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总线电压的中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79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7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变总线电压的中继器,通过设置电源模块中的从站电源模块和主站电源模块分别与二总线从站模块和二总线主站模块电连接;二总线从站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无极性二总线输入信号的输出端,二总线从站模块的输出端经过信号隔离模块与二总线主站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由无极性二总线输入信号中提取出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输至二总线主站模块;二总线主站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信号调制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调制模块的输出端适用于电连接本地直流电源输入端,以使信号调制模块将调制后的控制信号加载到本地直流电源输入端输出的直流电平中。其能够在各消防设备的供电电压不一致的情况下仍可以进行数据通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总线电压的中继器
本申请涉及消防通讯
,尤其涉及一种可变总线电压的中继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总线通讯技术以其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消防领域。其中,使用比较多的通讯方式为无极性二总线通讯。由于受到无极性二总线通信距离的限制,工程施工中经常要使用中继器对通信距离进行延伸。但是,现有的中继器在现场施工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个消防设备厂商的供电电压不一致而导致无法连接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变总线电压的中继器,可以实现在消防设备的供电电压不一致时仍能够实现通讯连接的功能。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变总线电压的中继器,包括电源模块、二总线从站模块、二总线主站模块、信号隔离模块和信号调制模块;其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从站电源模块和主站电源模块;所述从站电源模块和所述主站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和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电连接,用于为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和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提供驱动电压;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的输入端适用于电连接无极性二总线输入信号的输出端,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由所述无极性二总线输入信号中提取出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所述信号隔离模块电连接在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与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之间,用于对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与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隔离;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信号调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信号调制模块的输出端适用于电连接本地直流电源输入端,以使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将所述控制信号进行调制后,通过所述信号调制模块将调制后的控制信号加载到所述本地直流电源输入端输出的直流电平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包括桥式整流电路、二总线从站通讯芯片和第一三极管;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的输入端,适用于电连接所述无极性二总线输入信号的输出端;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由两颗电阻分压后与所述二总线从站通讯芯片的PI引脚电连接,用于接收二总线信号发送来的信号;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还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在二总线上返回电流信号;其中,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的连接端还电连接第一二极管,用以产生直流电压信号供后端电路使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二总线从站通讯芯片的PO引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有电阻;其中,所述二总线从站通讯芯片的PI引脚与第一电阻的连接端接地;所述二总线从站通讯芯片的VCC引脚电连接所述从站电源模块的电压输出端,所述二总线从站通讯芯片的VCC引脚与GND引脚之间还电连接有第一电容;所述二总线从站通讯芯片的TX引脚和RX引脚分别作为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的输出端,经过所述信号隔离模块电连接至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的输入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信号调制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信号发送子模块、信号接收子模块和短路保护子模块;所述主控芯片的3V3引脚电连接所述主站电源模块的3.3V电压输出端;所述主控芯片的RX_I引脚和TX_O引脚作为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主控芯片的CONH引脚电连接所述信号发送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主控芯片的CONM引脚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主控芯片的ANA引脚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主控芯片的ANV引脚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的第三输入端;所述主控芯片的CONL引脚电连接所述短路保护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短路保护子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的输出端,适用于电连接所述本地直流电源输入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发送子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和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信号发送子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CONH引脚;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的连接端电连接开关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的连接端电连接RC滤波后,再电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作为所述信号发送子模块的信号发送端,与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电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包括第五三极管、辅助电源芯片、第六三极管、第一二极管支路和第二二极管支路;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CONM引脚,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源芯片的调整引脚;所述辅助电源芯片的输入引脚电连接所述主站电源模块的12V电压输出端;所述辅助电源芯片的输出引脚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支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支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短路保护模块;所述辅助电源芯片的输出引脚还电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支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支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短路保护模块;所述辅助电源芯片的输出引脚还电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支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支路的连接端;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ANA引脚;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ANV引脚;其中,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主控芯片的ANA引脚之间,以及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主控芯片的ANV引脚之间均连接有RC滤波电路;所述第一二极管支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支路均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二极管,且所述第一二极管支路中的两个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支路中的两个二极管的连接端电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短路保护模块包括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多级放大器、第二二极管和输出端子;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CONL引脚;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并与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后,再连接至所述输出端子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且所述地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的连接端还电连接至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还电连接所述多级放大器的基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总线电压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二总线从站模块、二总线主站模块、信号隔离模块和信号调制模块;/n其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从站电源模块和主站电源模块;/n所述从站电源模块和所述主站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和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电连接,用于为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和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提供驱动电压;/n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的输入端适用于电连接无极性二总线输入信号的输出端,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由所述无极性二总线输入信号中提取出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n所述信号隔离模块电连接在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与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之间,用于对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与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隔离;/n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信号调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信号调制模块的输出端适用于电连接本地直流电源输入端,以使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将所述控制信号进行调制后,通过所述信号调制模块将调制后的控制信号加载到所述本地直流电源输入端输出的直流电平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总线电压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二总线从站模块、二总线主站模块、信号隔离模块和信号调制模块;
其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从站电源模块和主站电源模块;
所述从站电源模块和所述主站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和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电连接,用于为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和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提供驱动电压;
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的输入端适用于电连接无极性二总线输入信号的输出端,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由所述无极性二总线输入信号中提取出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
所述信号隔离模块电连接在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与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之间,用于对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与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隔离;
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信号调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信号调制模块的输出端适用于电连接本地直流电源输入端,以使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将所述控制信号进行调制后,通过所述信号调制模块将调制后的控制信号加载到所述本地直流电源输入端输出的直流电平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总线电压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包括桥式整流电路、二总线从站通讯芯片和第一三极管;
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的输入端,适用于电连接所述无极性二总线输入信号的输出端;
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由两颗电阻分压后与所述二总线从站通讯芯片的PI引脚电连接,用于接收二总线信号发送来的信号;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还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在二总线上返回电流信号;
其中,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的连接端还电连接第一二极管,用以产生直流电压信号供后端电路使用;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二总线从站通讯芯片的PO引脚;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有电阻;
其中,所述二总线从站通讯芯片的PI引脚与第一电阻的连接端接地;
所述二总线从站通讯芯片的VCC引脚电连接所述从站电源模块的电压输出端,所述二总线从站通讯芯片的VCC引脚与GND引脚之间还电连接有第一电容;
所述二总线从站通讯芯片的TX引脚和RX引脚分别作为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的输出端,经过所述信号隔离模块电连接至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总线电压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包括主控芯片;
所述信号调制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信号发送子模块、信号接收子模块和短路保护子模块;
所述主控芯片的3V3引脚电连接所述主站电源模块的3.3V电压输出端;
所述主控芯片的RX_I引脚和TX_O引脚作为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总线从站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主控芯片的CONH引脚电连接所述信号发送子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主控芯片的CONM引脚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主控芯片的ANA引脚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主控芯片的ANV引脚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的第三输入端;
所述主控芯片的CONL引脚电连接所述短路保护子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短路保护子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所述二总线主站模块的输出端,适用于电连接所述本地直流电源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总线电压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送子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和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信号发送子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CONH引脚;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且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的连接端电连接开关电源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且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的连接端电连接RC滤波后,再电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作为所述信号发送子模块的信号发送端,与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总线电压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包括第五三极管、辅助电源芯片、第六三极管、第一二极管支路和第二二极管支路;
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信号接收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CONM引脚,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源芯片的调整引脚;
所述辅助电源芯片的输入引脚电连接所述主站电源模块的12V电压输出端;
所述辅助电源芯片的输出引脚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支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支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短路保护模块;
所述辅助电源芯片的输出引脚还电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支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支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短路保护模块;
所述辅助电源芯片的输出引脚还电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吉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泰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