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建筑集成联动管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666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集成联动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联动空调系统、红外监测系统、网状出风管道、通风调度管道、温度监控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用于根据红外监测系统的监控结果生成每个监测点位的人群分布图,并根据温度监控系统的监控数据确定温度变化,调控网状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开关以使得不同的出风口包围的扇形温控面积与人群分布图的面积相同;数据处理系统根据红外监测系统和温度监控系统对每个监测点位的监控结果统筹调控通风调度管道的风道互通以加快温度联动调控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空调保持为开启状态,避免频繁调控空调开关,确保所有的空调在限定功率范围内安全工作,避免由于空调的温控调节过大而增加巨大耗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建筑集成联动管理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技术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建筑集成联动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依赖信息系统实现日常的运营工作,大量的业务数据存放于计算机设备中,计算机设备以及存放其中的业务数据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智能建筑温度监控是日常智能建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域名,将智能建筑的运行安全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建筑运行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智能化统筹结合,是目前对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的最好方式。现有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及方法大多仅仅将智能建筑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区域分别利用温度监测系统和空调进行温度监控和调温处理,以实现对智能建筑整体的均匀化调温,但是这种方式还存在的缺陷如下:(1)每个独立区域的大多只有一个出风口,但是一个出风口对于单个监测点位的调温效果不明显且温度联动调控效果不均匀,无法实现快速均匀化温控处理;(2)每个独立区域的空调没有实现联动互通调度,当每个独立区域的空调无法对独立区域进行快速调温时,大多直接采用继续调高或者调低空调的工作温度,以实现对独立区域的快速降温,且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检测每个独立区域的人群分布情况自动关闭或者暂定该区域内的空调工作,由此可见,当空调的制冷温度过低或者制热温度过高时,则此时的空调耗能很大,当空调重启降温至设定温度的过程中,空调耗能同样很大,由于多个空调之间缺乏风道互通,导致所有空调的运行功率不等而增加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建筑集成联动管理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个出风口对于单个监测点位的调温效果不明显且温度联动调控效果不均匀,以及每个独立区域的空调没有实现联动互通调度,由于多个空调之间缺乏风道互通,导致所有空调的运行功率不等而增加能耗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建筑集成联动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0、根据每台空调的最大温控作用区域以及智能建筑每层的平铺面积,确定每层所述智能建筑的所述空调的需求量以及每个所述空调的安装位置;步骤200、利用红外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智能建筑的人群分布数量和分布位置,生成对应每个所述空调安装位置的监测点位的人群分布图,且利用温度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空调的最大温控作用区域内的温度变化,并在每台所述空调的产风口安装网状出风管道,根据所述人群分布图和温度变化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扇形温控面积以实现快速均匀降温;步骤300、统筹所述红外监测系统对所有监控点位实时监控的人群分布图,以及所述温度监控系统在每台所述空调最大温控作用区域内实时监测的温度变化,根据所有监测点位的人群分布数量差异选定用于温度联动调控的所述空调,并规划风道调度路径;步骤400、确定所述风道调度路径包含的通风调度通道,且将选定的所述空调的所述网状出风管道通过所述通风调度通道互通以实现快速集中的温度联动调控。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空调的所述网状出风管道包括三种管理模式,分别为自我温控模式、主动送风调度模式和被动接风温控模式,其中,当所述网状出风管道处于所述自我温控模式时,根据所述人群分布图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一阶导通分段和二阶导通分段上的控制阀门开关状态,所述一阶导通分段和二阶导通分段用于调控扇形温控面积的直径;当所述网状出风管道处于所述主动送风调度模式时,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面向人群分布的出气口的电气阀门为打开状态,所述网状出风管道未使用的一阶导通分段和所述二阶导通分段上的控制阀门全部关闭,且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其他出气口的电气阀门为关闭状态;当所述网状出风管道处于被动接风温控模式时,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所述一阶导通分段和所述二阶导通分段上的控制阀门全部打开,且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全部出风口的电气阀门为打开状态,通过提高风速以实现均匀化快速温控处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在步骤200中,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每个所述出气口分别朝向所述智能建筑的不同方向,根据所述人群分布图和温度变化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不同出风口包围的扇形温控面积以实现精准快速降温,具体的实现方法为:利用数据处理系统根据所述红外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确定该空调最大温控作用区域内的人群分布图;根据所述人群分布图的聚集情况,分别调控面向所述人群分布图中人群数量多的所述出风口打开,并形成扇形温控面积以提高温控效率;根据每个空调的最大温控作用区域内的温度变化,调控所述空调剩余的所述出风口打开以实现温度均匀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所有的空调开启后,根据所述红外监测系统的人群分布图调度不同所述出气口包围的扇形温控面积;或者,根据所述红外监测系统的人群分布图调度所述通风调度通道的连通情况,以保持所有空调的开启状态。或者,通过调控所述空调按照限定功率范围的浮动功率工作,以保持所有空调的开启状态,且保持智能建筑的恒温状态。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在步骤300中,所述数据处理系统根据所述红外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的人群分布图,以及所述温度监控系统在每台所述空调最大温控作用区域内实时监测的温度变化,自动调控所述空调开启并在限定功率范围内进行降温工作,且每台所述空调通过两种调控方式确定开启工作,两种调控方式分别为:当所述温度监控系统监测到所述监测点位超出设定阈值时,根据所述红外监测系统在当前的监测点位的人群分布图,所述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开启所述空调在限定功率范围内进行降温工作,且根据人群分布图的散热区域调控所述空调的扇形温控面积;当所述空调在限定功率范围内进行温控工作,且所述温度监控系统监测到温控速率低时,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统筹所有红外监测系统在每个所述监测点位的人群分布图并开启处于待机状态的所述空调,调控选定的所述空调与当前的所述空调之间的所述通风调度管道打开,以提高所述监测点位的快速温控处理效率。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所有空调均开启温控工作后,每个所述空调在限定功率范围内进行温控工作,且所述红外监测系统监测到所述监测点位的温度变化速率慢时,所述数据处理系统根据与该所述监测点位的人群分布数量差异选定用于风道调度的所述空调,将人群分布数量少的所述空调的网状出风管道为被动接风温控模式,且将人群分布数量多的所述空调的管理模式为主动送风调度模式;当人群分布数量少的所述空调的网状出风管道为被动接风温控模式时,所述数据处理系统根据所述红外监测系统的人群分布图确定所述网状出风管道保持打开状态的出气口;当人群分布数量多的所述空调的网状出风管道为主动送风温控模式时,所述数据处理系统根据所述红外监测系统的人群分布图确定所述网状出风管道保持打开状态的出气口,再根据所述温度监控系统的温度变化结果调控所有出气口打开,将该空调对应的最大温控工作区域进行温度均匀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将选定的所述空调的所述网状出风管道通过所述通风调度通道互通以实现快速集中的温度联动调控,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建筑集成联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00、根据每台空调的最大温控作用区域以及智能建筑每层的平铺面积,确定每层所述智能建筑的所述空调的需求量以及每个所述空调的安装位置;/n步骤200、利用红外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智能建筑的人群分布数量和分布位置,生成对应每个所述空调安装位置的监测点位的人群分布图,且利用温度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空调的最大温控作用区域内的温度变化,并在每台所述空调的产风口安装网状出风管道,根据所述人群分布图和温度变化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扇形温控面积;/n步骤300、统筹所述红外监测系统对所有监控点位实时监控的人群分布图,以及所述温度监控系统在每台所述空调最大温控作用区域内实时监测的温度变化,根据所有监测点位的人群分布数量差异选定用于温度联动调控的所述空调,并规划风道调度路径;/n步骤400、确定所述风道调度路径包含的通风调度通道,且将选定的所述空调的所述网状出风管道通过所述通风调度通道互通以实现快速集中的温度联动调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建筑集成联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根据每台空调的最大温控作用区域以及智能建筑每层的平铺面积,确定每层所述智能建筑的所述空调的需求量以及每个所述空调的安装位置;
步骤200、利用红外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智能建筑的人群分布数量和分布位置,生成对应每个所述空调安装位置的监测点位的人群分布图,且利用温度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空调的最大温控作用区域内的温度变化,并在每台所述空调的产风口安装网状出风管道,根据所述人群分布图和温度变化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扇形温控面积;
步骤300、统筹所述红外监测系统对所有监控点位实时监控的人群分布图,以及所述温度监控系统在每台所述空调最大温控作用区域内实时监测的温度变化,根据所有监测点位的人群分布数量差异选定用于温度联动调控的所述空调,并规划风道调度路径;
步骤400、确定所述风道调度路径包含的通风调度通道,且将选定的所述空调的所述网状出风管道通过所述通风调度通道互通以实现快速集中的温度联动调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集成联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空调的所述网状出风管道包括三种管理模式,分别为自我温控模式、主动送风调度模式和被动接风温控模式,其中,
当所述网状出风管道处于所述自我温控模式时,根据所述人群分布图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一阶导通分段和二阶导通分段上的控制阀门开关状态,所述一阶导通分段和二阶导通分段用于调控扇形温控面积的直径;
当所述网状出风管道处于所述主动送风调度模式时,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面向人群分布的出气口的电气阀门为打开状态,所述网状出风管道未使用的一阶导通分段和所述二阶导通分段上的控制阀门全部关闭,且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其他出气口的电气阀门为关闭状态;
当所述网状出风管道处于被动接风温控模式时,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所述一阶导通分段和所述二阶导通分段上的控制阀门全部打开,且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全部出风口的电气阀门为打开状态,通过提高风速以实现均匀化快速温控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建筑集成联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00中,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每个所述出气口分别朝向所述智能建筑的不同方向,根据所述人群分布图和温度变化调控所述网状出风管道的不同出风口包围的扇形温控面积以实现精准快速降温,具体的实现方法为:
利用数据处理系统根据所述红外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确定该空调最大温控作用区域内的人群分布图;
根据所述人群分布图的聚集情况,分别调控面向所述人群分布图中人群数量多的所述出风口打开,并形成扇形温控面积以提高温控效率;
根据每个空调的最大温控作用区域内的温度变化,调控所述空调剩余的所述出风口打开以实现温度均匀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建筑集成联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空调开启后,根据所述红外监测系统的人群分布图调度不同所述出气口包围的扇形温控面积;
或者,根据所述红外监测系统的人群分布图调度所述通风调度通道的连通情况,以保持所有空调的开启状态。
或者,通过调控所述空调按照限定功率范围的浮动功率工作,以保持所有空调的开启状态,且保持智能建筑的恒温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建筑集成联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00中,所述数据处理系统根据所述红外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的人群分布图,以及所述温度监控系统在每台所述空调最大温控作用区域内实时监测的温度变化,自动调控所述空调开启并在限定功率范围内进行降温工作,且每台所述空调通过两种调控方式确定开启工作,两种调控方式分别为:
当所述温度监控系统监测到所述监测点位超出设定阈值时,根据所述红外监测系统在当前的监测点位的人群分布图,所述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开启所述空调在限定功率范围内进行降温工作,且根据人群分布图的散热区域调控所述空调的扇形温控面积;
当所述空调在限定功率范围内进行温控工作,且所述温度监控系统监测到温控速率低时,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统筹所有红外监测系统在每个所述监测点位的人群分布图并开启处于待机状态的所述空调,调控选定的所述空调与当前的所述空调之间的所述通风调度管道打开,以提高所述监测点位的快速温控处理效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建筑集成联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空调均开启温控工作后,每个所述空调在限定功率范围内进行温控工作,且所述红外监测系统监测到所述监测点位的温度变化速率慢时,所述数据处理系统根据与该所述监测点位的人群分布数量差异选定用于风道调度的所述空调,将人群分布数量少的所述空调的网状出风管道为被动接风温控模式,且将人群分布数量多的所述空调的管理模式为主动送风调度模式;
当人群分布数量少的所述空调的网状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亮郭健飞田兰桥卢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兴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