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体分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534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克服常见的筛分技术不适用粒径小于50μm粉体的分级加工,以及气流分级技术无法在气流中含粉浓度偏高的工况下正常应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粉体分级系统,包括第一分级装置,第一分级装置包括外筛筒和内筛筒,内筛筒上连接有进料口的一端,内筛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导向螺旋带,外筛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导向螺旋带,内筛筒的壁面上设有第一筛孔,外筛筒的壁面上设有第二筛孔,外筛筒远离内筛筒的一侧设有回收件,回收件远离内筛筒的一端设有吸风口,回收件包括沿外筛筒径向布置的导风板,导风板的数目为若干个且沿外筛筒的轴向间隔布置,第一分级装置还包括驱动外筛筒、内筛筒转动的电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体分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粉体分级
,特别是涉及一种粉体分离装置及分级方法。
技术介绍
分级是根据物料颗粒形状、比重和颗粒大小的差异,从流动的液体或气体介质中分离出微小颗粒的工艺方法。分级有筛分和流体力学分级两种方法。筛分适用于较大颗粒的筛选。流体力学分级是利用不同粒径的颗粒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受力不同,沉降速度或运动轨迹也有差异,达到分离不同粒径颗粒的目的。根据流体介质中受力的不同,流体力学分级可分为重力分级、离心分级、惯性分级等;根据分级机内部结构是否旋转,流体力学分级又可分为静态、动态和动静组合三种分级方式。分级粒径>50μm的粉体,常使用筛分的方法;分级粒径>1μm的粉体,常使用气流分级的方法,如百叶窗收尘器(惯性收尘器)可捕集分离粒径>30μm的粉体、旋风收尘器(离心收尘器)可捕集分离粒径>5μm的粉体、袋式收尘器(过滤收尘器)可捕集分离粒径>1μm的粉体;分级粒径>1μm的粉体,常使用静电除尘的方法。申请号为CN201511003233.8,授权公告日为2018.06.2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面粉气流分级系统及小麦粉分级处理方法,该系统包括喂料设备、气流分级设备和气力输送除尘设备,喂料设备包括料斗和螺旋输送机;气流分级设备包括一级分级机、二级分级机和三级分级机;气力输送除尘设备包括布袋除尘器和高压风机;该处理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气流分级;(2)卸料;(3)除尘。上述能够有效地对小麦后路粉进行进一步的精确分级;其问题在于,气流分级造价、精度低,分级过程中易出现粗含细、细带粗的现象,此外,气流中含粉浓度偏高会严重影响分级效果,分级产量极低。基于此,亟需提供一种粉体分级系统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常见的筛分技术不适用粒径小于50μm粉体的分级加工,以及气流分级技术无法在气流中含粉浓度偏高的工况下正常应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粉体分级系统,通过高频振动和负压促进筛分,扩大了筛分技术适应的粉体粒径范围,可对粒径小于50μm的粉体实现高精度的分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粉体分级系统,包括第一分级装置,第一分级装置包括机壳、转动安装在机壳内的外筛筒和内筛筒,内筛筒套装在外筛筒内,内筛筒上连接有进料口的一端,内筛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导向螺旋带,外筛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导向螺旋带,内筛筒的壁面上设有第一筛孔,外筛筒的壁面上设有第二筛孔,机壳上设有回收件,回收件远离内筛筒的一端设有吸风口,吸风口向外吸风使机壳内壁和外筛筒外壁之间形成负压。本申请提供一种粉体分级系统,待分离的粉体沿进料口输入内筛筒内部,内筛筒转动时第一导向螺旋带将粉体自内筛筒的一端朝另一端迁移,内筛筒的壁面上设有第一筛孔,粉体在迁移过程中,粒径小于第一筛孔的粉体自内筛筒进入外筛筒中,实现对粉体的一次筛分,粒径大于第一筛孔的粉体传输至内筛筒远离进料口的一端时完成下料。自第一筛孔进入外筛筒的粉体通过第二导向螺旋带实现位置迁移,外筛筒的壁面上设有第二筛孔,粉体在迁移过程中,粒径小于第二筛孔的粉体迁移至回收件中,实现对粉体的二次筛分。回收件中设有脉冲除尘器,通过脉冲除尘器实现对粒径最小的粉体的收集。为提升筛分效率,本申请在外筛筒上安装了高频振动装置,通过振动以及吸风口吸风产生的负压,促进目标粉体穿过筛孔。作为优选,回收件包括沿外筛筒径向布置的导风板,导风板的数目为若干个且沿外筛筒的轴向间隔布置。导风板能够起到均风的作用,使机壳内壁和外筛筒外壁之间各个位置的气压更加均匀,有利于粉体的通过。作为优选,第二筛孔的孔径小于第一筛孔的孔径,外筛筒和内筛筒同向转动,外筛筒和内筛筒共轴水平布置,外筛筒远离进料口的一端设有高频振动装置。作为优选,第一导向螺旋带和第二导向螺旋带的螺旋方向相同,第一导向螺旋带的螺距大于第二导向螺旋带的螺距。作为优选,外筛筒和内筛筒上均涂覆有防静电涂料。防静电涂料的作用是降低粉体在外筛筒和内筛筒上的附着量,避免粉体的聚集造成筛孔的堵塞或者粉体回收量的下降。作为优选,外筛筒和内筛筒分别由两电机带动转动,外筛筒和内筛筒在电机驱动下差速转动,进料口处设有在线粒度检测仪。通过在线粒度检测仪检测粉体的粒度,通过粉体的粒度来控制两电机的转速,实现外筛筒和内筛筒的差速转动,有利于控制物料在筛筒内的停留时间,确保充分筛分,提高分级效果和工作效率。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分级装置,第二分级装置包括机架、外筒体和内筒体,内筒体的一端连接有入料口的一端,内筒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料口,机架上设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风扇组件相连,风扇组件位于内筒体内部,内筒体靠近入料口的一端与外筒体连通,外筒体远离入料口的一端设有第二出料口,入料口与吸风口通过输料管相连。第一分级装置将粉体筛分为三种不同粒径范围的粉体,由于筛分技术对小粒径的粉体筛分效果较差,为实现对回收件收集后的粉体进一步地细分,本申请加设了第二分级装置,经吸风口收集的粉体通过输料管传输至入料口处,再经入料口导入内筒体内部。当需要进行分级操作时,旋转电机工作带动风扇组件工作,风扇组件驱动空气在内筒体中形成涡流,由于粉体的重量与粉体的粒径呈正比,在旋转的气流中,粒径较大的粉体迅速与内筒体的内壁发生撞击,失速后沿内筒体壁面下滑;其余较小粒径的粉体随气流向上,当流经小风叶时,在扰流和小风叶的撞击下偏移至内筒体内壁上,失速后沿内筒体壁面下滑;粒径更小的粉体穿过小风叶,在大风叶的作用下经内筒体顶部进入外筒体和内筒体的连通位置,由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的间隔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气流速度自上而下逐渐降低,同时外旋气流的离心力使小粒径的粉体在外筒体内沉降并沿壁面下滑。通过上述操作对粉体进一步分级,粒径较大的粉体自第一出料口导出,粒径较小的粉体第二出料口导出。作为优选,外筒体和内筒体共轴竖直布置,风扇组件包括大风叶、小风叶和固定风叶,大风叶布置在外筒体和内筒体的连通位置,固定风叶位于小风叶远离大风叶的一侧。作为优选,水平布置的固定风叶将内筒体分隔为上空间和下空间,固定风叶包括若干个导流孔,导流孔将上空间和下空间连通,所述下空间呈锥形。作为优选,入料口靠近第一出料口的一端设有撒料盘,撒料盘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撒料盘水平布置。粉体自入料口进入内筒体后下落至撒料盘上,转动的撒料盘通过离心力实现粉体在内筒体内部的弥散,实现粉体与气流的快速接触,从而有效提升分级效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通过高频振动和负压促进筛分,扩大了筛分技术适应的粉体粒径范围,可对粒径小于50μm的粉体实现高精度的分级;(2)提供了一种离心分级装置,可实现对小粒径粉体的进一步分级;(3)转动的撒料盘通过离心力实现粉体在内筒体内部的弥散,实现粉体与气流的快速接触,从而有效提升分级效率;(4)通过风扇组件的转速调节可控制目标粉体的分级粒径,从而拓宽所述粉体分级系统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体分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级装置,第一分级装置包括机壳、转动安装在机壳内的外筛筒和内筛筒,内筛筒套装在外筛筒内,内筛筒上连接有进料口的一端,内筛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导向螺旋带,外筛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导向螺旋带,内筛筒的壁面上设有第一筛孔,外筛筒的壁面上设有第二筛孔,机壳上设有回收件,回收件远离内筛筒的一端设有吸风口,吸风口向外吸风使机壳内壁和外筛筒外壁之间形成负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体分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级装置,第一分级装置包括机壳、转动安装在机壳内的外筛筒和内筛筒,内筛筒套装在外筛筒内,内筛筒上连接有进料口的一端,内筛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导向螺旋带,外筛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导向螺旋带,内筛筒的壁面上设有第一筛孔,外筛筒的壁面上设有第二筛孔,机壳上设有回收件,回收件远离内筛筒的一端设有吸风口,吸风口向外吸风使机壳内壁和外筛筒外壁之间形成负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粉体分级系统,其特征在于,回收件包括沿外筛筒径向布置的导风板,导风板的数目为若干个且沿外筛筒的轴向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粉体分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筛孔的孔径小于第一筛孔的孔径,外筛筒和内筛筒同向转动,外筛筒和内筛筒共轴水平布置,外筛筒远离进料口的一端设有高频振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粉体分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螺旋带和第二导向螺旋带的螺旋方向相同,第一导向螺旋带的螺距大于第二导向螺旋带的螺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粉体分级系统,其特征在于,外筛筒和内筛筒上均涂覆有防静电涂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粉体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嘉卞科温纪平郭祯祥齐笑笑冯春露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市德诚粮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