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线上薄板的双层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693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产线上薄板的双层转向装置,它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有上层输送辊道(1a)和下层输送辊道(1b),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上设有与上层输送辊道(1a)对用配合的上层转向装置(2),在机架(1)上设有与下层输送辊道(1b)对应配合的下层转向装置(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安装维护,实现了双层薄板的90°转向输送,减少了设备数量并且提高了产能和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线上薄板的双层转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生产线上薄板的双层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光伏玻璃生产线中,由于玻璃或薄板都是单层的输送,不仅设备较多同时也会占用大量的场地,效率低且维护的工作量较大。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可以将两条单层的输送线合并成上下两层的输送线,上下两层是独立的动力系统,这样就可以实现上下两层自由传输。在现有技术中的薄板或玻璃的输送时大多采用弧形的过渡辊道进行过渡,而后弧形过渡辊道存在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线上薄板的双层转向装置。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产线上薄板的双层转向装置,它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上层输送辊道和下层输送辊道,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设有与上层输送辊道对应配合的上层转向装置,在机架上设有与下层输送辊道对应配合的下层转向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上层转向装置包括在机架顶部上设有第一气缸,在第一气缸输出轴上铰接有第一拐臂,第一拐臂上铰接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架;在第一升降架上设有多对第一支撑座,所述的每对第一支撑座与所述上层输送辊道的辊子为交错分布,在每对第一支撑座上均设有第一传送带;在第一升降架上设有第一传动电机,在第一升降架上还设有一个传动轴,所述的每个第一传送带均通过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传动轴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的传动轴一端端部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一传动电机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的下层转向装置包括机架底部上设有第二气缸,在第二气缸输出轴上铰接有第二拐臂,第二拐臂上铰接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上固定连接第二升降架;在第二升降架上设有多对第二支撑座,所述的每对第二支撑座与所述下层输送辊道的辊子为交错分布,在每对第二支撑座上均设有第二传送带;在第二升降架上还设有第二传动电机,所述的第二传动电机为双向同步电机,在第二传动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传动输出轴,所述每对第二支撑座上的第二传送带均通过一个第三转动装置与传动输出轴形成传动配合。所述上层输送辊道和所述下层输送辊道的输送方向相同,且所述上层转向装置和所述下层转向装置的输送方向均与上层输送辊道和下层输送辊道的输送方向垂直。技术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安装维护,实现了双层薄板的90°转向输送,减少了设备数量并且提高了产能和效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2中第二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第一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生产线上薄板的双层转向装置,它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有上层输送辊道1a和下层输送辊道1b,且上层输送辊道1a和下层输送辊道1b均有自己独立的传动装置。所述的上层输送辊道1a和下层输送辊道1b与现有技术中的单层输送辊道结构相同,这里只是将两个单层输送辊道以上下平行的状态设置在机架1上。所以这里不再对上层输送辊道1a、下层输送辊道1b的具体结构进行赘叙。在机架1上设有与上层输送辊道1a对用配合的上层转向装置2。所述的上层转向装置2包括第一升降架2d,所述的第一升降架2d为框架式结构,它包括位于上层输送辊道1a下方的升降架底板21d,在升降架底板21d两端竖直连接有竖杆22d,所述竖杆22d的上端从上层输送辊道1a辊子的间隙处向上伸出一段距离,在上层输送辊道1a上方的竖杆22d上端还固定跨接有顶板23d。在所述的顶板23d的两端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2c,在顶板23d一端的铰接座2c上铰接有第一拐臂2b,在另一端的铰接座2c上铰接有第三拐臂2k。所述的第一拐臂2b为L形其包括较短段与较长段,所述较短段的端部与铰接座2c铰接。所述的第三拐臂2k为三角状结构其一端与铰接座2c铰接,其另一端铰接有拉杆2j,所述拉杆2j的一端与第一拐臂2b的较长段的中部铰接。在机架1的顶部设有第一气缸2a,所述第一气缸2a的输出轴与第一拐臂2b的较长段的端部铰接。在所述升降架底板21d上设有多对第一支撑座2e,所述的每对第一支撑座2e均沿上层输送辊道1a的辊子轴向分布,并与所述上层输送辊道1a的辊子为交错分布,在每对第一支撑座2e上均设有第一传送带2g,所述第一传送带2g的输送方向与上层输送辊道1a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在升降架底板21d上还设有一个传动轴2h,所述的每个第一传送带2g均通过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传动轴2h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的第一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座2e上并与第一传送带2g形成动力传输配合的动力轮2n,在传动轴2h上固定有从动轮2m,在动力轮2n与从动轮2m上套有对应配合的第一同步带2v,通过传动轴2h的旋转即可带动第一传送带2g。在所述的顶板23d上设有第一传动电机2f,在所述的传动轴2h的一端端部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一传动电机2f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的第二传动装置包括连接在传动轴2h的一端端部的第二传动轮12h,在第一传动电机2f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电机传动轮12f,在第二传动轮12h和电机传动轮12f套设有传动同步带2t。在所述第一升降架2d上还设有与上层输送辊道1a上输送的薄板或玻璃板对应配合的第一感应开关2x,所述的第一感应开关2x通过线缆与第一传动电机2f和第一气缸2a形成电信号控制配合。在所述机架1上设有与下层输送辊道1b对应配合的下层转向装置3。所述的下层转向装置3包括在下层输送辊道1b下方设有第二升降架3d,在第二升降架3d底部两端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铰接座3c,在其中一个第二铰接座3c铰接有第二拐臂3b,在另一个第二铰接座3c上铰接有第四拐臂13b,所述的第二拐臂3b与第一拐臂2b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拐臂13b与第三拐臂2k结构相同,在第四拐臂13b与第二拐臂3b之间也铰接有第二拉杆3k。在第二升降架3d下方的机架1底部设有第二气缸3a,所述第二气缸3a输出轴与第二拐臂3b的较长段的端部铰接。在第二升降架3d上设有多对第二支撑座3e,所述的每对第二支撑座3e沿下层输送辊道1b的辊子轴向分布,所述的每对第二支撑座3e与所述下层输送辊道1b的辊子为交错分布,在每对第二支撑座3e上均设有第二传送带3g,所述第二传送带3g的输送方向与下层输送辊道1b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在第二升降架2d上还设有第二传动电机3f,所述的第二传动电机3f为双向同步电机,在第二传动电机3f的输出端上设有传动输出轴,所述每对第二支撑座3e上的第二传送带3g均通过一个第三转动装置与传动输出轴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第三转动装置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结构相同,也为带轮同步带传动装置,因此这里不再赘叙。在其中一个第二支撑座3e上连接有第二感应开关3x,所述的第二感应开关3x通过线缆与第二传动电机3f和第二气缸3a形成电信号控制配合。工作过程:当上层输送辊道1a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线上薄板的双层转向装置,它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有上层输送辊道(1a)和下层输送辊道(1b),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上设有与上层输送辊道(1a)对应配合的上层转向装置(2),在机架(1)上设有与下层输送辊道(1b)对应配合的下层转向装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线上薄板的双层转向装置,它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有上层输送辊道(1a)和下层输送辊道(1b),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上设有与上层输送辊道(1a)对应配合的上层转向装置(2),在机架(1)上设有与下层输送辊道(1b)对应配合的下层转向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生产线上薄板的双层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转向装置(2)包括在机架(1)上设有第一气缸(2a),在第一气缸(2a)输出轴上铰接有第一拐臂(2b),第一拐臂(2b)上铰接有第一铰接座(2c),所述第一铰接座(2c)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架(2d);
在第一升降架(2d)上设有多对第一支撑座(2e),所述的每对第一支撑座(2e)与所述上层输送辊道(1a)的辊子为交错分布,在每对第一支撑座(2e)上均设有第一传送带(2g);
在第一升降架(2d)上设有第一传动电机(2f),在第一升降架(2d)上还设有一个传动轴(2h),所述的每个第一传送带(2g)均通过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传动轴(2h)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的传动轴(2h)一端端部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一传动电机(2f)形成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森林徐义唯张肖献王仁平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