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识别个人用水量的终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6798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识别个人用水量的终端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人脸采集摄像头设置在水龙头端,通过采集现场当前用水的人脸信息,并通过水表采集摄像头识别水表表盘的数字,获取该人在其用水这段时间内的用水量,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将个人用水量传输至其他终端,监控每个人的用水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统计个人用水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识别个人用水量的终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识别个人用水量的终端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家庭生活用水定额越来越大,用水类型也逐渐增多。同时不同家庭之间的成员规模和结构也出现差异化,每位家庭成员的用水习惯与用水行为也有所不同。目前,对于家庭中不同成员的个人用水行为和用水量无法进行识别和记录,对个人的节水信息收集和节水空间分析还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在一些公共场所,例如商场内同样出现了一些浪费水的情况,但由于无法进行合理统计,导致无法准确确定用水量情况和用水量的多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识别个人用水量的终端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统计个人用水量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识别个人用水量的终端系统,包括:水表端和水龙头端;所述水表端计算一段时间内的用水量;所述水龙头端用于识别人脸,并确定其在该段时间的用水量。进一步地,水表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部腔体、水表盖、支撑台、卡扣、卡槽、连接柱和圆形空腔;所述水表盖设置于底部腔体上,其尾部并通过连接柱与底部腔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台设置于底部腔体一端边缘的表面上;所述卡扣与支撑台固定连接;所述水表盖的表盖前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卡扣匹配,用于扣紧水表盖;所述圆形空腔位于水表盖下,其用于嵌入水表的表盘。进一步地,水龙头端包括:人脸采集摄像头、第一供电模块、第一数据处理模块、语音播放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人脸采集摄像头的输出接口、语音播放模块的输入端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接口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供电端分别与人脸采集摄像头的供电端、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供电端、语音播放模块的供电端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供电端电连接。进一步地,水表端还包括:水表采集摄像头、第二供电模块、第二数据处理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二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水表采集摄像头的输出接口、指纹识别模块的输出接口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接口通信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的供电端分别与水表采集摄像头的供电端、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的供电端、指纹识别模块的供电端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供电端连接;所述水表采集摄像头、第二供电模块、第二数据处理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固定在壳体内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固定在壳体的表面;所述壳体与水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结构均相同,均包括:电源E1、电源开关S1、接地电容C1、电容C2、接地电容C3、电容C4、接地电容C5、接地电容C6、接地电容C7、接地电容C8、接地电容C9、电阻R1、电阻R2、接地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接地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接地电阻R10、防反接二极管D1、高速开关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3、高速开关二极管D4、防反接二极管D5、发光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D7、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和变压器T1;所述变压器T1包括:原边线圈L1、原边线圈L2和副边线圈L3;所述电源E1的正极与电源开关S1的一端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电源开关S1的另一端与防反接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防反接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接地电容C1、电容C4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和原边线圈L1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高速开关二极管D2的正极和接地电容C3连接,其负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高速开关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2的另一端和原边线圈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高速开关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高速开关二极管D4的正极和原边线圈L1的另一端连接,其发射极分别与高速开关二极管D4的正极和接地电阻R3连接;所述原边线圈L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副边线圈L3的一端与防反接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其另一端接地;所述防反接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5、电阻R5的一端、接地电容C6、接地电容C7、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三极管Q7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和接地电容C8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8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其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9的另一端、三极管Q6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分别与接地电阻R10和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和电容C9连接,并作为第一供电模块或第二供电模块的供电端。进一步地,语音播放模块包括: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接地电容C14、接地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接地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滑动变阻器RP1、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三极管Q12、三极管Q13、三极管Q14、三极管Q15、三极管Q16、三极管Q17和喇叭;所述电容C10的一端作为语音播放模块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11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与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其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和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其集电极分别与滑动变阻器RP1的动端、滑动变阻器RP1的第一不动端、电容C11的一端和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其集电极分别与滑动变阻器RP1的第二不动端、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三极管Q15的发射极、电阻R25的一端和喇叭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11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3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三极管Q13的集电极、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和喇叭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11的另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和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9的一端和电阻R20的一端连接,并作为语音播放模块的供电端;所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18的另一端、三极管Q13的基极和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发射极与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4的发射极与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5的集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识别个人用水量的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表端和水龙头端;/n所述水表端计算一段时间内的用水量;所述水龙头端用于识别人脸,并确定其在该段时间的用水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识别个人用水量的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表端和水龙头端;
所述水表端计算一段时间内的用水量;所述水龙头端用于识别人脸,并确定其在该段时间的用水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识别个人用水量的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表端包括壳体;
所述壳体包括:底部腔体(1)、水表盖(3)、支撑台(4)、卡扣(5)、卡槽(6)、连接柱(7)和圆形空腔(8);
所述水表盖(3)设置于底部腔体(1)上,其尾部并通过连接柱(7)与底部腔体(1)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台(4)设置于底部腔体(1)一端边缘的表面上;所述卡扣(5)与支撑台(4)固定连接;所述水表盖(3)的表盖前端设置有卡槽(6);所述卡槽(6)与卡扣(5)匹配,用于扣紧水表盖(3);所述圆形空腔(8)位于水表盖(3)下,其用于嵌入水表的表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识别个人用水量的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端包括:人脸采集摄像头、第一供电模块、第一数据处理模块、语音播放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人脸采集摄像头的输出接口、语音播放模块的输入端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接口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供电端分别与人脸采集摄像头的供电端、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供电端、语音播放模块的供电端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供电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识别个人用水量的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表端还包括:水表采集摄像头、第二供电模块、第二数据处理模块、指纹识别模块(2)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水表采集摄像头的输出接口、指纹识别模块(2)的输出接口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接口通信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的供电端分别与水表采集摄像头的供电端、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的供电端、指纹识别模块(2)的供电端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供电端连接;所述水表采集摄像头、第二供电模块、第二数据处理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固定在壳体内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2)固定在壳体的表面;所述壳体与水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识别个人用水量的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结构均相同,均包括:电源E1、电源开关S1、接地电容C1、电容C2、接地电容C3、电容C4、接地电容C5、接地电容C6、接地电容C7、接地电容C8、接地电容C9、电阻R1、电阻R2、接地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接地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接地电阻R10、防反接二极管D1、高速开关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3、高速开关二极管D4、防反接二极管D5、发光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D7、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和变压器T1;
所述变压器T1包括:原边线圈L1、原边线圈L2和副边线圈L3;
所述电源E1的正极与电源开关S1的一端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电源开关S1的另一端与防反接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防反接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接地电容C1、电容C4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和原边线圈L1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高速开关二极管D2的正极和接地电容C3连接,其负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高速开关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2的另一端和原边线圈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高速开关二极管D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勇朱永楠詹力炜姜珊徐卫红王庆明何国华王丽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