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68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包括装配座,所述装配座内腔两侧均通过卡接机构卡接有隔断墙体,所述装配座顶部通过限位机构卡接有若干隔温墙体,所述隔温墙体底部两侧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于装配座内腔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从而对若干隔温墙体贴合固定限位,并能够适配不同后的隔温墙体,并且第二锥齿轮转动的同时能够卡杆在卡套内向上移动,进而能够将卡杆向外侧移动与装配主体进行装配,从而能够适配装配不同厚度的隔温墙体,进而能够快速对卡杆进行装配,提高装配便携性和稳定性,满足整体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相较于传统浇筑建筑,能够快速提高建筑装配效率,满足整体使用需要。现有技术中室内装修为了加速工期进展,降低人力成本,一般将装配式隔断作为室内隔断的快速铺设手段,但传统的隔断墙板缺乏一定的隔温能力,避免无法根据地域寒冷情况适配不同的隔温效果,导致墙板制备后,在不同地区使用的适配能力较低,隔热效果不适配容易导致室内温度调节困难,影响到内外室温的调节适配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隔断墙板缺乏一定的隔温能力,避免无法根据地域寒冷情况适配不同的隔温效果,导致墙板制备后,在不同地区使用的适配能力较低,隔热效果不适配容易导致室内温度调节困难,影响到内外室温的调节适配需要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包括装配座,所述装配座内腔两侧均通过卡接机构卡接有隔断墙体,所述装配座顶部通过限位机构卡接有若干隔温墙体,所述隔温墙体底部两侧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于装配座内腔底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座,所述卡座固定连接在装配座内腔一侧,所述卡座内腔卡接有卡球,所述卡球一侧与隔断墙体内腔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隔断墙体内腔两侧卡接在卡座内腔一侧对应位置,所述隔断墙体的宽度与装配座内腔的宽度相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卡球和卡座内腔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顶部贴合有滑板,且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在装配座内腔一侧,所述滑板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外侧壁套设有卡套,所述卡套嵌设于装配座内腔顶部,所述第一固定块一侧嵌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套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且两侧第一螺纹柱螺纹方向相反,且一侧第一螺纹柱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帽,所述第二螺纹帽嵌设于滑板顶部,所述第二锥齿轮另一侧啮合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一侧和另一侧第一螺纹柱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侧壁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嵌设于装配座内腔一侧,且一侧第二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滑板顶部通过弹簧与装配座内腔顶部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螺纹柱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外侧壁套设有第三轴承,且第三轴承嵌设于装配座内腔顶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滑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装配座内腔两侧均开设有的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隔温墙体为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装配座内腔一侧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嵌设有第五轴承,所述第五轴承内套设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柱,且两侧第三螺纹柱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三螺纹柱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帽,所述第三螺纹帽外侧壁套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滑动连接在装配座内腔底部,所述第三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嵌设有吸能块,所述吸能块一侧隔温墙体一侧相贴合,且两侧第三螺纹柱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外侧壁套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嵌设于装配座内腔底部一侧,且一侧第四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隔温墙体底部贴合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与装配座内腔底部固定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当需要对隔温墙体进行装配时,通过将隔温墙体置入装配座内腔,并且根据需要放入适配地区数量的隔温墙体,隔温墙体为柔性材料,能够方便卡入装配座内腔,通过拧动第一把手带动两侧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柱在第一螺纹帽内转动带动夹板与隔温墙体贴合,从而对若干隔温墙体贴合固定限位,并能够适配不同后的隔温墙体,并且第二锥齿轮转动的同时能够卡杆在卡套内向上移动,进而能够将卡杆向外侧移动与装配主体进行装配,从而能够适配装配不同厚度的隔温墙体,进而能够快速对卡杆进行装配,提高装配便携性和稳定性,满足整体使用需要。2、本技术中,隔断墙体能够通过一侧卡球卡入卡座内,从而能够在对隔温墙体装配后将两侧隔断墙体间卡接装配,卡球在卡入卡座后,能够通过末端凸起进行卡接限位,保证卡接支撑能力,进而能够显著提高对隔断的装配效率,显著缩短装配工期,满足整体使用需要。3、本技术中,通过拧动第二把手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转动带动第三螺纹柱转动,第三螺纹柱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第三螺纹帽移动,两侧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三螺纹帽相互靠近移动拉动支撑板和吸能块与隔温墙体贴合挤压,同时隔温墙体底部的减震块能够通过与装配座底部贴合对隔温墙体进行支撑,进而能够有效保证对装配座内隔温墙体的固定放置稳定性,保证隔断稳定性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的图1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的图1中B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的图1中C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的固定块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的隔断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装配座;2、隔断墙体;3、卡接机构;301、卡球;302、卡座;4、隔温墙体;5、限位机构;501、夹板;502、固定块;503、第一螺纹帽;504、第一螺纹柱;505、第一转轴;506、第一轴承;507、第一固定板;508、第一锥齿轮;509、第二锥齿轮;510、第三锥齿轮;511、第二轴承;512、第二转轴;513、第二螺纹柱;514、第二螺纹帽;515、滑板;516、第一滑块;517、第一滑槽;518、第二滑槽;519、第二滑块;520、弹簧;521、卡杆;522、卡套;523、第三转轴;6、支撑机构;60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包括装配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座(1)内腔两侧均通过卡接机构(3)卡接有隔断墙体(2),所述装配座(1)顶部通过限位机构(5)卡接有若干隔温墙体(4),所述隔温墙体(4)底部两侧设有支撑机构(6),所述支撑机构(6)设于装配座(1)内腔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包括装配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座(1)内腔两侧均通过卡接机构(3)卡接有隔断墙体(2),所述装配座(1)顶部通过限位机构(5)卡接有若干隔温墙体(4),所述隔温墙体(4)底部两侧设有支撑机构(6),所述支撑机构(6)设于装配座(1)内腔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3)包括卡座(302),所述卡座(302)固定连接在装配座(1)内腔一侧,所述卡座(302)内腔卡接有卡球(301),所述卡球(301)一侧与隔断墙体(2)内腔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隔断墙体(2)内腔两侧卡接在卡座(302)内腔一侧对应位置,所述隔断墙体(2)的宽度与装配座(1)内腔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球(301)和卡座(302)内腔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装修用模块化装配式隔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块(502)和第一固定板(507),所述第一固定板(507)顶部贴合有滑板(515),且第一固定板(507)固定连接在装配座(1)内腔一侧,所述滑板(515)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杆(521),所述卡杆(521)外侧壁套设有卡套(522),所述卡套(522)嵌设于装配座(1)内腔顶部,所述第一固定块(502)一侧嵌设有第一轴承(506),所述第一轴承(506)内套设有第一转轴(505),所述第一转轴(505)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504),且两侧第一螺纹柱(504)螺纹方向相反,且一侧第一螺纹柱(504)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08),所述第一锥齿轮(508)啮合有第二锥齿轮(509),所述第二锥齿轮(509)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513),所述第二螺纹柱(513)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帽(514),所述第二螺纹帽(514)嵌设于滑板(515)顶部,所述第二锥齿轮(509)另一侧啮合有第三锥齿轮(510),所述第三锥齿轮(510)一侧和另一侧第一螺纹柱(504)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512),所述第二转轴(512)外侧壁套设有第二轴承(511),所述第二轴承(511)嵌设于装配座(1)内腔一侧,且一侧第二转轴(51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滑板(5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命军张祖峰穆国平杨水清张虎张文琢洪榴祥王传国
申请(专利权)人: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