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662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包括底座与支撑机构,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底座与支撑机构点焊固定,所述支撑机构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支撑机构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的内侧设置有柱体,而且柱体为圆柱体结构,这样在拿持该支撑机构时可以握住柱体,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将支撑机构拿持紧密,不会出现拿持不方便的问题发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将传统的一体式连接机构更改为现有的分体式连接机构,这样在携带的时候将连接机构的占据面积减小,方便携带,将连接机构内部两侧的连接板拉开,从而可以改变连接机构的尺寸,这样可以将固定在连接机构上方的测绘设备起到更好的承接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测线
,具体为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
技术介绍
在极复杂(地形、构造、地质、交通复杂)地区,如何较好的部署地震测线并获得信噪比相对较高的地震原始数据是各地震勘探队伍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从地理信息系统入手,通过global_mapper、91卫图助手、奥维等软件,提取测线所在区域范围内的DEM模型,进一步生成全区的坡度图,并提取沿各测线的DEM模型地形剖面,避开垂直切割悬崖、跌水等难以通过地区,降低野外工作难度;再者,详细分析本区构造发育范围与程度,进一步布置地震测线;最后,分析整个区域的地质发育情况,结合目的层的埋深情况,另外,还包括交通情况、自然灾害等,综合考虑,以便布置地震测线。通过该技术的使用,能够更加科学的布置地震勘探测线,提高勘查的可靠性和准确度。现有技术方案一:将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紧密结合起来的“3S”一体化技术:首先,这种技术需要最新的遥感数据,就需要一笔高昂的费用来获得最新的遥感数据;另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没有完整的结合在一起,这也是造成该技术使用上的一个困难。最后,对于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来讲,仅仅从野外地表因素考虑,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因素,因此,对于调整地震测线而言,局限性比较大。现有技术方案二:高精度遥感技术:同技术方案一相类似,需要高精度的遥感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地貌特征、地表岩性、地表含水等详细信息,而这种高精度的遥感数据只有通过购买或者专业航拍设备进行指定区域的航拍。现有技术方案三:奥维地图移动终端选线技术:该技术虽然把GPS记录痕迹、googleearth地图、百度地图等统一整合起来,野外踏勘过程中不再需要大地理范围的地形图和手持机GPS,保证地形图只在内业阶段使用。该技术方案仍然是着眼于野外现场对测线的调整,不能从根本上全面的布置地震测线。综上所述,现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对于极复杂地区的二维地震测线布置,现技术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野外复杂地貌上,实际上,除了关注野外地貌上,还应更多的关注勘探的目的层发育情况、构造发育情况、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另外,在地貌上分析,要从多个角度定量的分析,包括地形、坡度等多种因素来考虑地震测线是否部署合理;而且现有的二维地震测线布置使用设备内部的支架大部分都是采用三角支架固定,这样在拿持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本身具有的重量导致在携带的过程中出现不方便的现象,而且在固定时可能会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导致出现晃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本次主要解决在极复杂地区如何布置二维地震测线的问题。克服以往只注重地形地貌特征,没有全盘考虑各个因素这一重大缺陷。解决了以地质任务为根本目的入手,从地形坡度、地表海拔高度、交通条件、地表出露岩性、目的层有利埋深区域、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的定量化分析作为依据,依靠global_mapper、91卫图助手、奥维等软件中的地理信息逐条逐段进行分析与优化,最终达到优化测线、降低勘探难度、满足地质任务要求的目的问题,提供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包括底座与支撑机构,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底座与支撑机构点焊固定,所述支撑机构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前端轴心处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操作按键,所述外壳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散热窗,所述外壳前端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拿持把手。优选的,所述底座是由第一支撑架、固定板与第二支撑架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架插接安装在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另外一侧插接固定有第二支撑架。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是由支脚、第一螺纹孔、承台、插接件、第一插接口与第一插板组成,所述第一插接口套接在第一插板内部轴心处,所述第一插板的一侧点焊固定有承台,所述承台的另外一侧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内部轴心处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插板靠近承台的一侧设置有插接件。优选的,所述固定板是由第二插接口、第二插板与座体组成,所述座体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二插板,两个所述第二插板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插接口。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是由调节柱、紧固件、第一竖杆、柱体与第二竖杆组成,所述柱体点焊在第二竖杆上端轴心处,所述柱体上端点焊固定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上端插接固定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与第一竖杆的相交处设置有紧固件。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是由连接板、第二螺纹孔、磁石、支板与板体组成,所述支板插接固定在板体的两侧,所述支板远离板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靠近板体的一侧各设置有一个磁石,两个所述连接板内部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均为矩形的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竖杆内部轴心处设置有圆形的孔洞。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该方法通过对勘探区地震测线部署影响的多个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此为依据进行测线布置,且整个操作过程包括数据准备和具体操作流程两部分组成。优选的,所述极复杂地区的地震测线方法数据准备如下:步骤一、收集和下载包括勘探区区域在内的研究区dem高程数据,主要以tif格式为主;步骤二、因为收集到的数据量非常大,利用专业软件Arcgis软件按照勘探区的范围裁剪出仅包括勘探范围内的dem高程数据,裁剪完成后,以栅格数据的形式保存;步骤三、利用Arcgis软件计算出勘探区范围的栅格数据对应的地形评价坡度数据;步骤四、利用Suffer软件计算出勘探区范围的栅格数据对应的地形分区数据,地形等级间隔按照500m间隔来显示;步骤五、收集、整理、分析勘探区的地质资料,包括勘探区内的构造复杂程度(构造图)、地表岩性分布(岩性分布图)、勘探目的埋深(目的层埋深图)、地质灾害分布等信息;步骤六、把地震理论部署测线文件转换为dxf文件,并导入到91卫图助手软件中,根据其上卫图显示信息(遥感信息)提取勘探区内的主干道路(交通信息)并描绘出来。优选的,所述极复杂地区的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步骤一、根据前面得到的目的层埋深情况,尽量调整测线能够控制整个盆地,并根据地质露头推测出最深目的层1000m以浅的分界线,该目的层过浅(1000m以内)地段不再适合地震勘探或者没有潜力的地方尽量不部署地震测线。尽量使得整个地震测线的部署可以达到控盆的目的;步骤二、根据前面得到的地形高程间隔为500m的地形分区图,整个区域内海拔高低一目了然。然后,在此地形分区图中对地震测线进行布设,避开那些高海拔且容易缺氧地区;步骤三、利用所得到的勘探区内的平均坡度图。部署测线时,利用此坡度信息,尽量避开哪些坡度大于25度的地段,这样更容易施工人员及重型钻井设备经过;步骤四、充分收集本区的构造发育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包括底座(1)与支撑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设置有支撑机构(2),所述底座(1)与支撑机构(2)点焊固定,所述支撑机构(2)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3)的上端设置有外壳(5),所述外壳(5)前端轴心处设置有显示屏(4),所述显示屏(4)的一侧设置有操作按键(6),所述外壳(5)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散热窗(8),所述外壳(5)前端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拿持把手(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包括底座(1)与支撑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设置有支撑机构(2),所述底座(1)与支撑机构(2)点焊固定,所述支撑机构(2)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3)的上端设置有外壳(5),所述外壳(5)前端轴心处设置有显示屏(4),所述显示屏(4)的一侧设置有操作按键(6),所述外壳(5)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散热窗(8),所述外壳(5)前端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拿持把手(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是由第一支撑架(11)、固定板(12)与第二支撑架(13)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架(11)插接安装在固定板(12)的一侧,所述固定板(12)的另外一侧插接固定有第二支撑架(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1)是由支脚(111)、第一螺纹孔(112)、承台(113)、插接件(114)、第一插接口(115)与第一插板(116)组成,所述第一插接口(115)套接在第一插板(116)内部轴心处,所述第一插板(116)的一侧点焊固定有承台(113),所述承台(113)的另外一侧设置有支脚(111),所述支脚(111)内部轴心处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12),所述第一插板(116)靠近承台(113)的一侧设置有插接件(1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2)是由第二插接口(121)、第二插板(122)与座体(123)组成,所述座体(123)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二插板(122),两个所述第二插板(122)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插接口(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是由调节柱(21)、紧固件(22)、第一竖杆(23)、柱体(24)与第二竖杆(25)组成,所述柱体(24)点焊在第二竖杆(25)上端轴心处,所述柱体(24)上端点焊固定有第一竖杆(23),所述第一竖杆(23)上端插接固定有调节柱(21),所述调节柱(21)与第一竖杆(23)的相交处设置有紧固件(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是由连接板(31)、第二螺纹孔(32)、磁石(33)、支板(34)与板体(35)组成,所述支板(34)插接固定在板体(35)的两侧,所述支板(34)远离板体(35)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连接板(31),两个所述连接板(31)靠近板体(35)的一侧各设置有一个磁石(33),两个所述连接板(31)内部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3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23)与第二竖杆(25)均为矩形的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竖杆(23)内部轴心处设置有圆形的孔洞。


8.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该方法通过对勘探区地震测线部署影响的多个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此为依据布置测线,且整个操作过程包括数据准备和具体操作流程两部分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测线布置技术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复杂地区的二维地震测线方法数据准备如下:
步骤一、收集和下载包括勘探区区域在内的研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治国常锁亮成跃余攀赵兴王亚琪尤茂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