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协调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544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1
一种上肢协调训练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支撑管和若干不同形状的便于手握的训练块,在训练块上设置有便于套装到支撑管上的套装孔;在底座上至少设置有2个便于支撑管两端安装的快插接头;所述支撑管包括若干能够手动折弯并保持折弯形状的软管和若干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硬管。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功能多样,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进行不同上肢手指捏力训练及不同程度的上肢协调训练的训练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肢协调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肢体训练康复
,特别是一种上肢协调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康复医疗的越来越全面,不同人群对于康复需求量逐渐增加,肢体损伤后对于恢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多种样式及功能训练的设备变成一种趋势。目前,在康复治疗领域上肢康复训练一直是耗时间最长恢复难度最大的方面,人区别于其他生物很大的一个方面在于上肢能够操作工具,良好的上肢及手的活动对于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具有深远意义;现有市面上的上肢训练设备大多较为昂贵且操作较难,简易的上肢协调训练装置也有,但是一般尺寸及形状单一固定,也就不能满足同一装置适用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上肢训练程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具有即拆即用功能,同时既可根据需要训练的上肢弧度,随时调整对应的形状,达到一个装置实现多种训练弧度形状目的的上肢协调训练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是一种上肢协调训练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支撑管和若干不同形状的便于手握的训练块,在训练块上设置有便于套装到支撑管上的套装孔;在底座上至少设置有2个便于支撑管两端安装的快插接头;所述支撑管包括若干能够手动折弯并保持折弯形状的软管和若干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硬管。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上肢协调训练装置,所述训练块呈长方体状、三棱柱、圆柱状或圆球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上肢协调训练装置,所述快插接头包括固定螺母,在支撑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固定螺母配合的外螺纹,在底座上设置有与便于支撑管两端端部插装的安装孔。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上肢协调训练装置,所述快插接头包括锁紧螺母,锁紧螺母套装在支撑管上,在支撑管两端的端部设置有防止锁紧螺母从支撑管上脱落的环形挡块,在底座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母配合的带螺纹的安装柱。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上肢协调训练装置,所述硬管包括曲线状硬管、弧形状硬管和直线状硬管。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上肢协调训练装置,所述软管的材质为铝、铁或尼龙。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上肢协调训练装置,所述底座为木质或塑料材质的底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利用训练块套装到支撑管上,将支撑管的两端固定安装到底座上,便于使用者手持训练块在支撑管上移动,进行上肢协调训练;同时,支撑管分别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硬管和软管,根据训练需求可直接选择合适形状、长度的硬管,或者将软管折弯成需要的形状,便于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训练需求;并且,训练块也分为多个形状、大小不同的训练块,便于满足使用者的不同训练需求。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功能多样,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进行不同上肢手指捏力训练及不同程度的上肢协调训练的训练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3,一种上肢协调训练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管2和若干不同形状的便于手握的训练块4,训练块4设置有多个,形状、大小均不相同,在训练块4上还可设置便于手捏或者把握的凹槽,方便使用者手握住训练块4;在训练块4上设置有便于套装到支撑管2上的套装孔,套装孔的大小要略大于支撑管2的大小,便于套装到支撑管2上,并可沿着支撑管2移动;套装孔的形状可与支撑管2的形状一致,若支撑管2的横截面呈圆形、方形或者六边形,则套装孔为圆形孔、方形孔或六边形孔;在底座1上至少设置有2个便于支撑管2两端安装的快插接头3,便于设置到底座1的不同位置,如两侧和中部各设置3个,使得支撑管2可以与不同快插接头3配合弯曲成不同弧度,以满足不同的训练需求;并且,快插接头3设置多个,也可以同时安装多个支撑管2,便于多个使用者进行同时训练;快插接头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快插接头3,便于对支撑管2进行快速拆装,便于支撑管2的更换;所述支撑管2包括若干能够手动折弯并保持折弯形状的软管和若干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硬管,便于在训练前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硬管,直接安装使用;或者,在没有想要的形状的硬管时,可以根据需要将软折弯成训练要求的形状,从而可以满足实际需求的形状。所述训练块4呈长方体状、圆柱状、三棱柱状或圆球状,便于使用者根据需求选择不同形状的训练块4,进行指关节的训练;其次,训练块4设置可设置呈很薄的卡片状,便于进行手指捏力训练;当然,训练块4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如三棱柱状、椭圆状等。所述快插接头3包括固定螺母,在支撑管2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固定螺母配合的外螺纹,在底座1上设置有与便于支撑管2两端端部插装的安装孔。安装时,只需将支撑管2的两端分别插装到安装孔内,然后利用固定螺母旋接到支撑管2的两端即可,方便、快捷。所述快插接头3包括锁紧螺母,锁紧螺母套装在支撑管2的上,在支撑管2两端的端部设置有防止锁紧螺母从支撑管2上脱落的环形挡块,在底座1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母配合的带螺纹的安装柱。锁紧螺母可以在支撑管2上进行自由转动,从而通过将锁紧螺母旋接到安装柱上,即可实现支撑管2的安装、固定,操作方便、效率高。所述硬管包括曲线状硬管、弧形状硬管和直线状硬管,当然,硬管的形状不局限这些,还可根据实际训练需要配置其他形状的应该,如螺旋状或折线状。所述软管的材质为铝、铁或尼龙。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便于折弯的材质进行制作软管;或者软管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万向软管,便于根据使用需求进行任意折弯,以得到需要的形状,从而满足使用需求。所述底座1为木质或塑料材质的底座1,或者采用其他具有一定硬度的材质制作底座1,如不锈钢,底座1设置呈长方体状,便于平稳放置,对支撑管2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一种上肢协调训练方法,其内容如下:先根据使用者的训练需求选择硬管或者将软管折弯成需要的形状,接着选择符合训练要求的训练块4,并将训练块4套装到选择的硬管或者软管上,然后利用快插接头3将选择的硬管或者软管的两端固定安装到底座1上,最后,使用者手握训练块4,将训练块4从硬管或者软管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进行上肢协调训练。通过选择不同形状的硬管、或者将软管折弯成需要的形状、选择不同的训练块4,利用不同的快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肢协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底座、支撑管和若干不同形状的便于手握的训练块,在训练块上设置有便于套装到支撑管上的套装孔;在底座上至少设置有2个便于支撑管两端安装的快插接头;所述支撑管包括若干能够手动折弯并保持折弯形状的软管和若干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硬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协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底座、支撑管和若干不同形状的便于手握的训练块,在训练块上设置有便于套装到支撑管上的套装孔;在底座上至少设置有2个便于支撑管两端安装的快插接头;所述支撑管包括若干能够手动折弯并保持折弯形状的软管和若干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硬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协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块呈长方体状、三棱柱、圆柱状或圆球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协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插接头包括固定螺母,在支撑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固定螺母配合的外螺纹,在底座上设置有与便于支撑管两端端部插装的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敏陈长太刘华国雍毛毛陈树勇张庆军秦宏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