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新玲专利>正文

挂绳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94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挂绳器具,其包括:操作杆;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操作杆上,所述支架包括朝向远离所述操作杆的方向延展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间隔配合围成有相互连通的进出口和容置腔,所述第一支臂的端部凹设有挂绳槽;挂绳,所述挂绳可分离的挂接于所述挂绳槽;弹性复位组件,所述弹性复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臂的端部;以及勾绳杆,所述勾绳杆与所述弹性复位组件连接并可相对所述支架进行旋转,且所述勾绳杆能够将所述挂绳勾挂并带离所述挂绳槽。本申请方案的挂绳器具无需工人攀爬高处,而只需站立地面即可完成套绳和挂绳作业,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高空作业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工作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绳器具
本技术涉及辅助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挂绳器具。
技术介绍
当前,在电力生产、市政绿化、伐木造纸等行业的日常维护和生产作业中,会经常需要对树木进行定向砍伐。而目前实现定向砍伐的作业方式往往需要在树上套上绳子并系紧,之后工人借助绳子对树木进行拉拽,从而使用树木朝预期方向倾倒。然而,将绳子套装树上并系紧的作业方式通常是通过人爬树登高进行作业,该工作方式不仅具有一定的潜在安全风险,容易发生高坠的危险,同时作业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挂绳器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挂绳操作效率低,高空作业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挂绳器具,其包括:操作杆;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操作杆上,所述支架包括朝向远离所述操作杆的方向延展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间隔配合围成有相互连通的进出口和容置腔,所述第一支臂的端部凹设有挂绳槽;挂绳,所述挂绳可分离的挂接于所述挂绳槽;弹性复位组件,所述弹性复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臂的端部;以及勾绳杆,所述勾绳杆与所述弹性复位组件连接并可相对所述支架进行旋转,且所述勾绳杆能够将所述挂绳勾挂并带离所述挂绳槽。上述方案的挂绳器具使用之前,挂绳预先挂接在第一支臂端部的挂绳槽上,弹性复位组件此时处于初始不受力状态而将进出口封盖。进行挂绳作业时,工人站立地面并手持操作杆,逐渐向高处伸出挂绳器具而靠近目标树木,树木在反作用力下逐渐将勾绳杆向容置腔内顶入,勾绳杆便转动进入容置腔,与此同时树木也进入到容置腔中,此时弹性复位组件产生形变而积蓄弹力;在当树木完全进入容置腔并与勾绳杆脱离接触后,勾绳杆由于不再受到树木的作用力,可在弹性复位组件释放复位弹力的作用下而自行向进出口转动复位,在此过程中,工人也慢慢的拉回挂绳器具,勾绳杆便可勾挂住挂绳并将挂绳带离挂绳槽,此时挂绳便套接在了树木的外周,进而就可以进行后续对树木拉拽的作业了。相较于传统的工人攀高手动挂绳作业方式而言,本申请方案的挂绳器具无需工人攀爬高处,而只需站立地面即可完成套绳和挂绳作业,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高空作业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工作效率更高。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转轴和弹性扭力件,所述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臂的端部,所述勾绳杆和所述弹性扭力件均套装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弹性扭力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勾绳杆和所述第二支臂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扭力件设置为扭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销轴和弹性伸缩件,所述销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臂的端部,所述勾绳杆套装于所述销轴上,所述弹性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连接,所述弹性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勾绳杆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伸缩件设置为螺旋弹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配合构成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底部与所述操作杆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勾绳杆靠近所述第一支臂的端部设有勾绳槽,所述勾绳槽的槽口背离所述操作杆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勾绳杆包括第一分杆、第二分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杆与所述第二分杆之间的衔接杆,所述第一分杆与所述第二分杆间隔并排布置并配合形成避让间隙,所述第一支臂能够插入所述避让间隙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绳器具还包括橡胶挡体,所述橡胶挡体设置于所述挂绳槽的槽口其中一侧,所述橡胶挡体与所述挂绳槽的槽口另一侧配合形成防脱口,所述防脱口的宽度小于所述挂绳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杆设置为包括多节杆体嵌套构成的伸缩杆;且所述操作杆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支臂的外侧凹设有第一卡持凹部,所述第二支臂设有第二卡持凹部,所述第一卡持凹部与所述第二卡持凹部配合构成卡持结构。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挂绳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挂绳器具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挂绳器具处于第二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挂绳器具处于第三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挂绳器具处于第四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挂绳器具处于第五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挂绳器具处于第六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操作杆;20、支架;21、第一支臂;211、挂绳槽;212、第一卡持凹部;22、第二支臂;221、第二卡持凹部;30、进出口;40、容置腔;50、挂绳;60、弹性复位组件;61、转轴;62、弹性扭力件;70、勾绳杆;71、勾绳槽;72、第一分杆;73、第二分杆;80、树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挂绳器具,其包括:操作杆10、支架20、挂绳50、弹性复位组件60以及勾绳杆70。其中,操作杆10用于安装固定支架20、挂绳50、弹性复位组件60和勾绳杆70,同时方便工人站立在地面上(或者与地面类似的安全低处)就能够进行挂绳50操作。可以理解的,操作杆10的长度能够很好的弥补工人在地面与高处树木80之间的距离。而为了能够对不同高处的树木80进行操作,所述操作杆10设置为包括多节杆体嵌套构成的伸缩杆。使得操作杆10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使用性能更强,使用体验更好。此外,考虑到某些场合下目标树木80靠近电线等带电设备,为防止误触碰发生触电事故,所述操作杆10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例如,操作杆10采用木头、塑料、环氧树脂等材料制成。请继续参阅图1,图3至图8,所述支架20设置于所述操作杆10上,所述支架20包括朝向远离所述操作杆10的方向延展的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所述第一支臂21与所述第二支臂22间隔配合围成有相互连通的进出口30和容置腔40,所述第一支臂21的端部凹设有挂绳槽211;所述挂绳50可分离的挂接于所述挂绳槽211;所述弹性复位组件6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臂22的端部;所述勾绳杆70与所述弹性复位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绳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操作杆;/n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操作杆上,所述支架包括朝向远离所述操作杆的方向延展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间隔配合围成有相互连通的进出口和容置腔,所述第一支臂的端部凹设有挂绳槽;/n挂绳,所述挂绳可分离的挂接于所述挂绳槽;/n弹性复位组件,所述弹性复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臂的端部;以及/n勾绳杆,所述勾绳杆与所述弹性复位组件连接并可相对所述支架进行旋转,且所述勾绳杆能够将所述挂绳勾挂并带离所述挂绳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绳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杆;
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操作杆上,所述支架包括朝向远离所述操作杆的方向延展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间隔配合围成有相互连通的进出口和容置腔,所述第一支臂的端部凹设有挂绳槽;
挂绳,所述挂绳可分离的挂接于所述挂绳槽;
弹性复位组件,所述弹性复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臂的端部;以及
勾绳杆,所述勾绳杆与所述弹性复位组件连接并可相对所述支架进行旋转,且所述勾绳杆能够将所述挂绳勾挂并带离所述挂绳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绳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转轴和弹性扭力件,所述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臂的端部,所述勾绳杆和所述弹性扭力件均套装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弹性扭力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勾绳杆和所述第二支臂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绳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扭力件设置为扭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绳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销轴和弹性伸缩件,所述销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臂的端部,所述勾绳杆套装于所述销轴上,所述弹性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连接,所述弹性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勾绳杆连接。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新玲
申请(专利权)人:黄新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