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的介电弹性体夹层蜂窝-微穿孔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48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的介电弹性体夹层蜂窝‑微穿孔板结构,包括上面板与下面板及夹在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的蜂窝芯,所述上面板为微穿孔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芯包括上蜂窝芯和下蜂窝芯,所述上蜂窝芯和下蜂窝芯之间设置有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所述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上设置有柔性电极并由导线引出,通过导线对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施加不同的电压使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处于不同的应力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结构对应中低频带的吸声峰值以达到最佳的降噪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方法简单,保证结构轻质的同时,只需周期性加入夹层结构就有较好的吸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的介电弹性体夹层蜂窝-微穿孔板结构
本技术属于蜂窝-微穿孔板结构的改进设计,特别涉及一种可调的介电弹性体夹层蜂窝-微穿孔板结构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蜂窝夹层结构作为一种特殊的复合材料结构,以其具有的质轻、比轻度高、性能可设计性、良好的隔声降噪性能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传统的蜂窝夹层结构由较薄的上下面板与中间较厚的蜂窝夹芯层构成,传统结构在中高频有较好的隔声效果,对结构的中低频吸声效果不够明显。为了提高蜂窝夹层结构的中低频吸声效果,现阶段主要方法是在蜂窝夹层中添加吸声泡沫或者采用蜂窝-微穿孔板组合结构以及主动控制技术。虽然以上技术有一定的中低频吸声效果提升,但是不能做到对吸声频率的可调。蜂窝-微穿孔板结构参数确定后其可针对的吸声频率就确定了下来。这样就无法实现对整体结构吸声频带的可调。薄膜利用共振吸声原理能够对噪声有很好吸收效果。介电弹性体薄膜具有超大变型、超快响应速度、高疲劳寿命和较好的致电可变形性,利用介电弹性体的致电可变形性能够改变薄膜内部的应力状态从而改变薄膜吸声频率,进而对带有薄膜夹层的蜂窝-微穿孔板结构进行吸声频带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基础的蜂窝-微穿孔板结构基础改进设计了一种致电可变形的薄膜夹层放置在蜂窝-微穿孔板结构中间部位,通过对结构引出导线施加电压能够调整薄膜夹层的内部应力,从而达到调整蜂窝-微穿孔板结构的吸声频带的效果,提升蜂窝-微穿孔板结构整体降噪性能。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调的介电弹性体夹层蜂窝-微穿孔板结构,包括上面板与下面板及夹在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的蜂窝芯,所述上面板为微穿孔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芯包括上蜂窝芯和下蜂窝芯,所述上蜂窝芯和下蜂窝芯之间设置有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所述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上设置有柔性电极并由导线引出,通过导线对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施加不同的电压使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处于不同的应力状态。优选的,所述蜂窝芯为圆柱形的密排蜂窝芯结构。优选的,所述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通过亚克力环固定在上蜂窝芯和下蜂窝芯之间。优选的,以七个蜂窝芯为一个整体,仅在其中相邻的三个蜂窝芯的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上设置柔性电极.优选的,该三个设置有柔性电极的蜂窝芯的中心呈等边三角形状。一种可调的介电弹性体夹层蜂窝-微穿孔板结构的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如下:在介电弹性体薄膜上下表面加上电压后,薄膜上下表面会产生电场,由电场力的作用,薄膜的厚度减小,内应力减小;介电弹性体薄膜内部厚度方向应力σz表达式为:其中ε0=8.85×10-12F/m为真空介电常数,εr为相对介电常数,V为电压大小,h为薄膜厚度;介电弹性体薄膜内部平面方向应力σx,σy表达式为:其中σ0为介电弹性体薄膜预应力;其相应等效薄膜张力为:介电弹性体材料在厚度方向的应变可写为:其中Y为介电弹性体材料的弹性模量,E=V/h是施加的电场强度;由式(1)-(4)式可知,当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介电弹性体薄膜上电压的增大,其厚度变薄,面内方向应力下降,等效薄膜张力下降;考虑到薄膜张力是薄膜类声学材料的重要参数,张力的变化对薄膜吸声频带有很大影响,可利用介电弹性体薄膜动态调节整体结构的吸声频带;薄膜的吸声基于共振原理,吸声频带与自身共振频率相关,薄膜的共振频率为:由式5知,薄膜的共振频率与张力有关,通电后薄膜的张力如式3中T1所示,带入式5得到:由式5知当介电弹性体薄膜上下表面存在电压时,介电弹性体薄膜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的作用下延展扩大,相应薄膜预应力会降低,介电弹性体薄膜固有频率随之减小,从而吸声频带向低频偏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结构对应中低频带的吸声峰值以达到最佳的降噪效果;2、本技术设计方法简单,保证结构轻质的同时,只需周期性加入夹层结构就有较好的吸声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蜂窝-微穿孔板结构图示意图;图2是带有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的蜂窝-微穿孔板单元结构;图3是带有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的蜂窝-微穿孔板整体结构;图4是圆形蜂窝-微穿孔板结构俯视图;图5是带有薄膜夹层单元的蜂窝-微穿孔板俯视图;图6是实例结构吸声实验结果图;图中:1、上面板,2、蜂窝芯,3、下面板,4、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5、柔性电极,6、导线;201、上蜂窝芯,202、下蜂窝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可调的介电弹性体夹层蜂窝-微穿孔板结构,包括上面板1与下面板3及夹在上面板1与下面板3之间的蜂窝芯2,所述上面板1为微穿孔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芯2包括上蜂窝芯201和下蜂窝芯202,所述上蜂窝芯201和下蜂窝芯202之间设置有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4,所述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4上设置有柔性电极5并由导线6引出,通过导线6对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4施加不同的电压使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4处于不同的应力状态。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蜂窝芯2为圆柱形的密排蜂窝芯结构。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4通过亚克力环固定在上蜂窝芯201和下蜂窝芯202之间。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以七个蜂窝芯2为一个整体,仅在其中相邻的三个蜂窝芯2的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4上设置柔性电极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该三个设置有柔性电极5的蜂窝芯2的中心呈等边三角形状。一种可调的介电弹性体夹层蜂窝-微穿孔板结构的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如下:在介电弹性体薄膜上下表面加上电压后,薄膜上下表面会产生电场,由电场力的作用,薄膜的厚度减小,内应力减小;介电弹性体薄膜内部厚度方向应力σz表达式为:其中ε0=8.85×10-12F/m为真空介电常数,εr为相对介电常数,V为电压大小,h为薄膜厚度;介电弹性体薄膜内部平面方向应力σx,σy表达式为:其中σ0为介电弹性体薄膜预应力;其相应等效薄膜张力为:介电弹性体材料在厚度方向的应变可写为:其中Y为介电弹性体材料的弹性模量,E=V/h是施加的电场强度;由式(1)-(4)式可知,当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介电弹性体薄膜上电压的增大,其厚度变薄,面内方向应力下降,等效薄膜张力下降;考虑到薄膜张力是薄膜类声学材料的重要参数,张力的变化对薄膜吸声频带有很大影响,可利用介电弹性体薄膜动态调节整体结构的吸声频带;薄膜的吸声基于共振原理,吸声频带与自身共振频率相关,薄膜的共振频率为:由式5知,薄膜的共振频率与张力有关,通电后薄膜的张力如式3中T1所示,带入式5得到:由式5知当介电弹性体薄膜上下表面存在电压时,介电弹性体薄膜会在电场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的介电弹性体夹层蜂窝-微穿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面板(1)与下面板(3)及夹在上面板(1)与下面板(3)之间的蜂窝芯(2),所述上面板(1)为微穿孔面板,所述蜂窝芯(2)包括上蜂窝芯(201)和下蜂窝芯(202),所述上蜂窝芯(201)和下蜂窝芯(202)之间设置有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4),所述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4)上设置有柔性电极(5)并由导线(6)引出,通过导线(6)对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4)施加不同的电压使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4)处于不同的应力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的介电弹性体夹层蜂窝-微穿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面板(1)与下面板(3)及夹在上面板(1)与下面板(3)之间的蜂窝芯(2),所述上面板(1)为微穿孔面板,所述蜂窝芯(2)包括上蜂窝芯(201)和下蜂窝芯(202),所述上蜂窝芯(201)和下蜂窝芯(202)之间设置有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4),所述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4)上设置有柔性电极(5)并由导线(6)引出,通过导线(6)对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4)施加不同的电压使介电弹性体薄膜夹层(4)处于不同的应力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的介电弹性体夹层蜂窝-微穿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吴锦武燕山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