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489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方式:(1)秸秆覆盖:韭菜出苗前,在种植畦上覆盖一层2cm厚的发酵玉米秸秆;(2)设施内加温控湿:在棚内设置保温灯泡,同时设置鼓风机,控制棚内持续结露时间不超过3小时,维持棚内温度在13~15℃:白天温度高时,通风降温,并可通过灯泡进行补光;夜间温度低时,通过保温灯泡和鼓风机加温,缩小昼夜温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方法,不采用化学农药,避免了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保障,又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方法,属于蔬菜病害防治

技术介绍
韭菜灰霉病是韭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全国韭菜生产的省份都有发生,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广大地区的韭菜灰霉病发生十分严重。该病主要发生在秋、冬、春三季,设施生产韭菜周年都可发生。发生严重的大棚内发病面积可达76.3%,病株率高达46%,严重的病棚只得毁种重播。韭菜灰霉病的症状分为3种类型:(1)白点型:初为1~3mm灰白色病斑,后融合形成坏死斑,在枯叶上生出大量灰霉。(2)干尖型:从韭菜叶尖开始发病,后向叶片下部蔓延,最后干枯。(2)湿腐型:通常在收获韭菜时,储运过程环境相对密闭、湿度较高,被感染叶片迅速腐烂成一团,成湿腐状。设施生产韭菜灰霉病症状主要以前两种类型为主。韭菜灰霉病的病原菌主要是葱鳞葡萄孢(BotrytissquamosaJ.C.Walker),隶属于子囊菌无性型葡萄孢属真菌。该病菌一般以菌核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经气流、雨水、灌溉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2~31℃,最适温度18~23℃,相对湿度70%以上时,适合病菌生长,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时,特别是叶片表面有水膜时,病害会迅速蔓延。生产上大水漫灌、设施内湿度过大、结露持续时间长,病害易流行。韭菜灰霉病是一种爆发性病害,从初见侵染点到点片发生,只需一夜,整棚暴发流行只需2~3天,因此可认为病害的流行与初侵染源的多少关系不大,只要条件适宜,病害流行迅速。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对韭菜生产的要求日趋严格规范,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市场的要求,与国际接轨。以绿色防控技术方法,为社会提供绿色、健康的韭菜,符合当前生产实际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根据韭菜灰霉病病害循环和流行规律,提供了一种以持续的调控环境为主的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治设施韭菜灰霉病的发生,绿色,环保,安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方式:(1)秸秆覆盖:韭菜出苗前(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新种韭菜在出苗前,第二种是在前茬割后立即覆盖),在种植畦上覆盖一层2cm厚的发酵玉米秸秆;(2)设施内加温控湿:在棚内设置保温灯泡,同时设置鼓风机,控制棚内持续结露时间不超过3小时,维持棚内平均温度在13~15℃:白天温度高时,通风降温,并可通过灯泡进行补光;夜间温度低时,通过保温灯泡和鼓风机加温,缩小昼夜温差。进一步地,所述发酵玉米秸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玉米秸秆粉碎成小段(3厘米),加粪尿或尿素调整碳氮比25:1,水分含量60%~70%,堆成的发酵堆(宽2米,高4米),加入含有木霉菌(木霉菌可有效抑制灰霉病的发生)的发酵剂,发酵(堆内温度达60℃后,持续发酵40天)(冬天需覆盖多层塑料布封严),即得。进一步地,所述在棚内设置保温灯泡的具体方法为:在设施内悬挂保温灯泡,平均5m2悬挂1盏,灯泡功率为200W,所述鼓风机为柴油鼓风机,功率30KW,设置台数为:2台/667m2。本专利技术的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方法,通过夜晚加温来提高夜间温度、缩小昼夜温差,并使用覆盖玉米秸秆的方式控制湿度,缩短结露时间。本专利技术覆盖发酵玉米秸秆具有以下作用:①阻隔土壤中水分蒸发;②同时吸收土壤和空气中的水分,降低韭菜生长微环境的空气湿度,抑制灰霉病的发生;③发酵玉米秸秆也是有机肥料,可为韭菜提供充足的养分,起到壮苗的作用,降低病害的发生。本专利技术设置加温装置(悬挂保温灯泡)具有以下作用:①提高棚内温度;②加温可降低设施内湿度;③白天起到补光的作用,弥补了大棚蔬菜种植光照不足的缺点,起到壮苗的作用,降低病害的发生。本专利技术设置柴油鼓风机具有以下作用:①提高棚内温度,尤其是夜间温度;②加温可降低设施内湿度;③鼓风可促进棚内空气循环,也有降低湿度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虽然都采用了控温控湿的原理,但具体方式不同:一般大田作物控制湿度的方法为控制种植密度,浇水不能漫灌;设施作物基本也是通过调整种植密度,控制浇水来控制设施内湿度,通过设施通风来降低温度和湿度。而本专利技术的重点是:(1)通过棚内加温和铺玉米秸秆来降低空气湿度;(2)通过夜间加温,提高夜间温度,缩小昼夜温差,同时配合降低棚内湿度的措施,缩短结露时间或不结露,从而控制灰霉病,与通过通风降温的常规控温控湿的方法有本质区别。本专利技术的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方法,不采用化学农药,避免了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本专利技术属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保障,又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的需求。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各种术语和短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含义。附图说明图1:棚内加温灯泡的照片。图2:灰霉病田间防效对照图。图3:灰霉病防效对照图。图4:试验项目实地测产报告1(照片)。图5:试验项目实地测产报告2(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实施例1防治韭菜灰霉病试验设计:试验安排在济南市长清区,安排3个大棚进行了试验,1号、2号棚为加温处理棚,3号棚为对照棚,均整棚种植韭菜,韭菜品种:平韭4号。3个棚的设施种植环境条件一致,生产管理措施同步(如浇水、施肥等均为常规管理)。1、2号棚的试验方法:(1)在韭菜出苗前在畦上覆盖发酵的玉米秸秆,厚度约2cm;发酵玉米秸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玉米秸秆粉碎成小段(3厘米),加粪尿或尿素调整碳氮比25:1,水分含量60%~70%,堆成的发酵堆(宽2米,高4米),加入含有木霉菌的发酵剂,发酵(堆内温度达60℃后,持续发酵40天)(冬天需覆盖多层塑料布封严),即得。(2)在棚内悬挂保温灯泡(如图1所示),平均5m2悬挂1盏,灯泡功率为200W;同时设置柴油鼓风机,功率30KW,2台/667m2,控制棚内持续结露时间不超过3小时,维持棚内平均温度在13-15℃,控制昼夜温差在15℃以内:白天温度高时,通风降温,并可通过灯泡进行补光;夜间温度低时,通过保温灯泡和鼓风机加温,缩小昼夜温差。3号棚作为对照处理(不覆盖发酵玉米秸秆,不设置保温灯泡,不放置柴油鼓风机)。试验数据采集:韭菜生长到第七叶开始调查灰霉病发病情况,后每隔10天调查一次发病情况。调查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片叶,每棚3个重复。棚内安装连续测温装置。如图2、图3所示。按照GS/T17980.28-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蔬菜灰霉病》》(农业部农药检定所,2000)标准进行调查,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叶片被害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如下:0级:无病斑;1级: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式:/n(1)秸秆覆盖:韭菜出苗前,在种植畦上覆盖一层2cm厚的发酵玉米秸秆;/n(2)设施内加温控湿:在棚内设置保温灯泡,同时设置鼓风机,控制棚内持续结露时间不超过3小时,维持棚内平均温度在13~15℃:白天温度高时,通风降温,并可通过灯泡进行补光;夜间温度低时,通过保温灯泡和鼓风机加温,缩小昼夜温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式:
(1)秸秆覆盖:韭菜出苗前,在种植畦上覆盖一层2cm厚的发酵玉米秸秆;
(2)设施内加温控湿:在棚内设置保温灯泡,同时设置鼓风机,控制棚内持续结露时间不超过3小时,维持棚内平均温度在13~15℃:白天温度高时,通风降温,并可通过灯泡进行补光;夜间温度低时,通过保温灯泡和鼓风机加温,缩小昼夜温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韭菜出苗前覆盖发酵玉米秸秆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新种韭菜在出苗前,第二种是在前茬割后立即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的发酵玉米秸秆的厚度为2c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贝王建东徐佳宁赵西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