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座及水冷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859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座及水冷散热器。该基座包括腔底壁以及设置在腔底壁上的环形腔侧壁、螺旋线形壁和分区壁,螺旋线形壁的第一端与环形腔侧壁连接,螺旋线形壁的第二端与环形腔侧壁或者螺旋线形壁的第一端相邻设置并间隔形成开口,分区壁连接于环形腔侧壁和螺旋线形壁的外表面,以分隔进液道和出液道,进液道由环形腔侧壁、螺旋线形壁的外表面、分区壁的第一表面以及腔底壁共同构成,中心腔由腔底壁、螺旋线形壁的内表面转合构成,出液道由腔底壁、螺旋线形壁的外表面、分区壁的第二表面和环形腔侧壁构成。通过上述方式,使得进液道、中心腔和出液道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使得流道的分布合理,基座的结构紧凑,体积更加小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座及水冷散热器
本申请涉及水冷散热器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座及水冷散热器。
技术介绍
电子器件运行时,热量的产生无处不在,严重影响电子器件的工作效率。散热器与电子器件接触,通过接触式热传导,将电子器件的热量吸纳,并扩散至空气中。但是目前散热器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散热鳍片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第二种是通过冷却液流动加快热量的扩散效率。但是这两种散热方式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座及水冷散热器,以解决基座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座,该基座开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动的腔体,腔体包括进液道、中心腔和出液道,基座包括腔底壁以及设置在腔底壁上的环形腔侧壁、螺旋线形壁和分区壁,螺旋线形壁的第一端与环形腔侧壁连接,螺旋线形壁的第二端与环形腔侧壁或者螺旋线形壁的第一端相邻设置并间隔形成开口,分区壁连接于环形腔侧壁和螺旋线形壁的外表面,以分隔进液道和出液道,进液道由环形腔侧壁、螺旋线形壁的外表面、分区壁的第一表面以及腔底壁共同构成,中心腔由腔底壁、螺旋线形壁的内表面转合构成,出液道由腔底壁、螺旋线形壁的外表面、分区壁的第二表面以及环形腔侧壁构成。可选地,中心腔的腔底壁向背离螺旋线形壁的方向凹陷形成有第一环形腔和第二环形腔,第一环形腔和第二环形腔环绕中心腔的中心间隔排布,以在中心腔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旋转轴和环绕旋转轴的环形凸台。可选地,基座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连通进液道,出水口连通出液道,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基座的同一侧。可选地,进水口和出水口间隔设置,基座上设有减薄槽,减薄槽设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可选地,基座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环绕设于进液道和出液道的外围。可选地,基座上设有多个螺钉孔,多个螺钉孔环绕基座的周缘设于密封槽的外围。可选地,基座背离腔体的一侧突出设有螺柱,螺钉孔形成于螺柱上。可选地,基座上设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设于密封槽的外围。可选地,定位凸起呈环形,环形的定位凸起环绕基座的周缘突出设置,以形成定位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冷散热器,该水冷散热器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基座,基座开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动的腔体,腔体包括进液道、中心腔和出液道;散热底盖,与基座连接,用于封盖腔体,散热底盖开设有通液槽,通液槽连通进液道和中心腔;以及涡轮,与基座转动连接,设于中心腔中;其中,进入进液道中的冷却液经通液槽进入中心腔中,设于中心腔中的涡轮用于加速冷却液流动至出液道中,并排出水冷散热器。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通过在基座的腔底壁上设置环形的环形腔侧壁、螺旋状的螺旋线形壁和分区壁,并将螺旋线形壁的第一端与环形腔侧壁连接形成封闭的端口,进而限定出进液道,将螺旋线形壁的第二端螺旋延伸与腔侧壁或者螺旋线形壁的第一端相邻并间隔设置,可以在腔底壁上限定出相互连通的中心腔和出液道,由此,进液道、中心腔和出液道均形成于腔底壁上,以使得进液道、中心腔和出液道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使得流道的分布合理,基座的结构紧凑,体积更加小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水冷散热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水冷散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基座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散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涡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涡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水冷散热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水冷散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冷散热器100,水冷散热器100包括基座10、涡轮30和散热底盖50。基座10开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动的腔体21,腔体21包括进液道211、出液道213和中心腔212,进液道211和出液道213彼此隔绝,中心腔212与出液道213连通。涡轮30装配于基座10中并与基座10转动连接,用于加速冷却液流动。散热底盖50盖封腔体21,散热底盖50连通进液道211和中心腔212。其中,进入进液道211中的冷却液经散热底盖50进入中心腔212中,设于中心腔212中的涡轮30用于加速冷却液流动至出液道213中,并排出水冷散热器100。具体来说,散热底盖50与热源接触并进行热传导,用于吸收热源产生的热量,基座10中的冷却液与散热底盖50接触,用于与散热底盖50进行热交换,而吸收散热底盖50的热量,通过设置可以在腔体21中流动的冷却液,可以利用流动的冷却液不断带走散热底盖50的热量,用于提高散热底盖50的散热效率,通过在腔体21内设置用于加速冷却液流动的涡轮30,可以进一步提升对散热底盖50的散热效率,并提升对热源的散热效率。可选地,热源可以是电脑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CPU设置在电脑内部,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电脑中的核心配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随着计算机系统处理能力的增强,CPU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由此会使得CPU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当CPU产生的热量来不及散失时,不仅容易发生损坏,还会影响CPU的运算和处理能力,进而降低电脑的性能。故而,可以将水冷散热器100的散热底盖50与CPU接触,以利用水冷散热器100对CPU进行散热,以增强CPU的散热能力,避免CPU发生损坏,并有利于提升电脑的工作性能。其中,散热底盖50可以与CPU直接接触,以提升热传导效率,便于CPU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或者,散热底盖50也可以通过其他导热元件与CPU间接接触,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热源还可以是芯片、电路板、扬声器等电子器件,以利用本实施例中的水冷散热器100为上述电子器件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开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动的腔体,所述腔体包括进液道、中心腔和出液道,所述基座包括腔底壁以及设置在所述腔底壁上的环形腔侧壁、螺旋线形壁和分区壁,所述螺旋线形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腔侧壁连接,所述螺旋线形壁的第二端与所述环形腔侧壁或者所述螺旋线形壁的第一端相邻设置并间隔形成开口,所述分区壁连接于所述环形腔侧壁和所述螺旋线形壁的外表面,以分隔所述进液道和所述出液道,所述进液道由所述环形腔侧壁、所述螺旋线形壁的外表面、所述分区壁的第一表面以及所述腔底壁共同构成,所述中心腔由所述腔底壁、所述螺旋线形壁的内表面转合构成,所述出液道由所述腔底壁、所述螺旋线形壁的外表面、所述分区壁的第二表面以及所述环形腔侧壁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开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动的腔体,所述腔体包括进液道、中心腔和出液道,所述基座包括腔底壁以及设置在所述腔底壁上的环形腔侧壁、螺旋线形壁和分区壁,所述螺旋线形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腔侧壁连接,所述螺旋线形壁的第二端与所述环形腔侧壁或者所述螺旋线形壁的第一端相邻设置并间隔形成开口,所述分区壁连接于所述环形腔侧壁和所述螺旋线形壁的外表面,以分隔所述进液道和所述出液道,所述进液道由所述环形腔侧壁、所述螺旋线形壁的外表面、所述分区壁的第一表面以及所述腔底壁共同构成,所述中心腔由所述腔底壁、所述螺旋线形壁的内表面转合构成,所述出液道由所述腔底壁、所述螺旋线形壁的外表面、所述分区壁的第二表面以及所述环形腔侧壁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腔的腔底壁向背离所述螺旋线形壁的方向凹陷形成有第一环形腔和第二环形腔,所述第一环形腔和所述第二环形腔环绕所述中心腔的中心间隔排布,以在所述中心腔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旋转轴和环绕所述旋转轴的环形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液道,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液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基座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间隔设置,所述基座上设有减薄槽,所述减薄槽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军王伟李明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超频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