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耗能型连体结构、连体建筑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641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耗能型连体结构、连体建筑体系及施工方法,该连体结构包括:主体桁架,形成强连接层和耗能连接层;连接件,一端与主体桁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体建筑固定连接;阻尼器,一端与主体桁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为:在施工状态下与主体建筑纵向断开或滑动连接,形成整体铰接,在使用状态下与主体建筑固定连接,形成整体刚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桁架式刚性连接基础上,提出有限抗侧刚度的耗能型连体结构;该结构主体桁架在施工状态与两侧铰接、正常使用状态下刚接,从而保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主体桁架对建筑反弯作用大幅减少,保证建筑正常使用状态下受力以竖向受压为主,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耗能型连体结构、连体建筑体系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体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耗能型连体结构、连体建筑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连体建筑通过设置连接体将不同高层及多层建筑连在一起,方便两者之间联系。连体结构通常采用桁架式刚性连接形式或大单梁、空腹桁架、转换大梁或空腹桁架+较弱斜杆、转换大梁+斜杆形式等。其中,桁架式刚性连接的形式会对高层及多层建筑形成较大的反弯作用,整体结构竖向抗侧刚度突变严重,抗震性能差,节点设计复杂,高层及多层建筑需采取较强的加强措施,结构造价较高,抗震不利,结构设计困难。大单梁、空腹桁架、转换大梁或空腹桁架+较弱斜杆、转换大梁+斜杆的形式,连接体竖向刚度较差,难以满足正常使用舒适度要求,需与减振装置配合使用,造价较高,且连接体用钢量极大,材料成本较高。目前国内的连体建筑中,连体结构通常采用楼面内强连接与楼面内弱连接这两种连接方式。其中楼面内强连接包括桁架刚性抗弯连接、空腹桁架有限抗弯刚度连接和转换梁铰接连接等,楼面内弱连接包括滑动支座连接/隔震支座连接等。(1)桁架刚性抗弯连接<br>桁架刚性抗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耗能型连体结构,包括:/n主体桁架,形成强连接层和耗能连接层,所述强连接层用于与两侧主体建筑直接固定连接,所述耗能连接层用于通过连接件和阻尼器与两侧主体建筑连接;/n连接件,设置在主体桁架的两侧,一端与主体桁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体建筑固定连接;/n阻尼器,设置在主体桁架的两侧,一端与主体桁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为:在施工状态下与主体建筑纵向断开或滑动连接,与强连接层共同作用,形成整体铰接,在使用状态下与主体建筑固定连接,与强连接层共同作用,形成整体刚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耗能型连体结构,包括:
主体桁架,形成强连接层和耗能连接层,所述强连接层用于与两侧主体建筑直接固定连接,所述耗能连接层用于通过连接件和阻尼器与两侧主体建筑连接;
连接件,设置在主体桁架的两侧,一端与主体桁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体建筑固定连接;
阻尼器,设置在主体桁架的两侧,一端与主体桁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为:在施工状态下与主体建筑纵向断开或滑动连接,与强连接层共同作用,形成整体铰接,在使用状态下与主体建筑固定连接,与强连接层共同作用,形成整体刚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桁架由桁架本体和桁架上楼盖构成,连接件一端与桁架上楼盖固定连接,阻尼器一端与桁架本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一通长的钢折板,钢折板一端与桁架上楼盖焊接固定,另一端与主体建筑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一个或多个滑动支座,滑动支座在主体桁架与主体建筑之间纵向滑动、横向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主体建筑的框架柱或框架梁上设置有悬挑牛腿,悬挑牛腿延伸至桁架上楼盖的下方,所述滑动支座固定安装在悬挑牛腿上,滑动支座上部支撑桁架上楼盖并与桁架上楼盖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学红杨志强王晓东王斌宋宝仓朱向清王东方刘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