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仔猪共用投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496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母仔猪共用投料装置,包括料槽,料槽的上方架设有出料筒,出料筒的上端连接有料箱,料箱的内部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称的前导料板、后导料板,后导料板的下方设置有拨料板,拨料板的上端两侧分别与料箱的两侧转动连接,料箱的外侧转动设置有拱料杆,拱料杆的两端分别与拨料板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拨料板的下方设置有挡料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猪在吃饲料的过程中,向上将拱料杆拱起拱料杆带动拨料板的下端向前导板摆动,将挡料板上方阻塞的饲料向前拨出,经出料筒进入料槽内供猪食用,之后拱料杆在重力作用下复位,猪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拱起拱料杆向料槽内投料,保证猪能够吃饱的同时减少对饲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母仔猪共用投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养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母仔猪共用投料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常用自动喂料系统包括,链式自动输料喂料系统,螺旋式自动输料喂料系统等。这些自动喂料系统一般采用全机械化操作,统一或分别设置每个喂料槽的下料量,简化了喂料操作,提高养殖效率,但在实际的喂料过程中,由于猪的个体差异性,会造成有些猪不够吃,有些猪吃不完的现象,即不利于猪的生长,也导致了饲料的浪费,降低了饲料的转化率。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为不同食量的猪进行投料的母仔猪共用投料装置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为不同食量的猪进行投料的母仔猪共用投料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母仔猪共用投料装置,包括料槽,所述料槽的上方架设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的上端连接有料箱,所述料箱的内部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称的前导料板、后导料板,所述后导料板的下方设置有拨料板,所述拨料板的上端两侧分别与所述料箱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料箱的外侧转动设置有拱料杆,所述拱料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料板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拨料板的下方设置有挡料板。所述拱料杆的下方设置有托杆,所述托杆的顶部与所述拱料杆的底部相抵接,所述托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上下移动调节所述托杆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具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转动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插板,所述调节座上开设有沿所述插板运动轨迹向上的一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与所述插板相匹配,所述调节板上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下端与所述托杆相连接。所述调节板通过螺栓及螺母与所述拉杆相连接,所述调节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螺栓移动轨迹相匹配的导槽,所述调节板与所述螺母之间依次装配有第一垫片、弹簧及第二垫片。所述料箱上设置有所述拉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座在拨料板摆动至水平状态时在所述拱料杆的上方形成阻挡。所述拉杆与所述滑座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板上与所述插板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捏持板。所述料槽的高度为10至2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猪在吃饲料的过程中,向上将拱料杆拱起拱料杆带动拨料板的下端向前导板摆动,将挡料板上方阻塞的饲料向前拨出,经出料筒进入料槽内供猪食用,之后拱料杆在重力作用下复位,猪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拱起拱料杆向料槽内投料,保证猪能够吃饱的同时减少对饲料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母仔猪共用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的母仔猪共用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图2中B-B处的剖面图。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3所示,母仔猪共用投料装置,包括料槽3,料槽3的上方架设有出料筒2,出料筒2的上端连接有料箱1,料箱1内部用于放置饲料,料箱1的内部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称的前导料板5、后导料板22,前导料板5与后导料板22之间留有间隙供料箱1内部的饲料向下流动,后导料板22的下方设置有拨料板6,拨料板6的上端两侧分别与料箱1的两侧转动连接,料箱1的外侧转动设置有拱料杆4,拱料杆4的两端分别与拨料板6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拨料板6的下方设置有挡料板7,挡料板7对从前导料板5与后导料板22之间流下的饲料形成阻挡,拱料杆4为C字型杆体结构,猪在吃饲料的过程中,向上将拱料杆4拱起拱料杆4带动拨料板6的下端向前导板5摆动,将挡料板7上方阻塞的饲料向前拨出,经出料筒2进入料槽3内供猪食用,之后拱料杆7在重力作用下复位,猪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拱起拱料杆7向料槽3内投料,保证猪能够吃饱的同时减少对饲料的浪费。如图1所示,拱料杆4的下方设置有托杆8,托杆8的顶部与拱料杆4的底部相抵接,托杆8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上下移动调节托杆8位置的调节机构,通过上下调节拖杆8的位置,可调节拱料杆4的初始位置,进而对拨料板6的初始位置进行调节,由此可实现拨料板6每次拨出饲料量的调节;具体来说,向上调节托杆8,拱料杆4上与拨料板6相背离的一端向上,带动拨料板6的下端向前导料板5摆动一定角度,减少落在拨料板6与挡料板7之间的饲料,此时再将拱料杆4抬起一次未调节前而言落入料槽3内的饲料量会减少。如图1和4所示,调节机构具有调节座11,调节座11固定在料箱1一侧,调节座11上转动设置有调节板12,即调节座12的一端通过螺栓螺母机构转动设置在调节座11表面,调节板12上设置有插板14,插板14与调节板12焊接固定,调节座11上开设有沿插板14运动轨迹向上的一组调节槽15,调节槽15与插板14相匹配,调节板12上连接有拉杆10,拉杆10的下端与托杆8相连接,向上旋转调节板12即可通过拉杆10拉动托杆8向上移动,调节完毕后将插板14插入相对应的调节槽15内部,即可保持调节板12位置固定,需要注意的是,用于将调节板12上与调节座11之间转动连接的移动预留有间隙,可以抬起调节板12的另一端,并将插板14从调节槽15内抽出。进一步的,调节板12通过螺栓17及螺母21与拉杆10相连接,调节座11上开设有与螺栓17移动轨迹相匹配的导槽16,通过导槽16对螺栓17的导向作用,可保证转动过程中调节板12的稳定性,调节板12与螺母21之间依次装配有第一垫片18、弹簧19及第二垫片20,通过弹簧19的弹力作用于调节板12,能够防止插板14从调节槽15内部脱离,影响调节效果。进一步的,料箱1上设置有拉杆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座9,滑座9在拨料板6摆动至水平状态时在拱料杆4的上方形成阻挡,避免拨料板6与前导料板5之间发生碰撞造成损坏;滑座9为“门”字型结构;滑座9上开设有与拉杆10相匹配的通孔,拉杆10在该通孔内部滑动,提高拉杆10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拉动调节板12对其进行调节,调节板12上与插板14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捏持板13,捏持板13中间开设有通孔,可增大其与手部的摩擦力。另外,目前的料槽3较高,当母猪与仔猪共养时,仔猪无法吃到饲料,无法学习吃食,需要后期培养,增加养殖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在设计时,本技术中的料槽3前端高度为10至25cm,使仔猪能够吃到料槽3内的饲料,能在母仔猪共养时,使仔猪快速学会吃食。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母仔猪共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槽,所述料槽的上方架设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的上端连接有料箱,所述料箱的内部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称的前导料板、后导料板,所述后导料板的下方设置有拨料板,所述拨料板的上端两侧分别与所述料箱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料箱的外侧转动设置有拱料杆,所述拱料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料板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拨料板的下方设置有挡料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母仔猪共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槽,所述料槽的上方架设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的上端连接有料箱,所述料箱的内部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称的前导料板、后导料板,所述后导料板的下方设置有拨料板,所述拨料板的上端两侧分别与所述料箱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料箱的外侧转动设置有拱料杆,所述拱料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料板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拨料板的下方设置有挡料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仔猪共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拱料杆的下方设置有托杆,所述托杆的顶部与所述拱料杆的底部相抵接,所述托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上下移动调节所述托杆位置的调节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母仔猪共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具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转动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插板,所述调节座上开设有沿所述插板运动轨迹向上的一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与所述插板相匹配,所述调节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领郭延恩周先锋孙森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鸿聚天盟农牧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