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19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主体装置为中空状的圆柱体,主体装置的底部设有一层滤膜用以过滤细菌,主体装置内部通过纵隔板分隔成相等、无连通的两个腔体,主体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引流接头,主体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二引流接头,第一引流接头与第二引流接头均包括一个主接头和两个副接口,两个副接口分别连通主体装置内被分隔的两个腔体,两个腔体顶部均固定有自带需氧菌培养基和厌氧菌培养基的方盒,两个方盒底部均设有与腔体连通的连接口,该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可收集大量标本液中的微生物,提高培养率,该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密闭式通路,标本不易被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
本技术涉及细菌浓缩培养器
,具体为一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
技术介绍
我国是肝炎患者众多。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衰竭的患者易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SBP是在严重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腹腔感染,在没有明确腹腔内病变来源(如肠穿孔、肠脓肿)的情况下发生的腹膜炎,病原微生物侵入腹腔,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常见并发症(40%-70%)。针对大量腹水或怀疑有SBP患者,应常规行腹水培养,明确病原菌,以便选择抗生素。但目前腹水培养阳性率低(20%-40%),对临床用药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为中空状的圆柱体,所述主体装置的底部设有一层滤膜用以过滤细菌,所述主体装置内部通过纵隔板分隔成相等、无连通的两个腔体,所述主体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引流接头,所述主体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二引流接头,所述第一引流接头与第二引流接头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引流接头与第二引流接头均包括一个主接头和两个副接口,两个副接口分别连通主体装置内被分隔的两个腔体,两个腔体顶部均固定有自带需氧菌培养基和厌氧菌培养基的方盒,两个方盒底部均设有与腔体连通的连接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流接头上的主接头用于连接腹腔穿刺针或单腔中心静脉置管的接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引流接头上的主接头为液体排出口,用于接引流袋排出废弃胸腹水。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装置高为2cm,顶面与底面的半径为3.3cm。进一步的,所述滤膜的直径小于0.5u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流接头、第二引流接头及连接口上均设有控制出量的开关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解决现有胸腹水标本留取样本少,培养率低的缺点,可收集大量标本液中的微生物,提高培养率;2.该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密闭式通路,标本不易被污染,将需要培养的胸腹水标本通过该装置后,所经过的液体中细菌有效阻隔在滤膜上,膜上聚集细菌数量远远比现有技术留取标本中的细菌数量多,可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3.该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整个操作在完全密闭空间进行,避免了不必要的污染,降低了细菌培养假阳性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主体装置;2、滤膜;3、纵隔板;4、第一引流接头;5、第二引流接头;6、主接头;7、副接口;8、方盒;9、连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包括主体装置1,主体装置1为中空状的圆柱体,主体装置1的底部设有一层滤膜2用以过滤细菌,主体装置1内部通过纵隔板3分隔成相等、无连通的两个腔体,主体装置1的顶部设有第一引流接头4,主体装置1的底部设有第二引流接头5,第一引流接头4与第二引流接头5结构相同,第一引流接头4与第二引流接头5均包括一个主接头6和两个副接口7,两个副接口7分别连通主体装置1内被分隔的两个腔体,两个腔体顶部均固定有自带需氧菌培养基和厌氧菌培养基的方盒8,两个方盒8底部均设有与腔体连通的连接口9。第一引流接头4上的主接头6用于连接腹腔穿刺针或单腔中心静脉置管的接头。第二引流接头5上的主接头6为液体排出口,用于接引流袋排出废弃胸腹水。主体装置1高为2cm,顶面与底面的半径为3.3cm。滤膜2的直径小于0.5um。第一引流接头4、第二引流接头5及连接口9上均设有控制出量的开关阀。工作原理:该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中主体装置为中空状的圆柱体,高2cm,顶面与底面的半径为3.3cm,底层覆盖一层直径小于0.5um的膜,起过滤细菌的作用,主体装置1内部通过纵隔板3分隔成相等、无连通的两个腔体,主体装置1的顶部设有第一引流接头4,主体装置1的底部设有第二引流接头5,第一引流接头4中的的主接头6用于连接腹腔穿刺针或单腔中心静脉置管的接头,第二引流接头5上的主接头6为液体排出口,用于接引流袋排出废弃胸腹水,行腹腔穿刺成功后,将第一引流接头4连接于穿刺针或单腔中心静脉置管,第二引流接头5连接引流袋,打开主接头6开关引流出标本液,待过滤液体达100ml以上时关闭第二引流接头5的开关,待装置内液体充满后,再关闭主接头6的开关,取下装置,翻转后震动,将滤膜上的细菌尽量与液体混匀,依次打开连接口9的开关,将培养基与标本充分混合。随后将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送检即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装置(1),所述主体装置(1)为中空状的圆柱体;所述主体装置(1)的底部设有一层滤膜(2)用以过滤细菌,所述主体装置(1)内部通过纵隔板(3)分隔成相等、无连通的两个腔体,所述主体装置(1)的顶部设有第一引流接头(4),所述主体装置(1)的底部设有第二引流接头(5),所述第一引流接头(4)与第二引流接头(5)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引流接头(4)与第二引流接头(5)均包括一个主接头(6)和两个副接口(7),两个副接口(7)分别连通主体装置(1)内被分隔的两个腔体,两个腔体顶部均固定有自带需氧菌培养基和厌氧菌培养基的方盒(8),两个方盒(8)底部均设有与腔体连通的连接口(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装置(1),所述主体装置(1)为中空状的圆柱体;所述主体装置(1)的底部设有一层滤膜(2)用以过滤细菌,所述主体装置(1)内部通过纵隔板(3)分隔成相等、无连通的两个腔体,所述主体装置(1)的顶部设有第一引流接头(4),所述主体装置(1)的底部设有第二引流接头(5),所述第一引流接头(4)与第二引流接头(5)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引流接头(4)与第二引流接头(5)均包括一个主接头(6)和两个副接口(7),两个副接口(7)分别连通主体装置(1)内被分隔的两个腔体,两个腔体顶部均固定有自带需氧菌培养基和厌氧菌培养基的方盒(8),两个方盒(8)底部均设有与腔体连通的连接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腹腔积液细菌浓缩培养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燕刘佳胡瑾华苏海滨陈婧李晨童晶晶关崇丹宁鹏严立龙彭宇辉史晨辉次小欢梁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