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向性射频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49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全向性射频标签,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底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设有射频标签本体,所述外壳内顶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该全向性射频标签,通过盖板上的推板将射频标签本体抵向左侧,使射频标签本体移至两个安装块底部的相对一侧,通过两个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使推动承载板向上移动,使射频标签本体的顶部与玻璃盖接触,射频标签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安装块相对的一侧接触,从而使射频标签本体安装固定,防止其发生转向或偏移,进而便于射频标签的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向性射频标签
本技术涉及射频识别
,具体为一种全向性射频标签。
技术介绍
射频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为了使射频标签更好的携带和保存,通常将射频标签装于卡壳内,如果卡壳内的射频标签固定效果不佳,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标签的转向或偏移,影响射频标签的识别,不利于射频标签的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向性射频标签,具备内部结构紧凑、安装效果好、便于取放和使用等优点,解决了卡壳内的射频标签固定效果不佳,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标签的转向或偏移,影响射频标签的识别,不利于射频标签存放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向性射频标签,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底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向性射频标签,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底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两个所述连接块(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承载板(4),所述承载板(4)的顶部设有射频标签本体(5),所述外壳(1)内顶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6),所述射频标签本体(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安装块(6)相对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玻璃盖(7),所述射频标签本体(5)的顶部与玻璃盖(7)的底部相抵持,所述外壳(1)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所述第二弹簧(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推块(9),所述推块(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向性射频标签,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底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两个所述连接块(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承载板(4),所述承载板(4)的顶部设有射频标签本体(5),所述外壳(1)内顶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6),所述射频标签本体(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安装块(6)相对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玻璃盖(7),所述射频标签本体(5)的顶部与玻璃盖(7)的底部相抵持,所述外壳(1)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所述第二弹簧(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推块(9),所述推块(9)的右侧与射频标签本体(5)左侧的底部相抵持,所述外壳(1)的右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盖板(10),所述盖板(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板(11),所述推板(11)的左侧与射频标签本体(5)右侧的底部相抵持,所述盖板(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插块(12),所述插块(12)的底部与安装槽的内底壁活动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向性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4)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3),所述推块(9)和推板(11)分别与两个凹槽(13)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麦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