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生产用粉料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28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粉料输送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生产用粉料输送机,包括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正面和背面的中部分别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定位框的内侧设置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右端的两侧分别和第一轴承相互连接,所述输料管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且两侧第二轴承的中部分别套接有绞龙,所述输料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定位框内腔的架体,所述架体内安装有电动机。本装置通过采用支杆的设计,同时配合可旋转输料管的共同使用,在装置实际使用时,输料管能够转动调节,并且出料管也可以拉伸转动,使得粉料排出的高度和角度能够实现调节,解决了传统装置因为结构固定而导致使用局限性较大的问题,是本装置可行性的体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粉料输送机
本技术涉及粉料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生产用粉料输送机。
技术介绍
普通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十分常见的材料,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混凝土在市场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混凝土生产加工过程中,常常会需要配合粉料输送机的共同使用,现有的粉料输送机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但是弊端也还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表现有:在进行粉料输送过程中,其机体自身大都是较为固定,对粉料排出的位置和角度等调节不够方便,使得机体自身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混凝土生产用粉料输送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生产用粉料输送机,具有便于调节排出高度和角度的特点。(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生产用粉料输送机,包括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正面和背面的中部分别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定位框的内侧设置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右端的两侧分别和第一轴承相互连接,所述输料管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且两侧第二轴承的中部分别套接有绞龙,所述输料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定位框内腔的架体,所述架体内安装有电动机,所述输料管顶面的右侧连接有进料漏斗,所述输料管底面的左侧分别套接和安装有出料管和支杆,所述出料管下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把手。优选的,所述支杆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圆管,所述圆管内活动套接有向上伸出的伸缩杆,且圆管的顶端螺纹套接有螺环。优选的,所述定位框底面的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数量有四个,且四个底座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优选的,所述进料漏斗的底面套接有弹性管,所述输料管和进料漏斗之间通过弹性管相互连接。优选的,所述圆管顶端的外侧设置有和螺环相互匹配的螺纹,所述圆管顶端的正面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优选的,所述输料管内侧的直径值小于绞龙的直径值,所述输料管侧面和绞龙相互平行。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装置通过采用支杆的设计,同时配合可旋转输料管的共同使用,在装置实际使用时,输料管能够转动调节,并且出料管也可以拉伸转动,使得粉料排出的高度和角度能够实现调节,解决了传统装置因为结构固定而导致使用局限性较大的问题,是本装置可行性的体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定位框;2、第一轴承;3、输料管;4、第二轴承;5、绞龙;6、架体;7、电动机;8、进料漏斗;9、出料管;10、把手;11、支杆;111、基座;112、圆管;113、螺环;114、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所示,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生产用粉料输送机,包括有定位框1,定位框1正面和背面的中部分别套接有第一轴承2,定位框1的内侧设置有输料管3,输料管3右端的两侧分别和第一轴承2相互连接,输料管3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4,且两侧第二轴承4的中部分别套接有绞龙5,输料管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定位框1内腔的架体6,架体6内安装有电动机7,输料管3顶面的右侧连接有进料漏斗8,输料管3底面的左侧分别套接和安装有出料管9和支杆11,出料管9下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把手10。当电动机7带动绞龙5同步转动时,绞龙5自身能够将粉料不断向左侧输送,最终通过出料管9向外排出。在装置运行状态时,其出料管9弯折的角度和输料管3的高度都是可以进行调节的,使得装置自身能够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解决了传统装置使用局限性较大的问题。图3为本技术的支杆结构示意图,支杆11包括有基座111,基座111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圆管112,圆管112内活动套接有向上伸出的伸缩杆114,且圆管112的顶端螺纹套接有螺环113。在装置对输料管3的高度进行调节作业时,其输料管3的左端是上下变化的,为了给输料管3自身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力,在输料管3的左侧设置了支杆11,并且支杆11自身是可以伸缩调节的,保证给输料管3提供稳定的支撑效果。在支杆11使用时,伸缩杆114能够在圆管112内伸缩调节,并且当螺环113旋紧之后,伸缩杆114和圆管112之间的长度值能够被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框1底面的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的数量有四个,且四个底座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在定位框1底面的四周采用在同一水平面底座的设计,使得底座不仅能够给装置提供支撑的作用力,还可以确保装置自身良好的稳定状。如图1所示,进料漏斗8的底面套接有弹性管,输料管3和进料漏斗8之间通过弹性管相互连接。在装置对高度进行转动调节时,其输料管3自身是处于转动的状态,并且进料漏斗8和输料管3是相互连接的,通过在输料管3底面采用弹性管的设计,使得进料漏斗8的位置不会被转动的输料管3所影响,是装置可行的重要结构支持。需要说明的是,圆管112顶端的外侧设置有和螺环113相互匹配的螺纹,圆管112顶端的正面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由于圆管112的顶端开设有滑槽,因此圆管112的顶端能够始终呈张开的状态,可以便于伸缩杆114在圆管112内伸缩调节,同时,螺环113的转动能够使得圆管112的顶端张开或者缩紧,当螺环113旋紧之后,可以对支杆11的长度值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输料管3内侧的直径值小于绞龙5的直径值,输料管3侧面和绞龙5相互平行。通过采用相互平行输料管3和绞龙5的设计,并且绞龙5的直径值小于输料管3内侧的直径值,这就使得绞龙5和输料管3内侧之间会留有间隙,防止绞龙5自身的转动被输料管3所影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前,首先将螺环113旋开,使得伸缩杆114能够在圆管112内伸缩调节,然后对输料管3左端的高度进行转动调节,输料管3的转动可以使得粉料排出的高度进行变化,当输料管3的高度确定之后再将螺环113旋紧,这时圆管112和伸缩杆114两者的位置得以被固定,最后手持把手10对出料管9的弯曲角度进行调节,确保出料管9的底端能够对准粉料排出的主要区域即可。在装置运行状态时,将需要输送的粉料通过进料漏斗8投放至输料管3内,电动机7自身能够带动绞龙5同步旋转,转动的绞龙5会将粉料向左侧输送,当粉料输送至最左侧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生产用粉料输送机,包括有定位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1)正面和背面的中部分别套接有第一轴承(2),所述定位框(1)的内侧设置有输料管(3),所述输料管(3)右端的两侧分别和第一轴承(2)相互连接,所述输料管(3)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4),且两侧第二轴承(4)的中部分别套接有绞龙(5),所述输料管(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定位框(1)内腔的架体(6),所述架体(6)内安装有电动机(7),所述输料管(3)顶面的右侧连接有进料漏斗(8),所述输料管(3)底面的左侧分别套接和安装有出料管(9)和支杆(11),所述出料管(9)下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把手(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生产用粉料输送机,包括有定位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1)正面和背面的中部分别套接有第一轴承(2),所述定位框(1)的内侧设置有输料管(3),所述输料管(3)右端的两侧分别和第一轴承(2)相互连接,所述输料管(3)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4),且两侧第二轴承(4)的中部分别套接有绞龙(5),所述输料管(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定位框(1)内腔的架体(6),所述架体(6)内安装有电动机(7),所述输料管(3)顶面的右侧连接有进料漏斗(8),所述输料管(3)底面的左侧分别套接和安装有出料管(9)和支杆(11),所述出料管(9)下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把手(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生产用粉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1)包括有基座(111),所述基座(111)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圆管(112),所述圆管(112)内活动套接有向上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治永尹德龙胡顺举黄帅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陆源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