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65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6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该新风部件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第一引流结构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向外壳的前侧引流,第二引流结构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向外壳的后侧引流。根据本申请的新风部件,能够减少或者省去用于保温的保温层,降低装配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空调产品都搭载了新风系统功能,以加强室内外空气循环流动,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但是新风空调都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凝露。当空调中出现过多的凝露水时,不仅影响了空调的使用寿命,而且也使新风的质量大大降低。为了攻克此难题,目前市面上的新风空调都有不同解决方案。常用的防凝露方案则是在新风部件上粘贴大量海绵,用于保温,达到防凝露作用。上述的方案存在以下的缺点:粘贴的海绵数量较多,粘贴困难,实际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能够减少或者省去用于保温的保温层,降低装配难度,提高生产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部件,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第一引流结构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向外壳的前侧引流,第二引流结构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向外壳的后侧引流。优选地,外壳包括蜗壳和蜗壳盖,蜗壳盖盖设在蜗壳的一侧,第一引流结构设置在蜗壳远离蜗壳盖的一侧。优选地,第一引流结构包括凸出于蜗壳的表面的第一引水筋,第一引水筋的引流面沿着所述第一引流结构的进水端到出水端的方向逐渐降低。优选地,第一引水筋包括汇流段,汇流段位于第一引水筋的导流末端。优选地,汇流段的下侧设置有第一排水口,第一排水口位于汇流段的底部远离蜗壳的一侧。优选地,沿着远离蜗壳的方向,汇流段的导流面向下倾斜。优选地,汇流段的底部形成汇流槽,汇流槽沿着靠近第一排水口的方向逐渐向第一排水口的一侧侧壁倾斜;或,汇流段的一侧侧面与第一排水口的一侧侧面共面。优选地,汇流槽的末端与第一排水口的一侧侧壁相交。优选地,第一排水口的出口两侧设置有引流壁。优选地,第二引流结构包括第一引流段,第一引流段设置在蜗壳上,并从蜗壳远离蜗壳盖的一侧从蜗壳的外周壁延伸至蜗壳盖。优选地,第一引水筋与第一引流段连接,封挡蜗壳下部的冷凝水流动路径。优选地,第二引流结构还包括第二引流段,第二引流段设置在蜗壳盖的外侧壁上。优选地,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二引流段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蜗壳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排出;或,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水口,蜗壳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蜗壳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优选地,沿着由蜗壳到蜗壳盖的方向,第一引流段的引流面高度逐渐降低。优选地,外壳还包括密封盖,密封盖设置在蜗壳盖远离蜗壳的一侧,第二引流结构还包括第三引流段,第三引流段设置在密封盖的外侧。优选地,第三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二引流段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密封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排出;或,第三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水口,密封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蜗壳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优选地,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三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二引流段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蜗壳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排出,密封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排出;或,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三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三引流段上设置有第三排水口,蜗壳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第二引流段和第三引流段引流至第三排水口排出,蜗壳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二引流段和第三引流段引流至第三排水口排出,密封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引流至第三排水口排出;或,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三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二引流段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第三引流段上设置有第三排水口,蜗壳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排出,蜗壳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排出,密封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引流至第三排水口排出。优选地,第一引流结构和/或第二引流结构一体注塑在外壳上。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排水结构,包括新风部件,新风部件为上述的新风部件。优选地,排水结构还包括底壳,底壳包括前侧排水槽和背侧排水槽,第一引流结构将冷凝水引流至前侧排水槽,第二引流结构将冷凝水引流至背侧排水槽。优选地,底壳上设置有连通槽,连通槽的第一端与前侧排水槽连通,连通槽的第二端与背侧排水槽连通。优选地,底壳上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与前侧排水槽连通,第二引流结构引流的冷凝水经背侧排水槽和连通槽,在前侧排水槽与第一引流结构引流的冷凝水汇流后,从排水管排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包括上述的新风部件或上述的排水结构。本申请提供的新风部件,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第一引流结构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向外壳的前侧引流,第二引流结构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向外壳的后侧引流。该新风部件能够在出现冷凝水之后,及时通过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将新风部件上的冷凝水引流走,进而排出空调器外,避免冷凝水在空调器内积聚过多,导致的冷凝水滴落影响空调的使用寿命以及影响新风质量的问题,由于冷凝水能够及时被引流出空调器,无法对空调器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能够减少或者省去新风部件上用于保温的海绵等保温层,也不需要额外的元器件,可以降低新风部件的装配难度,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在新风部件上设置引流方向不同的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能够将新风部件产生的冷凝水通过不同的引流结构引流至不同的位置,使得冷凝水可以被就近引流,减少了冷凝水在排出过程中的流动路径,提高了冷凝水的排出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蜗壳;2、蜗壳盖;3、第一引水筋;4、汇流段;5、第一排水口;6、汇流槽;7、引流壁;8、第一引流段;9、第二引流段;10、第三引流段;11、第二排水口;12、第三排水口;13、密封盖;14、底壳;15、前侧排水槽;16、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所述第一引流结构将所述外壳上的冷凝水向所述外壳的前侧引流,所述第二引流结构将所述外壳上的冷凝水向所述外壳的后侧引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所述第一引流结构将所述外壳上的冷凝水向所述外壳的前侧引流,所述第二引流结构将所述外壳上的冷凝水向所述外壳的后侧引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蜗壳(1)和蜗壳盖(2),蜗壳盖(2)盖设在所述蜗壳(1)的一侧,所述第一引流结构设置在所述蜗壳(1)远离所述蜗壳盖(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蜗壳(1)的表面的第一引水筋(3),所述第一引水筋(3)的引流面沿着所述第一引流结构的进水端到出水端的方向逐渐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水筋(3)包括汇流段(4),所述汇流段(4)位于所述第一引水筋(3)的导流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段(4)的下侧设置有第一排水口(5),所述第一排水口(5)位于所述汇流段(4)的底部远离所述蜗壳(1)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沿着远离所述蜗壳(1)的方向,所述汇流段(4)的导流面向下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段(4)的底部形成汇流槽(6),所述汇流槽(6)沿着靠近所述第一排水口(5)的方向逐渐向所述第一排水口(5)的一侧侧壁倾斜;或,所述汇流段(4)的一侧侧面与所述第一排水口(5)的一侧侧面共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槽(6)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排水口(5)的一侧侧壁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口(5)的出口两侧设置有引流壁(7)。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结构包括第一引流段(8),所述第一引流段(8)设置在所述蜗壳(1)上,并从所述蜗壳(1)远离所述蜗壳盖(2)的一侧从所述蜗壳(1)的外周壁延伸至所述蜗壳盖(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水筋(3)与所述第一引流段(8)连接,封挡所述蜗壳(1)下部的冷凝水流动路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结构还包括第二引流段(9),所述第二引流段(9)设置在所述蜗壳盖(2)的外侧壁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段(8)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衔接,所述第二引流段(9)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1),所述蜗壳(1)上的部分冷凝水经所述第一引流段(8)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所述第二排水口(11)排出;或,所述第一引流段(8)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1),所述蜗壳(1)上的部分冷凝水经所述第一引流段(8)引流至所述第二排水口(11),所述蜗壳盖(2)上的冷凝水经所述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所述第二排水口(11)。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沿着由所述蜗壳(1)到所述蜗壳盖(2)的方向,所述第一引流段(8)的引流面高度逐渐降低。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密封盖(13),所述密封盖(13)设置在所述蜗壳盖(2)远离所述蜗壳(1)的一侧,所述第二引流结构还包括第三引流段(10),所述第三引流段(10)设置在所述密封盖(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鹏张华波郑燕鑫梁烘嘉曹端辉游俊雄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