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光谱扫描的植物叶片雾滴沉积量的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6882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精准农业的植保机械施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高光谱扫描的植物叶片雾滴沉积量的测量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控制组件、喷雾组件和测量组件;控制组件包括上位机、嵌入式控制板、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喷雾组件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泵、压力调节阀、压力计、电磁阀和雾化喷头;测量组件包括光源、高光谱仪、电子秤、秤台覆盖罩、叶片支撑装置和测量框架。本发明专利技术测量效率高,具有各步骤灵活可调,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高光谱扫描的植物叶片雾滴沉积量的测量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精准农业的植保机械施药
,涉及一种基于高光谱扫描的植物叶片雾滴沉积量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在精准施药中,药液沉积在植物叶片上雾滴的量是评估不同植保机械喷雾质量的重要指标,是精准施药技术不断提高的重要数据基础,故需要测量不同植保机械在不同工作参数下植物叶片雾滴沉积量。目前,测量植物叶片沉积雾滴的办法主要是在水中加入示踪剂作为喷洒液体,通过针对不同的植保机械的作业方式在田间布置雾滴收集装置,将收集到雾滴的收集装置加入固定体积去离子水洗脱,不同的示踪剂使用吸光光度法或荧光发射光谱法对洗脱液进行测量,将测量值经过换算后得到植物叶片沉积雾滴的量。这种通过在田间布置收集样品测量沉积在植物叶片上雾滴的量来评估不同植保机械喷雾质量的方法需要科研人员布置大量的样品,加入指示剂,使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定。这个过程极为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非常低。为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进行多次重复,进一步增加了该方法材料的耗费,以及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高光谱扫描的植物叶片雾滴沉积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组件、喷雾组件和测量组件;/n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上位机(1)、嵌入式控制板(2)、第一继电器(3)、第二继电器(4)和第三继电器(5);/n所述喷雾组件包括泵(6)、压力调节阀(7)、压力计(8)、电磁阀(9)和雾化喷头(10);其中,泵(6)的两端通过管道分别与药液源和雾化喷头(10)连接,泵(6)和雾化喷头(10)的管道上设有压力调节阀(7)、压力计(8)和电磁阀(9);/n所述测量组件包括光源(11)、高光谱仪(12)、电子秤(13)、秤台覆盖罩(14)、叶片支撑装置(15)和测量框架(16);/n所述测量框架(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光谱扫描的植物叶片雾滴沉积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组件、喷雾组件和测量组件;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上位机(1)、嵌入式控制板(2)、第一继电器(3)、第二继电器(4)和第三继电器(5);
所述喷雾组件包括泵(6)、压力调节阀(7)、压力计(8)、电磁阀(9)和雾化喷头(10);其中,泵(6)的两端通过管道分别与药液源和雾化喷头(10)连接,泵(6)和雾化喷头(10)的管道上设有压力调节阀(7)、压力计(8)和电磁阀(9);
所述测量组件包括光源(11)、高光谱仪(12)、电子秤(13)、秤台覆盖罩(14)、叶片支撑装置(15)和测量框架(16);
所述测量框架(16)为一立方体框架,所述电子秤(13)通过一对支撑梁设置在测量框架(16)内,电子秤(13)的秤台的中心位于测量框架(16)的中心垂线上;所述秤台覆盖罩(14)罩设在电子秤(13)的上方,且不与电子秤(13)的秤台接触;秤台覆盖罩(14)的中心处开有与电子秤(13)的秤台的中心同直线的通孔;所述叶片支撑装置(15)包括底座、连接杆和样品平台;所述连接杆从秤台覆盖罩(14)的通孔中穿过,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样品平台的中心连接;所述底座位于秤台覆盖罩(14)内部,并放置于电子秤(13)的秤台上;所述样品平台位于秤台覆盖罩(14)外部,用于放置植物叶片;所述秤台覆盖罩(14)的顶部外表面设有一层黑色海绵;
所述高光谱仪(12)设置在叶片支撑装置(15)的样品平台的正上方;
多个光源(11)固接在测量框架(16)的顶部四周,各光源(11)的光斑落在叶片支撑装置(15)的样品平台的中心,构成无影照射;
所述雾化喷头(10)设置在测量框架(16)的侧部,并以叶片支撑装置(15)的样品平台的中心区域为雾化区域;
所述第一继电器(3)、第二继电器(4)和第三继电器(5)分别与泵(6)、电磁阀(9)和光源(11)电连接,分别控制控制泵(6)、电磁阀(9)、光源(11)的开闭;
所述上位机(1)通过数据线分别与嵌入式控制板(2)、高光谱仪(12)和电子秤(13)连接,向嵌入式控制板(2)发出控制指令并接收和存储高光谱仪(12)和电子秤(13)采集的数据;
所述嵌入式控制板(2)分别与高光谱仪(12)、第一继电器(3)、第二继电器(4)和第三继电器(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雄奎黄战王志翀曾爱军宋坚利刘亚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