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宫政专利>正文

一种耳鼻喉喷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219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耳鼻喉喷药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嵌有探照灯,所述外壳体的两侧均设有凹腔,且两个所述凹腔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外壳体一侧的凹腔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固态上药机构,所述外壳体另一侧的凹腔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液态上药机构,所述固态上药机构与所述液态上药机构均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滑槽的内腔设有限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同时设有固态上药机构与液态上药机构,将两种不同的上药器融为一体,使医务人员和患者在进行上药时,不用来回更换上药器,操作简单,且两者的结构结合完美,手持舒适,简单易学,医务人员可以正常使用,更方便了患者自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喉喷药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耳鼻喉喷药装置。
技术介绍
耳鼻咽喉为人体头面部对外开放的始端,易受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不良刺激而出现结构和功能障碍,其中以各种炎性病变居多,各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药物治疗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耳鼻咽喉因功能结构不同,药物品种、剂型亦各不相同,可分为全身应用和局部应用两大类,耳鼻喉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咽及喉部感染,耳鼻喉感染有其一般规律,亦有其特殊性,抗菌药物的应用除口服及注射为全身用药外,尚有各种局部用药,如滴耳,滴鼻,鼻腔喷雾,鼻内涂搽油膏,口腔含片及气雾吸入等。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如今的耳鼻喉科用的上药器只能单一的用于上固态粉末状的药物或者液态的药物,还没有能够同时上两种不同状态药物的装置,更不能用于固态药物与液态药物进行同时治疗,如果需要同时进行治疗还需要更换不同的上药器,给耳鼻喉病患者及医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耳鼻喉喷药装置,具有同时结合了固态上药器与液态上药器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喷药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嵌有探照灯,所述外壳体的两侧均设有凹腔,且两个所述凹腔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外壳体一侧的凹腔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固态上药机构,所述外壳体另一侧的凹腔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液态上药机构,所述固态上药机构与所述液态上药机构均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滑槽的内腔设有限位孔。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为柱型结构,且所述外壳体两侧的凹腔为规则对称的凹型结构,所述固态上药机构与所述液态上药机构两侧均设有刻度条。优选的,所述固态上药机构包括第一滑块、上药嘴、上药针与橡胶气囊,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外壳体,所述橡胶气囊嵌于所述第一滑块中央位置,所述上药针贯穿于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且所述上药针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橡胶气囊,所述上药针为空芯结构,所述上药嘴位于所述上药针顶部,且所述上药嘴为凹型半圆柱结构。优选的,所述液态上药机构包括第二滑块、注射针、加药口与推射器,所述第二滑块通过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外壳体,所述加药口开设于所述第二滑块前侧,所述注射针贯穿于所述第二滑块,且所述注射针为空芯型结构,所述推射器位于所述注射针的底部。优选的,所述探照灯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外壳体的外侧表面设有开关,且所述开关电性连接于所述探照灯。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的背面均设有与所述限位孔大小结构相匹配的弹性限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同时设有固态上药机构与液态上药机构,将两种不同的上药器融为一体,使医务人员和患者在进行上药时,不用来回更换上药器,导致给上药过程带来不便,固态上药器通过橡胶气囊将药物喷在患病处,液态上药器通过推射器将液态药物推射到病患处,操作简单,且两者的结构结合完美,手持舒适,简单易学,医务人员可以正常使用,更方便了患者自己使用。2、由于耳鼻喉内部均为不易观察的地方,本技术通过设有探照灯,可以使患者或者医务人员在使用本装置时,提供照明效果,使视野更加清晰,避免上药上错部位,本技术还设有滑动式结构,可根据患者上药位置的深度,来调节装置的伸出长度,通过刻度线来记忆,也方便下个疗程的上药,避免了每次找上药位置的麻烦,给医务人员及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捷。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中的固态上药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液态上药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外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弹性限位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体;2、探照灯;3、凹腔;4、滑槽;5、限位孔;6、刻度条;7、第一滑块;8、上药嘴;9、上药针;10、橡胶气囊;11、第二滑块;12、注射针;13、加药口;14、推射器;15、开关;16、弹性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喷药装置,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的顶部嵌有探照灯2,外壳体1的两侧均设有凹腔3,且两个凹腔3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4,外壳体1一侧的凹腔3通过滑槽4滑动连接有固态上药机构,外壳体1另一侧的凹腔3通过滑槽4滑动连接有液态上药机构,固态上药机构与液态上药机构均为可拆卸结构,滑槽4的内腔设有限位孔5。具体的,外壳体1为柱型结构,且外壳体1两侧的凹腔3为规则对称的凹型结构,固态上药机构与液态上药机构两侧均设有刻度条6;通过设有刻度条6,可根据患者上药位置的深度,来调节上药机构,便于移动记忆固态上药结构与液态上药机构的位置,从而方便下一疗程的治疗。具体的,固态上药机构包括第一滑块7、上药嘴8、上药针9与橡胶气囊10,第一滑块7通过滑槽4滑动连接于外壳体1,橡胶气囊10嵌于第一滑块7中央位置,上药针9贯穿于第一滑块7的顶部,且上药针9的底部连接于橡胶气囊10,上药针9为空芯结构,上药嘴8位于上药针9顶部,且上药嘴8为凹型半圆柱结构;将固态药物放置于上药嘴8处,用上药嘴8接近病患处,通过挤压橡胶气囊10,将药物喷出至病患处,第一滑块7可通过滑槽4上下滑动,找寻合适位置。具体的,液态上药机构包括第二滑块11、注射针12、加药口13与推射器14,第二滑块11通过滑槽4滑动连接于外壳体1,加药口13开设于第二滑块11前侧,注射针12贯穿于第二滑块11,且注射针12为空芯型结构,推射器14位于注射针12的底部;加药口13可用于添加液态药物,通过推动推射器14,将液态药物通过注射针12推送至病患处,第一滑块7可通过滑槽4上下滑动,根据上药部位,找寻上药位置。具体的,探照灯2的数量为三个,外壳体1的外侧表面设有开关15,且开关15电性连接于探照灯2;耳鼻喉内部均为不易观察的地方,在使用时如果不方便观察病患位置,可以通过开关15打开装置顶部的探照灯2,以便于观察患者的病患位置。具体的,第二滑块11与第一滑块7的背面均设有与限位孔5大小结构相匹配的弹性限位块16;推动第一滑块7或者第二滑块11,第一滑块7与第二滑块11通过限位孔5与弹性限位块16相互配合,来调节装置的伸出长度,将其调整至合适位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取本技术持于手上,使用人员可以先区分固态上药机构与液态上药机构,明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鼻喉喷药装置,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嵌有探照灯(2),所述外壳体(1)的两侧均设有凹腔(3),且两个所述凹腔(3)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4),所述外壳体(1)一侧的凹腔(3)通过滑槽(4)滑动连接有固态上药机构,所述外壳体(1)另一侧的凹腔(3)通过滑槽(4)滑动连接有液态上药机构,所述固态上药机构与所述液态上药机构均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滑槽(4)的内腔设有限位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喷药装置,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嵌有探照灯(2),所述外壳体(1)的两侧均设有凹腔(3),且两个所述凹腔(3)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4),所述外壳体(1)一侧的凹腔(3)通过滑槽(4)滑动连接有固态上药机构,所述外壳体(1)另一侧的凹腔(3)通过滑槽(4)滑动连接有液态上药机构,所述固态上药机构与所述液态上药机构均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滑槽(4)的内腔设有限位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喉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为柱型结构,且所述外壳体(1)两侧的凹腔(3)为规则对称的凹型结构,所述固态上药机构与所述液态上药机构两侧均设有刻度条(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喉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上药机构包括第一滑块(7)、上药嘴(8)、上药针(9)与橡胶气囊(10),所述第一滑块(7)通过滑槽(4)滑动连接于所述外壳体(1),所述橡胶气囊(10)嵌于所述第一滑块(7)中央位置,所述上药针(9)贯穿于所述第一滑块(7)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政李铭婧马刚
申请(专利权)人:宫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