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70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其包括支架、连接于支架上的座椅支撑件、后侧枢接于支架的前脚、连接于前脚与支架之间的联动装置;支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第一、第三连杆上侧枢接于第一连杆的不同位置,下侧枢接于第四连杆的不同位置;第三连杆上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滑座;第五连杆一侧枢接于座椅支撑件,另一侧与第三、第四连杆、前脚或联动装置枢接;第六连杆下侧枢接于第四连杆,上侧与滑座或/和座椅支撑件枢接;如此设置,在支架折叠过程中,座椅支撑件能随着一起折叠并与支架各组件相对靠近,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叠操作整体很简便,而且折叠后的体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
本技术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幼儿推车。
技术介绍
婴幼儿推车一般被设置为可折叠,从而在不需要使用时可折叠起来而减少占用空间。婴幼儿推车上有供孩童坐、卧的座椅,座椅可以是单独设置,然后组装于婴幼儿推车上,有些是在婴幼儿推车上设置座椅支撑件,座椅安装于座椅支撑件上,或者直接在座椅支撑件上架设相关坐板、座布供孩童坐、卧而形成为座椅,即座椅支撑件本身为座椅的一部分。当设置座椅支撑件时,在折叠婴幼儿推车时,座椅支撑件也需折叠。有些婴幼儿推车由于设计原因,座椅支撑件不能随婴幼儿推车其他组件一起折叠,需额外操作,从而使得整个婴幼儿推车的折叠操作繁琐,而且折叠后的婴幼儿推车整体体积比较大,从而不便于存放、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其折叠操作简便,而且折叠后的体积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支架、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座椅支撑件、后侧枢接于所述支架的前脚、连接于所述前脚与支架之间的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被设置为可在所述支架折叠时联动前脚往朝向支架的方向旋转;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上侧枢接于第一连杆的不同位置,下侧枢接于所述第四连杆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且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所述第三连杆上连接有可相对上下移动的滑座;所述第五连杆上侧枢接于所述座椅支撑件,下侧与所述第三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或/和联动装置枢接,或与所述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或与所述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前脚同轴枢接;所述第六连杆下侧枢接于第四连杆,上侧与滑座、座椅支撑件三者中,其中两者相互枢接,第三者枢接于所述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或,所述三者同轴枢接。所述滑座或/和第六连杆上侧与第五连杆上侧枢接于座椅支撑件的不同位置;较佳的,所述第五连杆上侧绕转轴一旋转地与座椅支撑件枢接,所述座椅支撑件绕转轴二旋转地与所述滑座或/和第六连杆上侧枢接,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一位于所述转轴二前侧。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后侧。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一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脚,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交叉枢接,第三连杆一侧与第一连杆枢接,另一侧与所述联动杆后侧枢接;或,所述第六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交叉连接,第六连杆一侧与所述滑座或/和座椅支撑件枢接,另一侧与所述联动杆后侧枢接,所述联动杆后侧与第六连杆前侧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四连杆之间。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联动杆前侧与前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联动杆枢接。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上侧与第二连杆枢接,所述第二联动杆前侧与前脚枢接,所述第三联动杆后侧与第四连杆枢接,且所述第一联动杆下侧、第二联动杆后侧、第三联动杆前侧三者中,其中两者枢接,第三者枢接于上述两者任一者,或,所述三者同轴枢接。所述第二联动杆前侧与前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第二联动杆枢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交叉枢接,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上侧绕转轴七旋转地与前脚枢接,下侧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杆下侧;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七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后侧。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与前脚枢接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转轴四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或,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枢接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转轴四位于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或,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枢接于第三连杆上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绕转轴四位于滑座下侧。当所述前脚后侧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时,其枢接位置位于第三联动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因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的座椅支撑件能随着支架的折叠而折叠,从而本技术幼儿推车的折叠操作整体很简便;而且折叠后,座椅支撑件与支架其他组件相对靠近,从而折叠后婴幼儿推车的整体体积小,便于携带、存放。2、前脚能因为联动装置的设置而随着支架的折叠而一起折叠,从而使得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的折叠操作整体更简便,而且折叠后的前脚与第四连杆靠近,从而折叠的婴幼儿推车整体体积还很小;3、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的座椅支撑件相对支架处于一较高的位置,从而不但更方便照看坐/卧在本技术婴幼儿推车内的孩童,而且也使得婴幼儿推车内的孩童视野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放大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放大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二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二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二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放大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三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三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三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四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五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五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五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五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六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七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第七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支架、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座椅支撑件、后侧枢接于所述支架的前脚、连接于所述前脚与支架之间的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被设置为可在所述支架折叠时联动前脚往朝向支架的方向旋转;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上侧枢接于第一连杆的不同位置,下侧枢接于所述第四连杆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且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所述第三连杆上连接有可相对上下移动的滑座;所述第五连杆上侧枢接于所述座椅支撑件,下侧与所述第三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或/和联动装置枢接,或与所述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或与所述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前脚同轴枢接;所述第六连杆下侧枢接于第四连杆,上侧与滑座、座椅支撑件三者中,其中两者相互枢接,第三者枢接于所述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或,所述三者同轴枢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支架、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座椅支撑件、后侧枢接于所述支架的前脚、连接于所述前脚与支架之间的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被设置为可在所述支架折叠时联动前脚往朝向支架的方向旋转;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上侧枢接于第一连杆的不同位置,下侧枢接于所述第四连杆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且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所述第三连杆上连接有可相对上下移动的滑座;所述第五连杆上侧枢接于所述座椅支撑件,下侧与所述第三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或/和联动装置枢接,或与所述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或与所述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前脚同轴枢接;所述第六连杆下侧枢接于第四连杆,上侧与滑座、座椅支撑件三者中,其中两者相互枢接,第三者枢接于所述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或,所述三者同轴枢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或/和第六连杆上侧与第五连杆上侧枢接于座椅支撑件的不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上侧绕转轴一旋转地与座椅支撑件枢接,所述座椅支撑件绕转轴二旋转地与所述滑座或/和第六连杆上侧枢接,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一位于所述转轴二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上侧绕转轴五旋转地与第一连杆枢接,所述滑座位于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与转轴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上侧绕转轴五旋转地与第一连杆枢接,所述滑座位于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与转轴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一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脚,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交叉枢接,第三连杆一侧与第一连杆枢接,另一侧与所述联动杆后侧枢接;或,所述第六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交叉连接,第六连杆一侧与所述滑座或/和座椅支撑件枢接,另一侧与所述联动杆后侧枢接,所述联动杆后侧与第六连杆前侧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四连杆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联动杆前侧与前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一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脚,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交叉枢接,第三连杆一侧与第一连杆枢接,另一侧与所述联动杆后侧枢接;或,所述第六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交叉连接,第六连杆一侧与所述滑座或/和座椅支撑件枢接,另一侧与所述联动杆后侧枢接,所述联动杆后侧与第六连杆前侧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四连杆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联动杆前侧与前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联动杆枢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联动杆枢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联动杆枢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联动杆枢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上侧与第二连杆枢接,所述第二联动杆前侧与前脚枢接,所述第三联动杆后侧与第四连杆枢接,且所述第一联动杆下侧、第二联动杆后侧、第三联动杆前侧三者中,其中两者枢接,第三者枢接于上述两者任一者,或,所述三者同轴枢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杆前侧与前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1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上侧与第二连杆枢接,所述第二联动杆前侧与前脚枢接,所述第三联动杆后侧与第四连杆枢接,且所述第一联动杆下侧、第二联动杆后侧、第三联动杆前侧三者中,其中两者枢接,第三者枢接于上述两者任一者,或,所述三者同轴枢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杆前侧与前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第二联动杆枢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第二联动杆枢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第二联动杆枢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第二联动杆枢接。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方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爱果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