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血可自动回复的束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04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止血可自动回复的束缚结构,包括壳体和束缚带,所述壳体一侧顶部与束缚带一端连接,所述束缚带内部对称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底侧设置有凸条,所述束缚带顶侧且位于气囊之间开设有观察槽;将束缚带绕过手臂后插入第一插槽内,此时经过出带罩位于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之间,通过开关控制马达转动,传动箱传动,带动第一转辊旋转,通过外齿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旋转,此时束缚带在外齿间传送至入带罩后,从第二插槽伸出,此时通过束缚带实现与出血部位的自动束缚,然后气泵工作往气囊内充气,通过凸条起到压迫血管阻断血的作用,且气囊的充吸气均通过气泵完成,便于单人操作。

A binding structure with automatic recovery for hemosta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血可自动回复的束缚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止血可自动回复的束缚结构。
技术介绍
束缚结构适用于医疗机构在常规治疗及救治中输液、抽血、输血,止血时一次性使用;或肢体出血、野外蛇虫咬伤出血时的应急止血。现有的束缚结构多为止血带,其需要人工进行止血带内部的气囊膨胀和收缩操作,操作时,一般通过医护人员辅助操作,不便于单人操作使用;且在操作过程中,无法对产生的血液进行清理,容易出现血液对止血带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止血可自动回复的束缚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束缚结构多为止血带,其需要人工进行止血带内部的气囊膨胀和收缩操作,操作时,一般通过医护人员辅助操作,不便于单人操作使用;且在操作过程中,无法对产生的血液进行清理,容易出现血液对止血带造成污染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止血可自动回复的束缚结构,包括壳体和束缚带,所述壳体一侧顶部与束缚带一端连接,所述束缚带内部对称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底侧设置有凸条,所述束缚带顶侧且位于气囊之间开设有观察槽,所述束缚带顶侧且位于观察槽一端连接有限位带;所述壳体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壳体一侧相对侧底部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壳体内部一端安装有气泵,且气泵与气囊导通连接,所述壳体内部另一端安装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外侧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辊,所述壳体内部且位于传动箱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辊,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外侧均设置有外齿,且第一转辊的外齿和第二转辊的外齿啮合。r>优选的,所述限位带外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所述束缚带顶侧且位于观察槽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且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粘贴使用。优选的,所述壳体外侧安装有开关,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与开关电性连接,且开关与气泵以及马达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槽内侧设置有入带罩,所述第二插槽内侧设置有出带罩,所述入带罩的进料端和出带罩的出料端位于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之间。优选的,所述传动箱外侧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输出端位于传动箱内部安装有主动齿,且主动齿与从动齿啮合,所述从动齿与第一转辊端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束缚带绕过手臂后插入第一插槽内,此时经过出带罩位于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之间,通过开关控制马达转动,传动箱传动,带动第一转辊旋转,通过外齿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旋转,此时束缚带在外齿间传送至入带罩后,从第二插槽伸出,此时通过束缚带实现与出血部位的自动束缚,然后气泵工作往气囊内充气,通过凸条起到压迫血管阻断血的作用,且气囊的充吸气均通过气泵完成,便于单人操作;在束缚时,往观察槽内加入吸血棉,然后通过限位带的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粘贴完对吸血棉进行限位,起到挤压止血的同时对流出的血液进行吸收,避免血液对束缚带造成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壳体剖视图。图例说明:1、壳体;2、束缚带;3、气囊;4、凸条;5、观察槽;6、限位带;7、第一魔术贴;8、第二魔术贴;9、第一插槽;10、开关;11、气泵;12、传动箱;13、马达;14、第一转辊;15、第二转辊;16、外齿;17、第二插槽;18、出带罩;19、入带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图3,一种止血可自动回复的束缚结构,包括壳体1和束缚带2,壳体1一侧顶部与束缚带2一端连接,束缚带2内部对称安装有气囊3,气囊3底侧设置有凸条4,束缚带2顶侧且位于气囊3之间开设有观察槽5,束缚带2顶侧且位于观察槽5一端连接有限位带6;壳体1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插槽9,壳体1一侧相对侧底部开设有第二插槽17,壳体1内部一端安装有气泵11,且气泵11与气囊3导通连接,壳体1内部另一端安装有传动箱12,传动箱12外侧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辊14,壳体1内部且位于传动箱12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辊15,第一转辊14和第二转辊15外侧均设置有外齿16,且第一转辊14的外齿16和第二转辊15的外齿16啮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限位带6外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7,束缚带2顶侧且位于观察槽5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8,且第一魔术贴7和第二魔术贴8粘贴使用,往观察槽5内加入吸血棉,然后通过限位带6的第一魔术贴7与第二魔术贴8粘贴完对吸血棉进行限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壳体1外侧安装有开关10,壳体1内部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与开关10电性连接,且开关10与气泵11以及马达13电性连接,便于通过开关10控制气泵11和马达13工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插槽9内侧设置有入带罩19,第二插槽17内侧设置有出带罩18,入带罩19的进料端和出带罩18的出料端位于第一转辊14和第二转辊15之间,便于对进入壳体1内的束缚带2在输送时起到导向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传动箱12外侧安装有马达13,马达13输出端位于传动箱12内部安装有主动齿,且主动齿与从动齿啮合,从动齿与第一转辊14端部连接,马达13转动带动传动箱12内主动齿旋转,通过与从动齿啮合带动第一转辊14旋转。工作原理:将束缚带2绕过手臂后插入第一插槽9内,通过开关10控制马达13转动,传动箱12传动,带动第一转辊14旋转,通过外齿16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一转辊14和第二转辊15旋转,此时束缚带2在外齿16间传送至入带罩19后,从第二插槽17伸出,此时通过束缚带2实现与出血部位的自动束缚,往观察槽5内加入吸血棉,然后通过限位带6的第一魔术贴7与第二魔术贴8粘贴完对吸血棉进行限位,起到挤压止血的同时对流出的血液进行吸收,然后气泵11工作往气囊3内充气,通过凸条4起到压迫血管阻断血的作用,在止血后,气泵11工作气囊3恢复原状,同时马达13工作将束缚带2从第一插槽9处输出。将束缚带2绕过手臂后插入第一插槽9内,此时经过出带罩18位于第一转辊14和第二转辊15之间,通过开关10控制马达13转动,传动箱12传动,带动第一转辊14旋转,通过外齿16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一转辊14和第二转辊15旋转,此时束缚带2在外齿16间传送至入带罩19后,从第二插槽17伸出,此时通过束缚带2实现与出血部位的自动束缚,然后气泵11工作往气囊3内充气,通过凸条4起到压迫血管阻断血的作用,且气囊3的充吸气均通过气泵11完成,便于单人操作;在束缚时,往观察槽5内加入吸血棉,然后通过限位带6的第一魔术贴7与第二魔术贴8粘贴完对吸血棉进行限位,起到挤压止血的同时对流出的血液进行吸收,避免血液对束缚带2造成污染。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血可自动回复的束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束缚带(2),所述壳体(1)一侧顶部与束缚带(2)一端连接,所述束缚带(2)内部对称安装有气囊(3),所述气囊(3)底侧设置有凸条(4),所述束缚带(2)顶侧且位于气囊(3)之间开设有观察槽(5),所述束缚带(2)顶侧且位于观察槽(5)一端连接有限位带(6);/n所述壳体(1)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插槽(9),所述壳体(1)一侧相对侧底部开设有第二插槽(17),所述壳体(1)内部一端安装有气泵(11),且气泵(11)与气囊(3)导通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另一端安装有传动箱(12),所述传动箱(12)外侧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辊(14),所述壳体(1)内部且位于传动箱(12)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辊(15),所述第一转辊(14)和第二转辊(15)外侧均设置有外齿(16),且第一转辊(14)的外齿(16)和第二转辊(15)的外齿(16)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血可自动回复的束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束缚带(2),所述壳体(1)一侧顶部与束缚带(2)一端连接,所述束缚带(2)内部对称安装有气囊(3),所述气囊(3)底侧设置有凸条(4),所述束缚带(2)顶侧且位于气囊(3)之间开设有观察槽(5),所述束缚带(2)顶侧且位于观察槽(5)一端连接有限位带(6);
所述壳体(1)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插槽(9),所述壳体(1)一侧相对侧底部开设有第二插槽(17),所述壳体(1)内部一端安装有气泵(11),且气泵(11)与气囊(3)导通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另一端安装有传动箱(12),所述传动箱(12)外侧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辊(14),所述壳体(1)内部且位于传动箱(12)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辊(15),所述第一转辊(14)和第二转辊(15)外侧均设置有外齿(16),且第一转辊(14)的外齿(16)和第二转辊(15)的外齿(16)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血可自动回复的束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带(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秀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