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锰渣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254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解锰渣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电解锰渣处理系统,包括搅拌仓,所述搅拌仓顶端螺栓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安装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底端贯穿延伸至搅拌仓内并卡接安装有搅拌叶,所述搅拌仓顶端一侧插接安装有集气管,所述集气管顶端插接安装有氨气收集箱,所述搅拌仓顶端插接安装有入料管,所述搅拌仓底端一侧插接安装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底端插接连接有粉碎仓,所述粉碎仓内壁底端焊接安装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顶端焊接安装有升降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真题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混料均匀且操作连贯性完整,对混合后期的原料有效的分割处理,进一步的提高了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锰渣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解锰渣
,尤其涉及一种电解锰渣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的迅速发展,锰及其合金作为钢铁、有色金属工业的添加剂、脱氧剂和脱硫剂,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其需求亦不断增长,亦拉动电解金属锰行业迅速发展。随着锰产量的日益增加,电解锰渣随带来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大量堆存的锰渣不仅对环境产生巨大压力,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寻求资源化利用锰渣的工艺路线,电解锰渣是电解锰行业电解法制锰后产生的压滤渣,刚压滤后的电解锰渣呈酸性、块状(水分25-27%),比重大(2.64g/cm3)平均粒度仅为44μm,在自然条件下粘性很大,且其中含有多种重金属、氨氮等环境污染物。同时,电解锰渣含水率较高、体积大,给堆放和运输带来困难。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针对电解锰渣的处理技术,但是缺乏实现此类技术的核心搅拌设备,制约了电解锰渣处理技术的产业,电解锰渣脱除的氨、氮、硫、碳等有机质经高温后产生的气体仅通过脱吸处理便直接排空,产生了二次污染,不符合国家关于工业固体污染无害化治理的本质要求。但是,我国锰渣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有待成熟,现有处理方法存在严重缺陷:首先,现有方法将脱除了氨、氮、硫、碳等有机质的电解锰渣细微粉熟料以100元/吨左右的价格销售给水泥厂作缓凝剂,由于制备缓凝剂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燃煤,而且掺和的石灰、纯碱等改性处理材料代价高昂,最终导致企业入不敷出,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其次,电解锰渣脱除的氨、氮、硫、碳等有机质经高温后产生的气体仅通过脱吸处理便直接排空,产生了二次污染,不符合国家关于工业固体污染无害化治理的本质要求;再者,电解锰渣中含有的锰、铁、铬、镉等重金属元素依然以氧化物的形式残留在焙烧后的细微粉物料中,如果用含有重金属的物料直接烧制空心砖等建材,则容易出现返硝,脱块及风化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物料后续的资源化利用,电解锰渣处理的关键是锰渣的分散以及处理剂与锰渣的充分混合、反应,但电解锰渣处理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进料与卸料困难、运转不连续、混料不均、分散度低、氨气缺乏有效控制、搅拌机电机易烧坏等问题和不足,一些单位研究采用烘干、晾晒等方式对电解锰渣进行预干燥,把含水率降至10%后进行有效破碎,再进行处理。但这种方式存在周期长、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弊端,并非最好的解决方案,现有锰渣利用技术存在成本过高,污染环境及产品质量不达标的缺陷,为此,提出一种电解锰渣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解锰渣处理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解锰渣处理系统,包括搅拌仓,所述搅拌仓顶端螺栓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安装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底端贯穿延伸至搅拌仓内并卡接安装有搅拌叶,所述搅拌仓顶端一侧插接安装有集气管,所述集气管顶端插接安装有氨气收集箱,所述搅拌仓顶端插接安装有入料管,所述搅拌仓底端一侧插接安装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底端插接连接有粉碎仓,所述粉碎仓内壁底端焊接安装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顶端焊接安装有升降底板,所述粉碎仓底端螺栓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安装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顶端贯穿升降底板并螺栓安装有粉碎叶片,所述粉碎仓一侧通过管道插接连接有冷凝仓,所述冷凝仓内壁顶端焊接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端焊接安装有冷凝槽,所述冷凝仓一侧通过管道插接连接有制冷装置,所述搅拌仓一侧卡接安装有控制器。优选的,所述集气管、入料管和排料管上均连接安装有电磁阀门。优选的,所述冷凝仓底端插接连接有导水管。优选的,所述搅拌仓底端两侧焊接安装有支架。优选的,所述入料管有两个,且并排安装在一起,一个为进水管,另一个为进料管。优选的,所述搅拌仓呈倒梯形,所述搅拌叶呈高宽低窄设置。优选的,所述支架一侧设有外部电源和开关,其中外部电源、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粉碎叶片、制冷装置和开关通过导线依次连接并构成回路。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电磁阀门、粉碎叶片和制冷装置呈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入料管将原料投放至搅拌仓内,启动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搅拌叶对原料进行搅拌,其中产生的氨气通过集气管收集至氨气收集箱内,混合的原料通过排料管流至粉碎仓内,同时粉碎叶片缠绕对粉碎仓内的混料进行烘干加热,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粉碎叶片对混料进行粉碎,同时产生的热气通过管道排放至冷凝仓内,制冷装置做工对冷凝仓内的冷凝槽进行降温,热气遇冷凝结在冷凝槽表面,最后从导水管排出,粉碎的混料可以通过将升降杆降低使升降底板通过粉碎仓一侧的出料管排出。本技术真题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混料均匀且操作连贯性完整,对混合后期的原料有效的分割处理,进一部的提高了处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冷凝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搅拌仓;2、第一电机;3、第一转动轴;4、搅拌叶;5、集气管;6、氨气收集箱;7、入料管;8、排料管;9、粉碎仓;10、升降杆;11、升降底板;12、第二电机;13、第二转动轴;14、粉碎叶片;15、冷凝仓;16、连接杆;17、冷凝槽;18、制冷装置;19、控制器;20、电磁阀门;21、导水管;22、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解锰渣处理系统,包括搅拌仓1,搅拌仓1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安装有第一转动轴3,第一转动轴3底端贯穿延伸至搅拌仓1内并固定安装有搅拌叶4,搅拌仓1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集气管5,集气管5顶端固定安装有氨气收集箱6,搅拌仓1顶端固定安装有入料管7,搅拌仓1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排料管8,排料管8底端固定连接有粉碎仓9,粉碎仓9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杆10,升降杆10顶端固定安装有升降底板11,粉碎仓9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安装有第二转动轴13,第二转动轴13顶端贯穿升降底板11并固定安装有粉碎叶片14,粉碎仓9一侧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冷凝仓15,冷凝仓15内壁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底端固定安装有冷凝槽17,冷凝仓15一侧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制冷装置18,搅拌仓1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9;集气管5、入料管7和排料管8上均连接安装有电磁阀门20,方便控制原料的流量,进一步的提高便捷;冷凝仓15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水管21,有效的回收利用,且以防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锰渣处理系统,包括搅拌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仓(1)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安装有第一转动轴(3),所述第一转动轴(3)底端贯穿延伸至搅拌仓(1)内并固定安装有搅拌叶(4),所述搅拌仓(1)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集气管(5),所述集气管(5)顶端固定安装有氨气收集箱(6);所述搅拌仓(1)顶端固定安装有入料管(7),所述搅拌仓(1)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排料管(8),所述排料管(8)底端固定连接有粉碎仓(9),所述粉碎仓(9)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杆(10),所述升降杆(10)顶端固定安装有升降底板(11),所述粉碎仓(9)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2),所述第二电机(12)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安装有第二转动轴(13),所述第二转动轴(13)顶端贯穿升降底板(11)并固定安装有粉碎叶片(14),所述粉碎仓(9)一侧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冷凝仓(15),所述冷凝仓(15)内壁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6),所述连接杆(16)底端固定安装有冷凝槽(17),所述冷凝仓(15)一侧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制冷装置(18),所述搅拌仓(1)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锰渣处理系统,包括搅拌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仓(1)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安装有第一转动轴(3),所述第一转动轴(3)底端贯穿延伸至搅拌仓(1)内并固定安装有搅拌叶(4),所述搅拌仓(1)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集气管(5),所述集气管(5)顶端固定安装有氨气收集箱(6);所述搅拌仓(1)顶端固定安装有入料管(7),所述搅拌仓(1)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排料管(8),所述排料管(8)底端固定连接有粉碎仓(9),所述粉碎仓(9)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杆(10),所述升降杆(10)顶端固定安装有升降底板(11),所述粉碎仓(9)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2),所述第二电机(12)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安装有第二转动轴(13),所述第二转动轴(13)顶端贯穿升降底板(11)并固定安装有粉碎叶片(14),所述粉碎仓(9)一侧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冷凝仓(15),所述冷凝仓(15)内壁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6),所述连接杆(16)底端固定安装有冷凝槽(17),所述冷凝仓(15)一侧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制冷装置(18),所述搅拌仓(1)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浩波李维叶非华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武大环境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