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放式双通道反渗透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5589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放式双通道反渗透膜组件,包括膜壳、设置在所述膜壳内的产水套、设置在所述产水套内的中心产水管、若干个膜元件以膜袋的形式围绕着所述产水套进行缠绕而形成的膜袋多层螺旋结构和若干个间隔网围绕着所述产水套进行缠绕而形成的间隔网多层螺旋结构,每个间隔网是由多个第一杆状元件和多个第二杆状元件相交而形成的上下两层结构,每个间隔网的上下两层结构在相邻的两个膜袋之间形成开放式的双层流道,可减少膜元件错位,降低污染物沉积,减少间隔网中的死角区域,可有效用于处理高污染水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放式双通道反渗透膜组件
本技术属于污水浓缩、净化反渗透膜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放式流道的双通道膜组件及其在膜组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膜技术发展迅速,在电力、冶金、石油石化、医药、食品、市政工程、污水回用及海水淡化等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各类工程对膜技术及其装备的需求量更是急速增加。膜技术大多利用超滤、反渗透和纳米过滤等方法对原水进行处理。利用这种膜技术的装置包括一个基本上耐压的膜壳,在该膜壳中布置了一系列膜元件。该膜壳还包括一个用于将待分离的原水接纳到膜壳中的入口和用于从膜壳中分别排出纯水(或者说渗透液)和截留物。美国专利US6984321B2公开了一种通过膜过滤和分离流动介质(比如污水)的设备,该设备含有一个具有网格状结构的间隔网,该间隔网由多个第一杆状元件和第二杆状元件组成,而且第一杆状元件的直径大于第二杆状元件,此外第一杆状元与第二杆状元件以直角相交。经过合适的布置,间隔网的第一杆状元件基本上与中心产水管平行,与此同时,流过由膜袋组成的多元件螺旋结构的原水流经第二杆状元件时遭遇到的流动阻力小得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这种设置的缺点在于间隔网与膜袋表面接触相对较大,被截留的污染物仍有较几率残留在膜袋表面。此外,这种设置还容易出现望远镜现象,不论在膜袋卷制过程中,还是污水处理中,反渗透膜元件内的膜片和膜片之间发生滑落,缠绕成柱的膜筒中间突出,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反渗透膜元件结构松弛,膜片表面易被刮伤,在膜袋卷制过程中突出的膜片易被带出来,造成的结果就是产品均一性、稳定性较差,成品率较低。中国专利申请CN201611016142.2在膜袋表面间的进水流道中设置开放式间隔网,开放式间隔网根据流体特性与膜片承压要求,与膜袋表面接触的仅为凸点间隔网,在起支撑作用的同时减少了与膜表面的接触,膜袋由两片膜片正面相背粘接而成,在两片膜片间的产水流道中设置有纯水导流网,过滤得到的渗透液经纯水导流网流出。连接凸点的为菱形间隔网,在与膜袋接触表面的两列凸点间隔网间沿进出水方向形成一条条菱形宽敞的开放式流道,水流在工作时与菱形间隔网成45°角进入流道中。通道中形成极小阻力的水流,膜表面流速较快,从进水中带入的悬浮物杂质,及被截留下的无机盐、有机物不易被阻挡,而是随着浓水的水流排出膜元件,从而有效避免了被截留的污染物附着于进水通道和膜的表面,导致膜的污堵和浓差极化而结垢。然而,如图1所示,该专利申请采用的是传统的菱形间隔网结构,仅适用于低污染体系,不适用于过滤和分离高污染水源,尤其为高盐高有机物水源。在图1中,存在两种常见形式的菱形间隔网结构。不论是哪种菱形间隔网结构,普通菱形网格都是单流道,在过滤高污染水源的过程中,在原水流经的菱形间隔网中,虽然也会产水湍流,但进水流向相同,需经过所有的第一杆状元件与第二杆状元件,阻力损失大且菱形间隔网的四个角容易形成死角,这就使得菱形间隔网出现很多死角区域,污染物容易残留在死角区域,过滤较差,此外也经常需要更换菱形间隔网,产品寿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开放式双通道反渗透膜组件,包括膜壳、设置在所述膜壳内的产水套、设置在所述产水套内的中心产水管、若干个膜元件以膜袋的形式围绕着所述产水套进行缠绕而形成的膜袋多层螺旋结构和若干个间隔网围绕着所述产水套进行缠绕而形成的间隔网多层螺旋结构,所述膜袋多层螺旋结构的渗透液出口与所述产水套的多个轴向通道连接在一起,离开所述膜袋多层螺旋结构的渗透液出口的渗透液通过所述轴向通道进入所述中心产水管的渗透液入口,然后从所述中心产水管的产水接头排出,所述膜袋多层螺旋结构和所述间隔网多层螺旋结构彼此间的排列应当确保任何相邻的两个膜袋被一个间隔网隔开,每个间隔网是由多个第一杆状元件和多个第二杆状元件相交而形成的上下两层结构,每个间隔网的多个第一杆状元件仅与相邻的两个膜袋中的一个膜袋的边缘接触,每个间隔网的多个第二杆状元件仅与相邻的两个膜袋中的另一个膜袋的边缘接触,从而使得每个间隔网的上下两层结构在相邻的两个膜袋之间形成开放式的双层流道。进一步地,所述膜袋两个膜元件组成,所述两个膜元件的周边边缘处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杆状元件和多个第二杆状元件以30~60度的角度相交。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杆状元件和多个第二杆状元件以45度的角度相交。进一步地,每个第一杆状元件和每个第二杆状元件的直径可以相同,也不可以不相同。进一步地,每个第一杆状元件和每个第二杆状元件采取的形状为圆形,也可以为其他的几何形状。进一步地,所述膜袋多层螺旋结构和所述间隔网多层螺旋结构的设置使得水流以45°角流进每个间隔网中的双层流道。进一步地,每个间隔网的长度和宽度基本上与每个膜袋相同。进一步地,每个间隔网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进一步地,所述膜壳的进水口一端设置有上接头,所述膜壳的进水口一端还设置有承压上法兰,所述承压上法兰内侧设置有过水上法兰,所述上接头依次穿过承压上法兰和过水上法兰,与膜元件的中心导流管前端对接。进一步地,所述膜壳的出水口一端设置有下接头,所述膜壳的水口一端还设置有承压下法兰,承压下法兰内侧设置有过水下法兰,所述下接头依次穿过承压下法兰和过水下法兰,与膜元件的中心导流管末端对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开放式双通道反渗透膜组件中,每个间隔网是由多个第一杆状元件和多个第二杆状元件相交而形成的上下两层结构,每个间隔网的上下两层结构在相邻的两个膜袋之间形成开放式的双层流道,可确保流经间隔网的水流产生湍流和冲刷力,尽可能少地污染物在膜袋表面上沉积;(2)本技术的开放式双通道反渗透膜组件中,每个间隔网是由多个第一杆状元件和多个第二杆状元件相交而形成的上下两层结构,每个间隔网的第一杆状元件和第二杆状元件尺寸相同,可确保在卷制时,膜元件之间不会因存在错位、松弛而出现刮伤,从而使得膜元件处于原位,从而提高产品均一性、稳定性和成品率;(3)普通的菱形间隔网是单流道,虽然也会产水湍流,但进水流向相同,需经过所有的第一杆状元件和第二杆状元件,阻力损失大且菱形间隔网的四个角容易形成死角,仅适用于低污染水源处理,在处理高污染水源时,菱形间隔网出现很多死角区域,为此,本技术的每个间隔网每个间隔网的上下两层结构在相邻的两个膜袋之间错开,形成上下交叉、水流方向不同的开放式的两层流道,这两层流道中的水流互不干扰,从一开始进水,水流就只在单一的某一层流道中流动,可有效避免死角区域出现,可用于处理高污染水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两种常见形式的菱形间隔网结构;图2是本技术的开放式网管流道反渗透膜组件的剖视图;图3是膜组件的径向截面图;图4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放式双通道反渗透膜组件,包括膜壳、设置在所述膜壳内的产水套、设置在所述产水套内的中心产水管、若干个膜元件以膜袋的形式围绕着所述产水套进行缠绕而形成的膜袋多层螺旋结构和若干个间隔网围绕着所述产水套进行缠绕而形成的间隔网多层螺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袋多层螺旋结构的渗透液出口与所述产水套的多个轴向通道连接在一起,离开所述膜袋多层螺旋结构的渗透液出口的渗透液通过所述轴向通道进入所述中心产水管的渗透液入口,然后从所述中心产水管的产水接头排出,所述膜袋多层螺旋结构和所述间隔网多层螺旋结构彼此间的排列应当确保任何相邻的两个膜袋被一个间隔网隔开,每个间隔网是由多个第一杆状元件和多个第二杆状元件相交而形成的上下两层结构,每个间隔网的多个第一杆状元件仅与相邻的两个膜袋中的一个膜袋的边缘接触,每个间隔网的多个第二杆状元件仅与相邻的两个膜袋中的另一个膜袋的边缘接触,从而使得每个间隔网的上下两层结构在相邻的两个膜袋之间形成开放式的双层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放式双通道反渗透膜组件,包括膜壳、设置在所述膜壳内的产水套、设置在所述产水套内的中心产水管、若干个膜元件以膜袋的形式围绕着所述产水套进行缠绕而形成的膜袋多层螺旋结构和若干个间隔网围绕着所述产水套进行缠绕而形成的间隔网多层螺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袋多层螺旋结构的渗透液出口与所述产水套的多个轴向通道连接在一起,离开所述膜袋多层螺旋结构的渗透液出口的渗透液通过所述轴向通道进入所述中心产水管的渗透液入口,然后从所述中心产水管的产水接头排出,所述膜袋多层螺旋结构和所述间隔网多层螺旋结构彼此间的排列应当确保任何相邻的两个膜袋被一个间隔网隔开,每个间隔网是由多个第一杆状元件和多个第二杆状元件相交而形成的上下两层结构,每个间隔网的多个第一杆状元件仅与相邻的两个膜袋中的一个膜袋的边缘接触,每个间隔网的多个第二杆状元件仅与相邻的两个膜袋中的另一个膜袋的边缘接触,从而使得每个间隔网的上下两层结构在相邻的两个膜袋之间形成开放式的双层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双通道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袋两个膜元件组成,所述两个膜元件的周边边缘处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双通道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杆状元件和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斌王立江余天云周睿范立航方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碟滤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