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抗拉球型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36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及桥梁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装配式抗拉球型支座;包括上支座板和与上支座板装配的抗拉抗剪扣件,上支座板下表面设置有镜面不锈钢板、平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球冠衬板、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下表面设置有下支座板,下支座板底部设置有下连接板,下支座板侧面设置有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抗拉抗剪扣件上设置有与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匹配的侧面镜面不锈钢板;方便加工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抗拉球型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及桥梁等
,尤其涉及装配式抗拉球型支座。
技术介绍
为适应气候影响如温度变化、气压升降等以及基础沉降等产生的变化,在桥梁结构或建筑结构中设置有由梁体或建筑体连接的上支座板和与桥墩或地基连接的下支座板构成的支座,其作用是将梁体或者建筑体的上部载荷传递到桥墩或者地基下部的一种传力结构,并减轻或消除梁体或建筑体结构的变形对桥墩或地基结构的影响。根据水平唯一的性能,分为固定支座、单向支座和双向支座三类,在多数情况下,对于支座所承受的垂直载荷,仅限压力,但某些场合,个别支点会出现拉力,这时就会对支座提出抗拉需求。目前球型支座,主要有三种加工方式,整体式结构、铸钢件加工和焊接,由于铸钢件和焊接材料工艺较难控制,整体式加工质量相对可靠。但整体式结构需要采用整块厚板,材料利用率不高,料损大,加工切削量大,成本高。且抗拉抗剪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装配式抗拉球型支座,方便加工装配。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装配式抗拉球型支座,包括上支座板和与上支座板装配的抗拉抗剪扣件,上支座板下表面设置有镜面不锈钢板、平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球冠衬板、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下表面设置有下支座板,下支座板底部设置有下连接板,下支座板侧面设置有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抗拉抗剪扣件上设置有与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匹配的侧面镜面不锈钢板。进一步,下支座板上开设有螺栓孔,下支座板与下连接板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再辅助与焊接方式连接。进一步,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上均设置有吊环,相匹配的上下两个吊环通过钢绳连接。进一步,吊环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到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上。进一步,上支座板上开设有燕尾槽,并且上支座板和抗拉抗剪扣件通过燕尾槽结构配合。进一步,上支座板的板身上开设有两条腰型槽,上支座板和抗拉抗剪扣件通过腰型槽连接,辅助于插销,螺栓或者焊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本专利技术上下支座板采用装配式结构,避免了整块板加工材料利用率不高,料损大,加工切削量大,成本高的问题,且具有占用空间小,成本低,施工安装方便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设置有吊环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支座板;2-抗拉抗剪扣件;3-镜面不锈钢板;4-平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5-球冠衬板;6-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7-侧面镜面不锈钢板;8-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9-下支座板;10-下连接板;11-紧固螺栓;12-预埋件;13-钢绳;14-吊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装配式抗拉球型支座,包括上支座板1和与上支座板1装配的抗拉抗剪扣件2,上支座板1上开设有燕尾槽,并且上支座板1和抗拉抗剪扣件2通过燕尾槽结构配合,上支座板1下表面设置有镜面不锈钢板3、平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4、球冠衬板5、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6,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6下表面设置有下支座板9,下支座板9底部设置有下连接板10,下支座板9侧面设置有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8,抗拉抗剪扣件2上设置有与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8匹配的侧面镜面不锈钢板7,下支座板9上开设有螺栓孔,下支座板9与下连接板10通过紧固螺栓11连接,再辅助与焊接方式连接,本专利技术上下支座板采用装配式结构,避免了整块板加工材料利用率不高,料损大,加工切削量大,成本高的问题,且具有占用空间小,成本低,施工安装方便的效果。实施例2装配式抗拉球型支座,包括上支座板1和与上支座板1装配的抗拉抗剪扣件2,上支座板1的板身上开设有两条腰型槽,上支座板1和抗拉抗剪扣件2通过腰型槽连接,辅助于插销,螺栓或者焊接固定,上支座板1下表面设置有镜面不锈钢板3、平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4、球冠衬板5、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6,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6下表面设置有下支座板9,下支座板9底部设置有下连接板10,下支座板9侧面设置有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8,抗拉抗剪扣件2上设置有与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8匹配的侧面镜面不锈钢板7,下支座板9上开设有螺栓孔,下支座板9与下连接板10通过紧固螺栓11连接,再辅助与焊接方式连接,本专利技术上下支座板采用装配式结构,避免了整块板加工材料利用率不高,料损大,加工切削量大,成本高的问题,且具有占用空间小,成本低,施工安装方便的效果。实施例3装配式抗拉球型支座,包括上支座板1和与上支座板1装配的抗拉抗剪扣件2,上支座板1的板身上开设有两条腰型槽,上支座板1和抗拉抗剪扣件2通过腰型槽连接,辅助于插销,螺栓或者焊接固定,上支座板1下表面设置有镜面不锈钢板3、平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4、球冠衬板5、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6,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6下表面设置有下支座板9,下支座板9底部设置有下连接板10,下支座板9侧面设置有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8,抗拉抗剪扣件2上设置有与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8匹配的侧面镜面不锈钢板7,下支座板9上开设有螺栓孔,下支座板9与下连接板10通过紧固螺栓11连接,再辅助与焊接方式连接,本专利技术上下支座板采用装配式结构,避免了整块板加工材料利用率不高,料损大,加工切削量大,成本高的问题,且具有占用空间小,成本低,施工安装方便的效果。实施例4装配式抗拉球型支座,包括上支座板1和与上支座板1装配的抗拉抗剪扣件2,上支座板1上开设有燕尾槽,并且上支座板1和抗拉抗剪扣件2通过燕尾槽结构配合,上支座板1下表面设置有镜面不锈钢板3、平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4、球冠衬板5、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6,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6下表面设置有下支座板9,下支座板9底部设置有下连接板10,下支座板9侧面设置有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8,抗拉抗剪扣件2上设置有与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8匹配的侧面镜面不锈钢板7,下支座板9上开设有螺栓孔,下支座板9与下连接板10通过紧固螺栓11连接,再辅助与焊接方式连接,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9上均设置有吊环14,相匹配的上下两个吊环通过钢绳13连接,吊环14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到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9上,本专利技术上下支座板采用装配式结构,避免了整块板加工材料利用率不高,料损大,加工切削量大,成本高的问题,且具有占用空间小,成本低,施工安装方便的效果。尽管这里参照本专利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抗拉球型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板(1)和与上支座板(1)装配的抗拉抗剪扣件(2),上支座板(1)下表面设置有镜面不锈钢板(3)、平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4)、球冠衬板(5)、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6),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6)下表面设置有下支座板(9),下支座板(9)底部设置有下连接板(10),下支座板(9)侧面设置有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8),抗拉抗剪扣件(2)上设置有与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8)匹配的侧面镜面不锈钢板(7)。/n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抗拉球型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板(1)和与上支座板(1)装配的抗拉抗剪扣件(2),上支座板(1)下表面设置有镜面不锈钢板(3)、平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4)、球冠衬板(5)、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6),曲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6)下表面设置有下支座板(9),下支座板(9)底部设置有下连接板(10),下支座板(9)侧面设置有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8),抗拉抗剪扣件(2)上设置有与侧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8)匹配的侧面镜面不锈钢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抗拉球型支座,其特征在于:下支座板(9)上开设有螺栓孔,下支座板(9)与下连接板(10)通过紧固螺栓(11)连接,再辅助与焊接方式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传旺张远喜陈明源王炳文唐均管庆松
申请(专利权)人: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