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水卸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340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水卸车装置,包括底座、卸氨泵、输入管、连接软管和监测机构,所述卸氨泵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端,所述卸氨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连接软管卡接在输入管内,所述连接软管与输入管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一侧固定连接在输入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圈可以有效的增加卸氨泵与连接软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并且通过扇叶的转动可以清楚的看到卸氨泵与连接软管连接处是否存在氨气泄漏,从而避免了氨气泄漏无法察觉的风险,可以对氨气的泄漏作出提前预警,有效的解决了氨气大量泄漏,造成员工身体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水卸车装置
本技术涉及氨水卸车装设备
,具体为一种氨水卸车装置。
技术介绍
氨水是氨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氨气易溶于水、乙醇,易挥发,具有部分碱的通性,氨水由氨气通入水中制得,氨气有毒,对眼、鼻、皮肤有刺激性和腐蚀性,能使人窒息。在氨水卸车是通过卸氨泵连接罐车上的连接软管和存储罐进行卸氨,在氨水在卸车过程中,通常会伴随有氨气的传输,然而氨气为无色透明有毒气体,在氨气从连接软管和卸氨泵输入管连接处泄漏时,很难直观的察觉,并及时作出相对应的处理,会导致氨气大量泄漏,最终对员工身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水卸车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氨水卸车装置,包括底座、卸氨泵、输入管、连接软管和监测机构,所述卸氨泵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端,所述卸氨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连接软管卡接在输入管内,所述连接软管与输入管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一侧固定连接在输入管内,所述第一密封垫另一侧与连接软管相接触,所述监测机构设置于输入管上端。优选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环形槽、第一连接管、观察表、固定转轴、扇叶、第二连接管和水箱,所述环形槽开设在输入管内侧壁,所述环形槽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端穿过输入管且与观察表固定连接,所述观察表内旋转连接有一个固定转轴,所述固定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一组扇叶。优选的,所述固定转轴两端与观察表连接处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轴承,所述固定轴承内圈内侧均固定连接在固定转轴上,所述固定轴承外圈外侧均固定连接在观察表外壳内。优选的,所述水箱固定连接在输入管上端,所述水箱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水箱一端固定连接在观察表上端,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观察表一端位于水箱内。优选的,所述输入管外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边板,所述连接软管上与边板相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一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边板之间卡接有一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过边板和限位板一端均螺纹连接有一个固定螺母。优选的,所述边板和限位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一侧固定连接在边板上,所述第二密封垫另一侧与限位板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圈可以有效的增加卸氨泵与连接软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并且通过扇叶的转动可以清楚的看到卸氨泵与连接软管连接处是否存在氨气泄漏,从而避免了氨气泄漏无法察觉的风险,可以对氨气的泄漏作出提前预警,有效的解决了氨气大量泄漏,造成员工身体损伤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输入管与监测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输入管侧面外观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卸氨泵;3、输入管;4、输出管;5、连接软管;6、第一密封垫;7、监测机构;71、环形槽;72、第一连接管;73、观察表;74、固定转轴;75、扇叶;76、第二连接管;77、水箱;78、固定轴承;8、边板;9、限位板;10、第二密封垫;11、固定螺栓;12、固定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氨水卸车装置,包括底座1、卸氨泵2、输入管3、连接软管5和监测机构7,卸氨泵2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端,卸氨泵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输入管3和输出管4,连接软管5卡接在输入管3内,连接软管5与输入管3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6,第一密封垫6一侧固定连接在输入管3内,第一密封垫6另一侧与连接软管5相接触,监测机构7设置于输入管3上端,可以对氨气的泄漏作出提前预警,有效的解决了氨气大量泄漏,造成员工身体损伤的问题。边板8和限位板9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密封垫10,第二密封垫10一侧固定连接在边板8上,第二密封垫10另一侧与限位板9相接触,第二密封垫10可以有效的避免泄漏的氨气从连接软管5和输入管3连接处流出,输入管3外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边板8,连接软管5上与边板8相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一个限位板9,限位板9与边板8之间卡接有一组固定螺栓11,固定螺栓11穿过边板8和限位板9一端均螺纹连接有一个固定螺母12,通过固定螺栓11和固定螺母12将连接软管5和输入管3固定,监测机构7包括环形槽71、第一连接管72、观察表73、固定转轴74、扇叶75、第二连接管76和水箱77,环形槽71开设在输入管3内侧壁,环形槽71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接管72,第一连接管72上端穿过输入管3且与观察表73固定连接,观察表73内旋转连接有一个固定转轴74,固定转轴74上固定连接有一组扇叶75,固定转轴74两端与观察表73连接处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轴承78,固定轴承78内圈内侧均固定连接在固定转轴74上,固定轴承78外圈外侧均固定连接在观察表73外壳内,水箱77固定连接在输入管3上端,水箱77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接管76,第二连接管76远离水箱77一端固定连接在观察表73上端,第二连接管76远离观察表73一端位于水箱77内,通过水箱77内的水可以将泄漏的氨气进行吸收,从而避免有毒氨气排放到空气中。具体的,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将整个装置连接外部电源,然后将连接软管5插入输入管3内,使边板8和限位板9对齐,再通过固定螺栓11和固定螺母12将边板8和限位板9固定,从而使连接软管5固定在输入管3内,再将氨水从连接软管5流出,并且在卸氨泵2提供的动力下,使氨水从输出管4流出进入储罐中,当氨水中有氨气从输入管3和连接软管5连接处泄漏时,氨气将通过输入管3和连接软管5连接处进入环形槽71内,并且使环形槽71内的氨气通过第一连接管72进入观察表73,通过氨气在观察表73内的流动,从而带动扇叶75转动,使员工可以直观的看到氨气的泄漏,并及时断开氨水的输送,同时观察表73内的氨气将通过第二连接管76进入水箱77,利用氨气溶于水的特点,对泄漏的氨气进行吸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水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卸氨泵(2)、输入管(3)、连接软管(5)和监测机构(7),所述卸氨泵(2)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端,所述卸氨泵(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输入管(3)和输出管(4),所述连接软管(5)卡接在输入管(3)内,所述连接软管(5)与输入管(3)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6),所述第一密封垫(6)一侧固定连接在输入管(3)内,所述第一密封垫(6)另一侧与连接软管(5)相接触,所述监测机构(7)设置于输入管(3)上端;/n所述监测机构(7)包括环形槽(71)、第一连接管(72)、观察表(73)、固定转轴(74)、扇叶(75)、第二连接管(76)和水箱(77),所述环形槽(71)开设在输入管(3)内侧壁,所述环形槽(71)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接管(72),所述第一连接管(72)上端穿过输入管(3)且与观察表(73)固定连接,所述观察表(73)内旋转连接有一个固定转轴(74),所述固定转轴(74)上固定连接有一组扇叶(75),所述固定转轴(74)两端与观察表(73)连接处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轴承(78),所述固定轴承(78)内圈内侧均固定连接在固定转轴(74)上,所述固定轴承(78)外圈外侧均固定连接在观察表(73)外壳内,所述水箱(77)固定连接在输入管(3)上端,所述水箱(77)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接管(76),所述第二连接管(76)远离水箱(77)一端固定连接在观察表(73)上端,所述第二连接管(76)远离观察表(73)一端位于水箱(7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水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卸氨泵(2)、输入管(3)、连接软管(5)和监测机构(7),所述卸氨泵(2)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端,所述卸氨泵(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输入管(3)和输出管(4),所述连接软管(5)卡接在输入管(3)内,所述连接软管(5)与输入管(3)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6),所述第一密封垫(6)一侧固定连接在输入管(3)内,所述第一密封垫(6)另一侧与连接软管(5)相接触,所述监测机构(7)设置于输入管(3)上端;
所述监测机构(7)包括环形槽(71)、第一连接管(72)、观察表(73)、固定转轴(74)、扇叶(75)、第二连接管(76)和水箱(77),所述环形槽(71)开设在输入管(3)内侧壁,所述环形槽(71)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接管(72),所述第一连接管(72)上端穿过输入管(3)且与观察表(73)固定连接,所述观察表(73)内旋转连接有一个固定转轴(74),所述固定转轴(74)上固定连接有一组扇叶(75),所述固定转轴(74)两端与观察表(73)连接处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红
申请(专利权)人:维尔凯德天津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