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阔型空气感仿棉针织圆编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54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阔型空气感仿棉针织圆编面料,包括聚酯纤维基料层,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底端混纺有呢绒丝线层,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顶端表面混纺有涤纶面料层,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表面纺系有针织双面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针织双面布内纺系有正V纺线、倒V纺线、上串连纺线和下串连纺线,可利用纱线的收缩与组织结构的结合形成蓬松的棉感,并且具备挺立的效果,使之不易软塌,形成布身的挺阔性,通过述呢绒丝线层内部纺系的活性炭纤维丝线,方便利用活性炭纤维丝线增强整个面料的除味效果以及抗菌效果,通过呢绒丝线层内部纺系的中空保暖纤维丝线,提高了整个面料的保暖效果,大大提高了整个面料的保暖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阔型空气感仿棉针织圆编面料
本技术涉及仿棉针织圆编面料
,具体为一种立体阔型空气感仿棉针织圆编面料。
技术介绍
鉴于消费市场的需求,相较于化纤类面料的化纤感,消费者更倾向具有棉感材质的服饰,但是全棉的面料又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列举如下:1.易皱、易黄化、水洗易变形,易起球、缩率大,保型性不佳2.导湿性差,不易快干3.衣服生命周期短。而且现有的全棉的面料韧性较差,容易松散变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立体阔型空气感仿棉针织圆编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阔型空气感仿棉针织圆编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阔型空气感仿棉针织圆编面料,包括聚酯纤维基料层,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底端混纺有呢绒丝线层,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顶端表面混纺有涤纶面料层,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表面纺系有针织双面布,所述针织双面布内纺系有正V纺线、倒V纺线、上串连纺线和下串连纺线,通过针织双面布内纺系有正V纺线、倒V纺线、上串连纺线和下串连纺线,可利用纱线的收缩与组织结构的结合形成蓬松的棉感,并且具备挺立的效果,使之不易软塌,形成布身的挺阔性。进一步的,所述呢绒丝线层内部纺系有活性炭纤维丝线和中空保暖纤维丝线,通过述呢绒丝线层内部纺系的活性炭纤维丝线,方便利用活性炭纤维丝线增强整个面料的除味效果以及抗菌效果,通过呢绒丝线层内部纺系的中空保暖纤维丝线,提高了整个面料的保暖效果,大大提高了整个面料的保暖性能。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纤维丝线和中空保暖纤维丝线之间混纺有尼龙丝线,通过活性炭纤维丝线和中空保暖纤维丝线之间混纺的尼龙丝线,方便利用尼龙丝线,增强活性炭纤维丝线和中空保暖纤维丝线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同时也增强了整个布料的韧性与强度,避免面料出现生命周期短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涤纶面料层内部混纺有氨纶纤维丝和莫代尔纤维丝,通过涤纶面料层内部混纺有氨纶纤维丝,方便利用氨纶纤维丝提高整个面料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从而满足面料的使用需求,通过涤纶面料层内部混纺的莫代尔纤维丝,方便通过莫代尔纤维丝,可改善涤纶面料层内棉纤维,使其更加柔顺满足使用需求。进一步的,氨纶纤维丝和莫代尔纤维丝之间混纺有聚丙烯纤维丝,通过氨纶纤维丝和莫代尔纤维丝之间混纺的聚丙烯纤维丝,方便利用聚丙烯纤维丝提高整个面料的纤维光泽度、手感柔软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针织双面布内纺系有正V纺线、倒V纺线、上串连纺线和下串连纺线,可利用纱线的收缩与组织结构的结合形成蓬松的棉感,并且具备挺立的效果,使之不易软塌,形成布身的挺阔性,通过述呢绒丝线层内部纺系的活性炭纤维丝线,方便利用活性炭纤维丝线增强整个面料的除味效果以及抗菌效果,通过呢绒丝线层内部纺系的中空保暖纤维丝线,提高了整个面料的保暖效果,大大提高了整个面料的保暖性能,通过活性炭纤维丝线和中空保暖纤维丝线之间混纺的尼龙丝线,方便利用尼龙丝线,增强活性炭纤维丝线和中空保暖纤维丝线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同时也增强了整个布料的韧性与强度,避免面料出现生命周期短的情况。2、通过涤纶面料层内部混纺有氨纶纤维丝,方便利用氨纶纤维丝提高整个面料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从而满足面料的使用需求,通过涤纶面料层内部混纺的莫代尔纤维丝,方便通过莫代尔纤维丝,可改善涤纶面料层内棉纤维,使其更加柔顺满足使用需求,通过氨纶纤维丝和莫代尔纤维丝之间混纺的聚丙烯纤维丝,方便利用聚丙烯纤维丝提高整个面料的纤维光泽度、手感柔软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针织双面布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内部示意图;图中:1、聚酯纤维基料层;2、涤纶面料层;3、呢绒丝线层;4、针织双面布;5、正V纺线;6、倒V纺线;7、上串连纺线;8、下串连纺线;9、氨纶纤维丝;10、聚丙烯纤维丝;11、莫代尔纤维丝;12、中空保暖纤维丝线;13、尼龙丝线;14、活性炭纤维丝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立体阔型空气感仿棉针织圆编面料,包括聚酯纤维基料层1,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1底端混纺有呢绒丝线层3,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1顶端表面混纺有涤纶面料层2,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1表面纺系有针织双面布4,所述针织双面布4内纺系有正V纺线5、倒V纺线6、上串连纺线7和下串连纺线8,通过针织双面布4内纺系有正V纺线5、倒V纺线6、上串连纺线7和下串连纺线8,可利用纱线的收缩与组织结构的结合形成蓬松的棉感,并且具备挺立的效果,使之不易软塌,形成布身的挺阔性。进一步的,所述呢绒丝线层3内部纺系有活性炭纤维丝线14和中空保暖纤维丝线12,通过述呢绒丝线层3内部纺系的活性炭纤维丝线14,方便利用活性炭纤维丝线14增强整个面料的除味效果以及抗菌效果,通过呢绒丝线层3内部纺系的中空保暖纤维丝线12,提高了整个面料的保暖效果,大大提高了整个面料的保暖性能。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纤维丝线14和中空保暖纤维丝线12之间混纺有尼龙丝线13,通过活性炭纤维丝线14和中空保暖纤维丝线12之间混纺的尼龙丝线13,方便利用尼龙丝线13,增强活性炭纤维丝线14和中空保暖纤维丝线12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同时也增强了整个布料的韧性与强度,避免面料出现生命周期短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涤纶面料层2内部混纺有氨纶纤维丝9和莫代尔纤维丝11,通过涤纶面料层2内部混纺有氨纶纤维丝9,方便利用氨纶纤维丝9提高整个面料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从而满足面料的使用需求,通过涤纶面料层2内部混纺的莫代尔纤维丝11,方便通过莫代尔纤维丝11,可改善涤纶面料层2内棉纤维,使其更加柔顺满足使用需求。进一步的,氨纶纤维丝9和莫代尔纤维丝11之间混纺有聚丙烯纤维丝10,通过氨纶纤维丝9和莫代尔纤维丝11之间混纺的聚丙烯纤维丝10,方便利用聚丙烯纤维丝10提高整个面料的纤维光泽度、手感柔软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针织双面布4内纺系有正V纺线5、倒V纺线6、上串连纺线7和下串连纺线8,可利用纱线的收缩与组织结构的结合形成蓬松的棉感,并且具备挺立的效果,使之不易软塌,形成布身的挺阔性,通过述呢绒丝线层3内部纺系的活性炭纤维丝线14,方便利用活性炭纤维丝线14增强整个面料的除味效果以及抗菌效果,通过呢绒丝线层3内部纺系的中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阔型空气感仿棉针织圆编面料,包括聚酯纤维基料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1)底端混纺有呢绒丝线层(3),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1)顶端表面混纺有涤纶面料层(2),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1)表面纺系有针织双面布(4),所述针织双面布(4)内纺系有正V纺线(5)、倒V纺线(6)、上串连纺线(7)和下串连纺线(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阔型空气感仿棉针织圆编面料,包括聚酯纤维基料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1)底端混纺有呢绒丝线层(3),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1)顶端表面混纺有涤纶面料层(2),所述聚酯纤维基料层(1)表面纺系有针织双面布(4),所述针织双面布(4)内纺系有正V纺线(5)、倒V纺线(6)、上串连纺线(7)和下串连纺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阔型空气感仿棉针织圆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呢绒丝线层(3)内部纺系有活性炭纤维丝线(14)和中空保暖纤维丝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宜真陈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裕源灵泰面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