设时长内缓存至所述缓存区的数据量超过阈值后,周期性的将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发送给其他系统。通过对缓存区中的数据进行分包处理,并周期性将分包后的数据发送给其他系统,降低了突发性的、大数据量的数据访问对系统资源的占用,从而保证了实时系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完整性,避免了实时系统的出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实时系统计算的正确性不仅取决于程序的逻辑正确性,也取决于结果产生的时间,如果系统的时间约束条件得不到满足,将会发生系统出错。因此,为了避免系统出错,需要保证实时系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现在技术为了保证实时系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以在实时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建立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链路;实时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可以通过USB链路传输数据。但是,若针对实时系统的数据访问为突发性的、大数据量的访问时,可能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导致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丢失、时间约束条件无法得到满足等情况的发生,进而导致实时系统出错。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便提供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实时系统,所述实时系统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链路与其他系统传输数据,所述方法包括:将待发送给所述其他系统的数据缓存在USB链路的缓存区中;对所述缓存区的数据进行分包,得到多个目标数据包;当预设时长内缓存至所述缓存区的数据量超过阈值后,周期性的将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其他系统。可选地,所述实时系统通过USB链路,以直接存储访问器DMA的传输方式与其他系统传输数据;所述对所述缓存区的数据分包,得到多个目标数据包,包括:确定所述DMA的通道容量;依据所述通道容量对所述缓存区的数据进行分包,得到多个目标数据包。可选地,当预设时长内缓存至所述缓存区的数据量超过阈值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的传输优先级;依据所述传输优先级,将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添加至待发送队列中。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的传输级别,包括:分别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对应的应用的实时性信息;依据所述实时性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的传输优先级。可选地,当预设时长内缓存至所述缓存区的数据量超过阈值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缓存区的容量扩大。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实时系统,所述实时系统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链路与其他系统传输数据,所述装置包括:缓存模块,用于将待发送给所述其他系统的数据缓存在USB链路的缓存区中;分包模块,用于对所述缓存区的数据进行分包,得到多个目标数据包;发送模块,用于当预设时长内缓存至所述缓存区的数据量超过阈值后,周期性的将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其他系统。可选地,所述实时系统通过USB链路,以直接存储访问器DMA的传输方式与其他系统传输数据;所述分包模块,包括:通道容量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DMA的通道容量;数据分包子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通道容量对所述缓存区的数据进行分包,得到多个目标数据包。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传输排队模块,用于当预设时长内缓存至所述缓存区的数据量超过阈值后,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的传输优先级;依据所述传输优先级,将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添加至待发送队列中。可选地,所述传输排队模块,包括:实时性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分别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对应的应用的实时性信息;传输优先级确定子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实时性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的传输优先级。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缓存区扩容模块,用于当预设时长内缓存至所述缓存区的数据量超过阈值后,将所述缓存区的容量扩大。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实时系统先将待发送给其他系统的数据缓存在USB链路的缓存区中;然后对所述缓存区的数据进行分包,得到多个目标数据包;当预设时长内缓存至所述缓存区的数据量超过阈值后,周期性的将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发送给其他系统。通过对缓存区中的数据进行分包处理,并周期性将分包后的数据发送给其他系统,降低了突发性的、大数据量的数据访问对系统资源的占用,从而保证了实时系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完整性,避免了实时系统的出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实时系统,所述实时系统可以通过USB链路与其他系统传输数据,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2、将待发送给其他系统的数据缓存在USB链路的缓存区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实时系统可以通过USB链路与其他系统实现数据的传输,例如:所述实时系统可以接收其他系统通过USB链路发送来的数据,实时系统也可以通过USB链路将数据发送给其他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所述USB链路中可以预先设置缓存区,缓存区可以用于缓存实时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待传输的数据。作为一示例,缓存区可以包括发送缓存区和接收缓存区;发送缓存区可以用于缓存实时系统待发送给其他系统的数据,接收缓存区可以用于缓存其他系统待发送给实时系统的数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作为一示例,发送缓存区可以设置在USB链路与实时系统连接的一侧,接收缓存区可以设置在USB链路与其他系统连接的一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实时系统可以将待发送给其他系统的数据缓存在缓存区中;然后对缓存区中的数据进行分包处理后,再周期性的发送给其他系统,具体可以参考如下步骤104-步骤106。步骤104、对所述缓存区的数据进行分包,得到多个目标数据包。步骤106、当预设时长内缓存至所述缓存区的数据量超过阈值后,周期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实时系统,所述实时系统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链路与其他系统传输数据,所述方法包括:/n将待发送给所述其他系统的数据缓存在USB链路的缓存区中;/n对所述缓存区的数据进行分包,得到多个目标数据包;/n当预设时长内缓存至所述缓存区的数据量超过阈值后,周期性的将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其他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实时系统,所述实时系统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链路与其他系统传输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将待发送给所述其他系统的数据缓存在USB链路的缓存区中;
对所述缓存区的数据进行分包,得到多个目标数据包;
当预设时长内缓存至所述缓存区的数据量超过阈值后,周期性的将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其他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系统通过USB链路,以直接存储访问器DMA的传输方式与其他系统传输数据;
所述对所述缓存区的数据分包,得到多个目标数据包,包括:
确定所述DMA的通道容量;
依据所述通道容量对所述缓存区的数据进行分包,得到多个目标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预设时长内缓存至所述缓存区的数据量超过阈值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的传输优先级;
依据所述传输优先级,将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添加至待发送队列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的传输级别,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对应的应用的实时性信息;
依据所述实时性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包的传输优先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预设时长内缓存至所述缓存区的数据量超过阈值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缓存区的容量扩大。


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树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怡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怡化时代智能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