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616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包括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聚异丁烯丁二酸酯分散剂、水杨酸盐清净剂、烷基化二苯胺型抗氧剂、屏蔽酚型抗氧剂、硫代氨基甲酸酯、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有机钼摩擦改进剂、黏度指数改进剂和润滑油基础油,所述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结构如通式(I)所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生物降解性能优异的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已经进入汽车普及期。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7亿辆,约占世界汽车总量的15%。受益于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内燃机油的消耗量也急剧增加,由2001年的150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390万吨。内燃机油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高温氧化、外部燃油、水分、金属和机械杂质的作用,油品发生氧化变质,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新机油。废弃的内燃机油中含有碳氢化合物、添加剂、油泥以及其他对动植物有害的有机或无机物。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HW08),对水和土壤的污染特别严重。在我国,废弃机油由于分布分散,难以有效回收利用,因此,寻求高效的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应用到内燃机油中,减少废弃机油对环境的影响,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包括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聚异丁烯丁二酸酯分散剂、水杨酸盐清净剂、烷基化二苯胺型抗氧剂、屏蔽酚型抗氧剂、硫代氨基甲酸酯、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有机钼摩擦改进剂、黏度指数改进剂和润滑油基础油,其中所述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结构如通式(I)所示:在式(I)中,X为磷或硼,R1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2-甲基丙基、1-甲基丙基、苄基和氢,R2选自C8-C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的合成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酒石酸与式(II)化合物混合于第一溶剂中进行一次反应,得第一中间产物,其中R3为甲基或乙基;(2)将卤代试剂与式(III)化合物混合于第二溶剂中置于反应器进行二次反应,得第二中间产物,其中卤代试剂选自三氯化磷、三溴化磷、三氯氧磷、三溴化硼和三氯化硼中的一种或多种;R2OH(III)(3)所述第一中间产物混合于第三溶剂中加入反应器,与所述第二中间产物进行三次反应,得第三中间产物;(4)所述第三中间产物经水解反应,得所述式(I)化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溶剂优选选自二氯甲烷、氯仿、丙酮、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和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溶剂优选选自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三氯乙烯和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三溶剂优选选自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三氯乙烯和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酒石酸与所述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1:5~5:1;所述酒石酸在所述一次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优选为0.2摩尔/升~1.0摩尔/升。根据本专利技术,可选地,在所述一次反应体系中加入缩合剂,所述缩合剂优选选自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基烯丙基色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酒石酸与所述缩合剂的摩尔比优选为1:3~3:1。根据本专利技术,可选地,在所述一次反应体系中加入消旋抑制剂,所述消旋抑制剂优选选自1-羟基苯并三氮唑、N-羟基琥珀酰亚胺、1-羟基-7-偶氮苯并三氮唑、3-羟基-1,2,3-苯并三嗪-4(3H)-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酒石酸与所述消旋抑制剂的摩尔比优选为1:3~3:1。根据本专利技术,可选地,所述酒石酸与所述卤代试剂的摩尔比优选为(0.95~1.05):1,所述卤代试剂与所述式(III)化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1:3~3: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一次反应的反应温度优选为-20℃~40℃,所述一次反应的反应时间优选为1h~48h;所述二次反应的反应温度优选为-20℃~40℃,所述二次反应的反应时间优选为0.1h~30h;所述三次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0℃~40℃,所述三次反应的反应时间优选为0.1h~30h。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占润滑油组合物总质量的0.1%-10%(优选0.5-3%);所述聚异丁烯丁二酸酯分散剂占润滑油组合物总质量的1%-15%(优选2%-6%);所述水杨酸盐清净剂占润滑油组合物总质量的0.2%-10%(优选1%-4%);所述烷基化二苯胺型抗氧剂占润滑油组合物总质量的0.2%-10%(优选1%-5%);所述屏蔽酚型抗氧剂占润滑油组合物总质量的0.2%-10%(优选1%-5%);所述硫代氨基甲酸酯占润滑油组合物总质量的0.1%-10%(优选1%-5%);所述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占润滑油组合物总质量的0.1%-10%(优选0.5%-5%);所述有机钼摩擦改进剂占润滑油组合物总质量的0.01%-5%(优选0.05%-2%);所述黏度指数改进剂占润滑油组合物总质量的3%-15%(优选5%-10%);所述润滑油基础油构成润滑油组合物的主要成分。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异丁烯丁二酸酯分散剂中聚异丁烯部分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500~4000(更优选1800~3000);所述水杨酸盐清净剂优选为水杨酸钙清净剂和/或水杨酸镁清净剂;所述烷基化二苯胺型抗氧剂优选C4~12的烷基化二苯胺;所述屏蔽酚型抗氧剂优选单酚型抗氧剂和/或双酚型抗氧剂;所述硫代氨基甲酸酯中的烷基优选为C1-12烷基;所述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烷基优选为C1-12的伯烷基、仲烷基和芳基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钼摩擦改进剂优选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黄原酸钼和钼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黏度指数改进剂优选OCP黏度指数改进剂(更优选分散型乙丙共聚物和/或非分散型乙丙共聚物);所述润滑油基础油选自APII、II、III、IV、V类基础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异丁烯丁二酸酯分散剂可以选用路博润兰炼添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LZL156,LubrizolCorporation公司生产的LZ6401等;所述水杨酸盐可以选用路博润兰炼添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LZL109A、LZL109B、LZL112,Infineum生产的C9371、C9372、C9375、C9006、C9012等;所述烷基化二苯胺型抗氧剂可以选用北京兴普公司生产的T534,Ciba-GeigyLtd公司生产的IrganoxL57等;所述屏蔽酚型抗氧剂可以选用锦州石化分公司添加剂厂生产的T501,北京兴普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T512,Ciba-GeigyLtd公司生产的IrganoxL101、IrganoxL109、IrganoxL115、IrganoxL1130、IrganoxL134、IrganoxL135等;所述硫代氨基甲酸酯可以选用新乡瑞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T323,R.T.Vanderbilt公司生产的Vanlube7723等;所述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可以选用无锡南方添加剂厂、锦州石化分公司添加剂厂生产的T202、T203、T205等;所述有机钼摩擦改进剂可以选用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包括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聚异丁烯丁二酸酯分散剂、水杨酸盐清净剂、烷基化二苯胺型抗氧剂、屏蔽酚型抗氧剂、硫代氨基甲酸酯、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有机钼摩擦改进剂、黏度指数改进剂和润滑油基础油,所述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结构如通式(I)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包括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聚异丁烯丁二酸酯分散剂、水杨酸盐清净剂、烷基化二苯胺型抗氧剂、屏蔽酚型抗氧剂、硫代氨基甲酸酯、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有机钼摩擦改进剂、黏度指数改进剂和润滑油基础油,所述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结构如通式(I)所示:



其中,X为磷或硼,R1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2-甲基丙基、1-甲基丙基、苄基和氢,R2选自C8-C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的合成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酒石酸与式(II)化合物混合于第一溶剂中进行一次反应,得第一中间产物,其中R3为甲基或乙基;



(2)将卤代试剂与式(III)化合物混合于第二溶剂中置于反应器进行二次反应,得第二中间产物,其中卤代试剂选自三氯化磷、三溴化磷、三氯氧磷、三溴化硼和三氯化硼中的一种或多种;
R2OH(III)
(3)所述第一中间产物混合于第三溶剂中加入反应器,与所述第二中间产物进行三次反应,得第三中间产物;
(4)所述第三中间产物经水解反应,得所述式(I)化合物。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丙酮、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和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所述第二溶剂选自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三氯乙烯和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所述第三溶剂选自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三氯乙烯和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酒石酸与所述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5~5:1;所述酒石酸在所述一次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2摩尔/升~1.0摩尔/升。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次反应体系中加入缩合剂(所述缩合剂优选选自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基烯丙基色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次反应体系中加入消旋抑制剂(所述消旋抑制剂优选选自1-羟基苯并三氮唑、N-羟基琥珀酰亚胺、1-羟基-7-偶氮苯并三氮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斌庄敏阳孙洪伟张倩武志强钟锦声张峰王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