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儿坐姿背部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5134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幼儿坐姿背部矫正装置,包括可折叠连接的坐垫支架和支撑靠背,支撑靠背上设置有靠背海绵层,靠背海绵层上分布着多根针雕棒,每根针雕棒均可相对于支撑靠背垂直移动且能够相对于支撑靠背固定。所述支撑靠背侧面设置有数据传输模块,每根针雕棒在支撑靠背上的垂直移动通道内都设置有一个微型推动电机,每根针雕棒带有一个编号,数据传输模块将终端的具体针雕棒推动方案下发至各个对应编号的微型推动电机。每根针雕棒中内置有微型红外测距仪,数据传输模块发送开始命令至各微型红外测距仪,随后将各微型红外测距仪测量的用于判断背部姿态是否正确的背部距离数据及对应坐标编号发送至终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幼儿坐姿背部矫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坐姿矫正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幼儿坐姿背部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处于30-36个月的幼儿,正处于骨骼生长发育阶段,不正确的坐姿将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但对于幼儿来说,除了生理上骨骼较柔软,脊柱未定型,长期保持正确坐姿容易疲惫,还有心理上自制力、主观能动性较差,这也使得对于幼儿坐姿的矫正十分困难。因此,找到适合幼儿正确坐姿识别和矫正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标准且正确的幼儿坐姿应该为:腰部自然挺直,胸部张开,双肩放平,双脚着地。现行的对于幼儿坐姿识别与矫正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提示型和纯物理型。语音提示类装置通过不同的检测设备(比如检测椅子、检测桌子等)检测到坐姿不正确时,进行语音提示,使用者自行进行纠正;物理类装置通过如背带、肩带、支架等装置帮助达到正确坐姿姿态来对坐姿进行矫正。但以上的方法对于幼儿坐姿识别和矫正还是存在如下弊端:完全依靠语音提示的装置对于缺乏自主能动性的幼儿起到的效果非常有限;物理方式的矫正对于幼儿身体有较大的负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坐姿矫正装置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幼儿坐姿背部矫正装置,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幼儿坐姿背部矫正装置,包括可折叠连接的坐垫支架和支撑靠背,支撑靠背上设置有靠背海绵层,靠背海绵层上分布着多根针雕棒,每根针雕棒均可相对于支撑靠背垂直移动且能够相对于支撑靠背固定,可以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调节每根针雕棒的位置,在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固定;坐垫支架和支撑靠背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度-100度。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有:所述支撑靠背侧面设置有数据传输模块,每根针雕棒在支撑靠背上的垂直移动通道内都设置有一个微型推动电机,每个微型推动电机连接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输出端,每根针雕棒带有一个编号,数据传输模块将终端的具体针雕棒推动方案下发至各个对应编号的微型推动电机,精确调整每根针雕棒的位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有:每根针雕棒中内置有微型红外测距仪,每个微型红外测距仪同时连接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输入端和数据输出端,数据传输模块发送开始命令至各微型红外测距仪,随后将各微型红外测距仪测量的用于判断背部姿态是否正确的背部距离数据及对应坐标编号发送至终端,终端根据三维针雕棒前端与背部的距离数据生成幼儿的背部三维曲面图,通过生成的三维图与标准图的关键点对比,判断背部姿态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则分析出该个体正确背部三维图并转化为各个针雕棒伸出距离,给出指令让三维针雕棒推出形成正确背部曲面以达到矫正坐姿的目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有:所述坐垫支架上设置有坐垫海绵层,坐垫海绵层内置有柔性压力传感器,柔性压力传感器与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输入端连接。当幼儿背靠三维针雕棒阵列,坐在柔性压力传感器上时,柔性压力传感器感受到数值变化,发送启动信号至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启动各微型红外测距仪开始测距工作。所述支撑靠背侧面设有充电接口。所述针雕棒主体为NBR材质。所述针雕棒的直径在3-4cm之间,各相邻针雕棒之间的间距在0.5-1.5cm之间;针雕棒均匀排布在边长在40cm-60cm内的矩形靠背海绵层区域内,形成针雕棒阵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将微型推动电机和红外测距仪集成于每根针雕棒,实现检测和矫正装置一体化,相互配合工作,可以先检测再矫正、边检测边矫正以及校正后再检测是否达到最佳坐姿的背部状态,通过设置柔性压力传感器在限定臀部位置的同时开启装置,方便智能。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可以得到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可以获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不超出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任何期望的方式将图中所示的不同实施例的单独特征加以组合。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装置结构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装置使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01-支撑靠背,02-针雕棒,03-坐垫支架,04-柔性压力传感器,05-充电接口,06-数据传输模块。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一种幼儿坐姿背部矫正装置,包括可折叠连接的坐垫支架03和支撑靠背01,支撑靠背01上设置有长45cm、宽40cm的靠背海绵层,靠背海绵层上分布着12*10根直径为2cm的针雕棒02,形成针雕棒02阵列。所述针雕棒02主体为NBR材质。每根针雕棒02均可相对于支撑靠背01垂直移动且能够相对于支撑靠背01固定,可以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调节每根针雕棒02的位置,在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固定;坐垫支架03和支撑靠背0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度-100度。优选的,所述支撑靠背01侧面设置有数据传输模块06和充电接口05,每根针雕棒02在支撑靠背01上的垂直移动通道内都设置有一个微型推动电机,每个微型推动电机连接数据传输模块06的数据输出端,每根针雕棒02带有一个编号,数据传输模块06将终端的具体针雕棒02推动方案下发至各个对应编号的微型推动电机,精确调整每根针雕棒02的位置。优选的,每根针雕棒02中内置有微型红外测距仪,每个微型红外测距仪同时连接数据传输模块06的数据输入端和数据输出端,数据传输模块06发送开始命令至各微型红外测距仪,随后将各微型红外测距仪测量的用于判断背部姿态是否正确的背部距离数据及对应坐标编号发送至终端,终端根据三维针雕棒02前端与背部的距离数据生成幼儿的背部三维曲面图,通过生成的三维图与标准图的关键点对比,判断背部姿态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则分析出该个体正确背部三维图并转化为各个针雕棒02伸出距离,给出指令让三维针雕棒02推出形成正确背部曲面以达到矫正坐姿的目的。优选的,所述坐垫支架03上设置有坐垫海绵层,坐垫海绵层内置有柔性压力传感器04,柔性压力传感器04与数据传输模块06的数据输入端连接。当幼儿背靠三维针雕棒02阵列,坐在柔性压力传感器04上时,柔性压力传感器04感受到数值变化,发送启动信号至数据传输模块06,数据传输模块06启动各微型红外测距仪开始测距工作。结合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通过将微型推动电机和红外测距仪集成于每根针雕棒02,实现检测和矫正装置一体化,相互配合工作,可以先检测再矫正、边检测边矫正以及校正后再检测是否达到最佳坐姿的背部状态,通过设置柔性压力传感器04在限定臀部位置的同时开启装置,方便智能。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幼儿坐姿背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叠连接的坐垫支架(03)和支撑靠背(01),支撑靠背(01)上设置有靠背海绵层,靠背海绵层上分布着多根针雕棒(02),每根针雕棒(02)均可相对于支撑靠背(01)垂直移动且能够相对于支撑靠背(01)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幼儿坐姿背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叠连接的坐垫支架(03)和支撑靠背(01),支撑靠背(01)上设置有靠背海绵层,靠背海绵层上分布着多根针雕棒(02),每根针雕棒(02)均可相对于支撑靠背(01)垂直移动且能够相对于支撑靠背(01)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幼儿坐姿背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支架(03)和支撑靠背(0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度-10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幼儿坐姿背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靠背(01)侧面设置有数据传输模块(06),每根针雕棒(02)在支撑靠背(01)上的垂直移动通道内都设置有一个微型推动电机,每个微型推动电机连接数据传输模块(06)的数据输出端,每根针雕棒(02)带有一个编号,数据传输模块(06)将终端的具体针雕棒(02)推动方案下发至各个对应编号的微型推动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幼儿坐姿背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针雕棒(02)中内置有微型红外测距仪,每个微型红外测距仪同时连接数据传输模块(06)的数据输入端和数据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洪雷杨睿张健黄延东梁锐申浩崔宇邹琳李雪刘晨曹礼聪刘若玢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乐健梦想家科技有限公司秀王体育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