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198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其中,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具有容纳空腔;罩体,设置于容纳空腔内并将容纳空腔分隔为上下布置的散热腔以及排气腔,盖体本体上设置有在盖体本体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的散热口以及排风口,散热口设置于散热腔的腔壁上,排风口设置于排气腔的腔壁上。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盖体的温升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实现炸制食物和压力烹饪食物,一般用户需要购置空气炸锅以及电压力锅。这样一方面占用厨房空间,另一方面空气炸锅只是用于烧烤,单一使用利用率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具有多功能锅具,整合电压力锅和空气炸锅的优点,使锅具既可以实现电压力锅炖煮食物的功能又可以进行烧烤。对于上述多功能锅具来说,一般设置有锅体以及盖设于锅体上的盖体,锅体内具有烹饪腔,盖体上设置有与烹饪腔连通的排风口也设置有与烹饪腔互不连通的散热口,通过散热口散热能够降低盖体的温度,保证盖体内的驱动件的使用寿命。但是上述盖体的散热效果不佳,导致盖体的温升依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盖体的温升较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具有容纳空腔;罩体,设置于容纳空腔内并将容纳空腔分隔为上下布置的散热腔以及排气腔,盖体本体上设置有在盖体本体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的散热口以及排风口,散热口设置于散热腔的腔壁上,排风口设置于排气腔的腔壁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散热口以及排风口在盖体本体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使得由排风口排出的热气在上浮时不易流入散热口内,减小热气由散热口流入盖体内的几率,降低盖体的温升。进一步地,散热口与排风口位于盖体本体的相对的两侧。上述结构尽量增大散热口与排风口在周向方向上的距离,从而进一步使得由排风口排出的热气在上浮时不易流入散热口内,减小热气由散热口流入盖体内的几率,降低盖体的温升。进一步地,盖体本体的散热腔的腔壁上设置有进风口,盖体还包括:散热扇叶,设置于散热腔内,散热口位于散热扇叶的出风侧;驱动件,设置于进风口与散热扇叶的吸风侧之间。上述结构使得外界的冷风能够快速地由进风口吸入,然后经过驱动件对其进行散热,吸热后的热风由散热口快速排出,从而快速降低盖体的温度,保证驱动件的温升,保证其使用寿命的同时,使得用户不会被盖体烫到,保证盖体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地,盖体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导向筋,第一导向筋围设在散热扇叶的周向外侧,第一导向筋具有开口,开口与散热口相对。上述结构使得吸收驱动件热量后的热风能够聚拢在第一导向筋内侧,并沿预设的与散热口相对的开口排出,保证大部分的热风能够快速从散热口排出,降低盖体的温度。进一步地,盖体本体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筋,第二导向筋连接在第一导向筋的开口端与盖体本体的内侧壁之间,散热口位于两个第二导向筋之间。在上述结构中,从开口排出的热风被第二导向筋导向,使得大部分热风被导向散热口,进一步提高热风排出的速率,降低盖体的温度。进一步地,两个第二导向筋之间的距离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增加。由于风速与截面积之间呈反比,因此上述结构中越靠近散热口的截面积越大,使得由散热口排出的热气的速度越小,避免热风由散热口快速排出,导致烫伤用户的现象发生。进一步地,罩体包括上罩体、下罩体、发热源以及导风扇叶,上罩体与下罩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发热源以及导风扇叶设置于容纳空间内,驱动件为驱动导风扇叶的驱动电机,下罩体上设置有过流口。导风扇叶能够向发热源吹风以产生高温高速的热风,以对食物进行烘烤。由于罩体的热量较高驱动电机温升较高,容易损坏,因此利用散热扇叶吸收外界的冷风,利用冷风对驱动电机进行降温,保证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盖体本体包括面盖以及位于面盖内的内衬,散热口以及排风口均设置于面盖的侧壁上,内衬与散热口以及排风口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避让口。上述结构简单,热风由侧面排出不容易烫伤用户,保证使用安全。进一步地,罩体包括外壳主体以及位于外壳主体周向外侧的环形边缘,环形边缘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凸起,凸起内部形成冲压凹槽,冲压凹槽与排风口相连通,环形边缘的凸起以外的部分与内衬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与散热口相连通;上述结构能够减小散热口与排风口在盖体的轴向方向上的距离,从而实现盖体的减薄,进而实现了小型化设计。和/或,散热口与排风口在同一水平面上。上述结构使得散热口与排风口能够设置在同一高度,从而进一步实现了盖体的减薄,进一步实现了小型化设计。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盖设于器具本体上,盖体为上述的盖体。由于上述盖体具有温升低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盖体的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盖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盖体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盖体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3的盖体的内衬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容纳空腔;2、散热腔;3、排气腔;10、盖体本体;11、散热口;12、排风口;13、进风口;14、第一导向筋;15、第二导向筋;16、面盖;17、内衬;18、避让口;20、罩体;21、下罩体;22、发热源;23、导风扇叶;24、外壳主体;25、环形边缘;251、冲压凹槽;30、散热扇叶;40、驱动件;50、格栅;60、器具本体;70、盖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研究中发现,
技术介绍
中的盖体散热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因为散热口和排风口在盖体的同一侧并且上下分布,这导致排风口排出的热风容易进入散热口内,导致盖体内的温度上升,不利于散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盖体包括:盖体本体10以及罩体20。其中,盖体本体10具有容纳空腔1。罩体20设置于容纳空腔1内并将容纳空腔1分隔为上下布置的散热腔2以及排气腔3,盖体本体10上设置有在盖体本体1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的散热口11以及排风口12,散热口11设置于散热腔2的腔壁上,排风口12设置于排气腔3的腔壁上。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散热口11以及排风口12在盖体本体1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使得由排风口12排出的热气在上浮时不易流入散热口11内,减小热气由散热口11流入盖体内的几率,降低盖体的温升。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口11与排风口12位于盖体本体10的相对的两侧。上述结构尽量增大散热口11与排风口12在周向方向上的距离,从而进一步使得由排风口12排出的热气在上浮时不易流入散热口11内,减小热气由散热口11流入盖体内的几率,降低盖体的温升。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盖体本体(10),具有容纳空腔(1);/n罩体(2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腔(1)内并将所述容纳空腔(1)分隔为上下布置的散热腔(2)以及排气腔(3),所述盖体本体(10)上设置有在所述盖体本体(1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的散热口(11)以及排风口(12),所述散热口(11)设置于所述散热腔(2)的腔壁上,所述排风口(12)设置于所述排气腔(3)的腔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本体(10),具有容纳空腔(1);
罩体(2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腔(1)内并将所述容纳空腔(1)分隔为上下布置的散热腔(2)以及排气腔(3),所述盖体本体(10)上设置有在所述盖体本体(1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的散热口(11)以及排风口(12),所述散热口(11)设置于所述散热腔(2)的腔壁上,所述排风口(12)设置于所述排气腔(3)的腔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11)与所述排风口(12)位于所述盖体本体(10)的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10)的所述散热腔(2)的腔壁上设置有进风口(13),所述盖体还包括:
散热扇叶(30),设置于所述散热腔(2)内,所述散热口(11)位于所述散热扇叶(30)的出风侧;
驱动件(40),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3)与所述散热扇叶(30)的吸风侧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导向筋(14),所述第一导向筋(14)围设在所述散热扇叶(30)的周向外侧,所述第一导向筋(14)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散热口(11)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筋(15),所述第二导向筋(15)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向筋(14)的开口端与所述盖体本体(10)的内侧壁之间,所述散热口(1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筋(15)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