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液式火炬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408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提液式火炬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器和燃料供应系统,燃料供应系统包括燃料瓶和提液装置,燃烧器包括主燃室、预混室、复燃结构、加热管路、主燃料管路、预混室入口燃料喷嘴、预混室出口混气喷嘴和燃料分配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具有蓄热助复燃的复燃结构,经过预燃火焰加热后能蓄积热量,当火炬外焰(主火焰)熄灭时,复燃结构利用蓄积热量重新点燃火炬外焰(主火焰),以确保熄火后有效复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液式火炬燃烧装置
本技术涉及提液式火炬燃烧装置,属于手持式火炬

技术介绍
在各类大型运动会及庆典活动中,常会需要使用手持式火炬来传递火种,由于传递火种的过程在室外进行,外界环境对火炬燃烧影响很大。目前,国内使用的火炬一般采用气态燃料(如丙烷等),丙烷液体在气瓶中气化,气相丙烷蒸汽提供给火炬燃烧器,在供气过程中气瓶中压力会发生较大变化,供气不稳定,从而造成火炬不能稳定燃烧,再加上天气如风雨、温度等作用,极易造成火炬熄火,无法复燃。特别是在低温下,可能会由于压差使气态燃料喷不出来,造成火炬起动困难,无法顺利点火。ZL201520064425.9提供了一种抽液式燃烧器,从燃料瓶中直接抽取液态燃料,再经过加热管和气化腔将液态燃料转换为气态燃料,气态燃料经火孔喷出燃烧,抽液式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温下气态燃料点火困难,但是其液气转换后,燃料直接进行燃烧,稳焰效果差极易熄火,同时燃料燃烧效率不高,会造成积碳和碳烟排放,影响燃烧和污染环境,且在火炬熄火后无法有效复燃。ZL200710087037.2提供了一种气体火焰稳燃器,采用气态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料存在可能中断供应,结构上采用了主燃室和预燃室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火焰的作用,但主燃火焰熄灭后无法有效复燃,且燃烧效率不高,会造成积碳和碳烟排放,影响燃烧和污染环境。在火炬燃烧口上方加装金属防风片,在火炬正常燃烧时,加热防风片,当火焰被风熄灭时,利用防风片保持高温再次点燃燃料,起到复燃作用。如CN201020280148.2提供火炬的燃烧装置,在燃烧口上设置有高熔点的金属构件(如:钨丝),火炬在点燃后会一直给钨丝加热,若火焰被风熄灭时,利用高温的钨丝再次点燃燃料。该种形式复燃方式,不易保持高温再次点燃燃料,且若是火炬处于翻转、水平、倒置、跌落等工况时,复燃效果不佳。还有些火炬加装复燃点火器来达到重新点燃火炬的目的,但火炬结构复杂,且点火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在低温下使用、结构简单、稳焰效果好、不易熄火且能有效复燃的提液式火炬燃烧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提液式火炬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器和燃料供应系统,燃料供应系统包括燃料瓶和提液装置,所述的燃烧器包括主燃室、预混室、复燃结构、加热管路、主燃料管路、预混室入口燃料喷嘴、预混室出口混气喷嘴和燃料分配器,加热管路与燃料供应系统的提液装置连接后,延伸至主燃料管路上方或下方缠绕若干圈后与燃料分配器入口端连接,燃料分配器出口端至少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主燃料管路连接,主燃料管路向上延伸至主燃室内部,另一路通过预混室入口燃料喷嘴与预混室底部连接,燃料在预混室中掺混后从预混室出口混气喷嘴喷出,所述的复燃结构固定安装在主燃料管路下方,其上密布若干火焰传递通道,主燃室火焰经复燃结构上的火焰传递通道及其外周预留空间传火给喷出预混室的混气,点燃后形成预燃火焰,预燃火焰加热复燃结构进行蓄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具有蓄热助复燃的复燃结构,经过预燃火焰加热后能蓄积热量,当火炬外焰(主火焰)熄灭时,复燃结构利用蓄积热量重新点燃火炬外焰(主火焰),以确保熄火后有效复燃;(2)本技术采用兼具催化燃烧和蓄热助复燃双重功能的复燃结构,一方面复燃结构蓄积热量并对经过的混气进行无焰燃烧,进一步提高复燃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对混气进行催化燃烧,提高燃烧效率与洁净度,降低碳烟等污染物排放,部分消除积碳问题;(3)本技术复燃结构安装位置,使其更易蓄热和无焰燃烧,进一步保证复燃可靠性,确保火炬处于翻转、水平、倒置、跌落等工况仍可靠工作及复燃;(4)本技术采用设置引射孔的预混室,燃料喷射对从引射孔进入的空气进行引射作用,使燃料充分掺混,使预混室上方的火焰刚性较好,不易被吹熄,抗风性能较好;(5)本技术采用兼具催化燃烧和催化裂解双重功能的加热管路,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和燃烧洁净度;(6)本技术直接提取液态燃料,解决低温下火炬起动困难问题,并将液态燃料的蒸发相变过程布置在主火焰区域内燃料加热管路(加热管路缠绕部分)处,燃料蒸发吸收热量由火焰热量补偿,从而不在需要气态燃料所需的回热系统,简化了燃烧器结构;(7)本技术通过在主燃室上加工进气孔群,改善有风工况下排气效果,降低熄火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复燃结构位于主燃室);图2为本技术为燃烧器示意图(复燃结构位于主燃室);图3为本技术燃料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I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复燃结构横截面示意图(端面环向密布通道,通道截面为圆形);图6为本技术复燃结构横截面示意图(端面环向密布通道,通道截面为方形);图7为本技术复燃结构横截面示意图(格栅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提液式火炬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器和燃料供应系统。燃料供应系统如图3、4所示,包括燃料瓶3和提液装置,提液装置包括过滤体1、提液管2、瓶阀4和开关阀5。提液管2插入燃料瓶3,提液管2下端连接过滤体1,提液管2上端连接到瓶阀4上,瓶阀4与开关阀5连接,燃烧器刚工作时,打开开关阀5,提液管2提取燃料瓶1中的液态燃料经过开关阀5进入加热管13内。燃料供应系统可参见现有公知技术,如ZL201520064425.9中提液方式,也可借鉴相关技术中液体提取方式。燃烧器如图1、2所示,包括主燃室10、预混室8、复燃结构9、加热管路12、主燃料管路7、预混室入口燃料喷嘴13、预混室出口混气喷嘴和燃料分配器6。加热管路12与开关阀5连接后,向上延伸至主燃料管路7上方或下方缠绕若干圈后与燃料分配器6入口端连接,燃料分配器6的出口端至少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主燃料管路7连接、一路通过预混室入口燃料喷嘴13与预混室8连接。主燃料管路7向上延伸至主燃室10内部,位于主燃室10内的主燃料管路7上均布多个燃料喷孔,向主燃室10喷射燃料,进行主燃室燃烧,形成主火焰。主燃室的侧壁面加工若干气孔,加快有风条件下倒灌进入火炬的烟气的排出速度,来避免火炬熄火。同时正常工况下,在主火焰引射作用下从这些孔群进入的空气增大了参与火炬燃烧的空气量,对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排放有利。预混室入口燃料喷嘴13与预混室8底部连接,连接处可设置1个(中心)或2个以上(周向均布)喷孔,从预混室8底部喷入燃料。预混室8起到充分预混的作用,如图1、2所示,预混室8下部周向上均布若干引射孔81,加热与回热管路中加热后的燃料从预混室入口燃料喷嘴11喷入预混室8,与从引射孔81进入的空气进行掺混,形成可燃预混气,然后从预混室上端的预混室出口混气喷嘴以相对较高速度喷出。本技术可以通过引射孔布置、大小及预混室大小设计(具体设计可以通过仿真优化得到最优方案),在喷入预混室的燃料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提液式火炬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和燃料供应系统,燃料供应系统包括燃料瓶和提液装置,所述的燃烧器包括主燃室、预混室、复燃结构、加热管路、主燃料管路、预混室入口燃料喷嘴、预混室出口混气喷嘴和燃料分配器,加热管路与燃料供应系统的提液装置连接后,延伸至主燃料管路上方或下方缠绕若干圈后与燃料分配器入口端连接,燃料分配器出口端至少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主燃料管路连接,主燃料管路向上延伸至主燃室内部,另一路通过预混室入口燃料喷嘴与预混室底部连接,燃料在预混室中掺混后从预混室出口混气喷嘴喷出,所述的复燃结构固定安装在主燃料管路下方,其上密布若干火焰传递通道,主燃室火焰经复燃结构上的火焰传递通道及其外周预留空间传火给喷出预混室的混气,点燃后形成预燃火焰,预燃火焰加热复燃结构进行蓄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提液式火炬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和燃料供应系统,燃料供应系统包括燃料瓶和提液装置,所述的燃烧器包括主燃室、预混室、复燃结构、加热管路、主燃料管路、预混室入口燃料喷嘴、预混室出口混气喷嘴和燃料分配器,加热管路与燃料供应系统的提液装置连接后,延伸至主燃料管路上方或下方缠绕若干圈后与燃料分配器入口端连接,燃料分配器出口端至少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主燃料管路连接,主燃料管路向上延伸至主燃室内部,另一路通过预混室入口燃料喷嘴与预混室底部连接,燃料在预混室中掺混后从预混室出口混气喷嘴喷出,所述的复燃结构固定安装在主燃料管路下方,其上密布若干火焰传递通道,主燃室火焰经复燃结构上的火焰传递通道及其外周预留空间传火给喷出预混室的混气,点燃后形成预燃火焰,预燃火焰加热复燃结构进行蓄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液式火炬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燃结构表面及火焰传递通道内壁附着燃烧催化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液式火炬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混室为等直径或变直径的圆筒型结构,由引射区和掺混区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液式火炬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混室下部周向均布若干引射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萍汪旭费立群胡申林李宏东李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