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撕口的杯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196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可撕口的杯盖,包括:夹固结构,由两夹块所形成的一间隙,所述夹固结构的一端具有凹槽,用于可撕离部件在弯折时使用;卡扣,可与所述间隙压紧扣合;提手,位于杯盖外缘处,撕开时,该提手沿撕拉缺口带动所述可撕离部件沿折断线撕开后,可形成一饮用口;第一肋体,设置于杯盖的边缘处;缓冲腔,设置于杯盖的中心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杯盖盖合卡入杯体上,经由提手沿撕拉缺口串连该可撕离部件的断折线撕开后,该可撕离部件的间隙,可沿凹槽弯折与卡扣过盈配合,并形成一饮用口,即可方便饮用者饮用杯体内的饮料,而且缓冲腔,可以缓冲在配送过程中杯内饮料的大幅度晃动,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外送过程中的泄漏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可撕口的杯盖
本技术涉及饮料杯盖
,具体为一种具有可撕口的杯盖。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喝水、咖啡、茶或饮料,在现今社会工商发达环境下,为了达到便利的目的,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传统一次式的饮料用杯及盖,此外,还有封装包装等方法,其一般在饮用后随即抛弃;如授权公告号CN201079228Y公开的杯盖结构(以下简称“该方案”)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中:该饮料杯为单纯的杯体100与杯盖200结合构成,在饮用时必须要将杯盖200整个拿掉,若是尚未喝完饮料,则因没有杯盖200,该杯体100内的饮料在携带途中容易摇晃溢出,造成消费者不便,甚至烫伤。该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杯盖盖合卡入杯体上,经由片体沿缺口及移动组件的断折线撕开后,该移动组件的卡扣部,可沿凹槽弯折卡扣在夹固组件的隙缝部中,并形成一啜饮口部,即可方便饮用者取用饮料。而该方案依然存在以下不足:虽然设置了溢气口,用于主要是泄出内部热压,防止杯盖与杯体脱离的作用,但是该溢气口与杯盖上表面齐平,在外送的过程中,由于咖啡的晃动,导致咖啡容易自气孔中漏出杯盖,从而造成购买者的抱怨和投诉,不仅增加了外送的难度,而且还可能影响了该类产品的销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撕口的杯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可撕口的杯盖,包括:夹固结构,由两夹块所形成的一间隙,所述夹固结构的一端具有凹槽,用于可撕离部件在弯折时使用;卡扣,可与所述间隙压紧扣合;提手,位于杯盖外缘处,且在二者的接合处具有撕拉缺口,撕开时,该提手沿撕拉缺口带动所述可撕离部件沿折断线撕开后,可形成一饮用口;第一肋体,设置于杯盖的边缘处;还包括:缓冲腔,设置于杯盖的中心处。优选的,还包括:第二肋体,设置于第一肋体和缓冲腔之间的杯盖上。优选的,所述第二肋体呈弧形状,且位于第一肋体和缓冲腔之间中部的杯盖上。优选的,所述夹固结构的两夹块位于提手上,所述间隙底部较顶部开口小。优选的,位于所述凹槽和缓冲腔之间的杯盖上设置有槽体,所述卡扣位于槽体内。优选的,所述槽体内具有两个对称的子槽,在卡扣与间隙压紧扣合后,该槽体用于收纳撕开后的所述杯盖外缘,以及该子槽用于收纳所述夹块。优选的,所述夹块的顶部较底部小。优选的,所述缓冲腔为朝上突出于杯盖上表面而形成的腔体,且具有透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撕开该可撕离部件,可形成一饮用口,即可方便饮用者饮用饮料。2.该可撕离部件的间隙,可沿凹槽弯折与卡扣过盈配合,不会影响饮用者取用饮料。3.该可撕离部件可在饮料尚未饮用完时,再盖回卡入杯体上,使饮料不易溢出,便于反复打开。4.缓冲腔,可以缓冲在配送过程中杯内饮料的大幅度晃动,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外送过程中的泄漏概率。5.该第二肋体,可以增加杯盖整体的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撕开后具有饮用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A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3中B-B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配备杯体示意图。图中:1杯盖、2第一肋体、3缓冲腔、30透气孔、4第二肋体、5可撕离部件、50提手、51夹块、52间隙、6槽体、60子槽、7卡扣、8凹槽、9饮用口、10环形扣槽、11撕拉缺口、12杯盖外缘、13折断线、14杯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可撕口的杯盖,杯盖1通过环形扣槽10盖合卡入杯体14上,包括:夹固结构,由两夹块51所形成的一间隙52,所述夹固结构的一端具有凹槽8,用于可撕离部件5在弯折时使用;卡扣7,可与所述间隙52压紧扣合;所述夹固结构的两夹块51位于提手50上,所述间隙52底部较顶部开口小,所述夹块51的顶部较底部小;提手50,位于杯盖外缘12处,且在二者的接合处具有撕拉缺口11,撕开时,该提手50沿撕拉缺口11带动所述可撕离部件5沿折断线13撕开后,可形成一饮用口9;该具有可撕口的杯盖,还包括:缓冲腔3,设置于杯盖1的中心处。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缓冲腔3为朝上突出于杯盖1上表面而形成的腔体,且具有透气孔30。当杯体14内部装入的为热饮产品时,杯体14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气孔30排出,实现杯内气体自然外泄;由于设置了缓冲腔3,可以缓冲在配送过程中杯内饮料的大幅度晃动,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外送过程中的泄漏概率。第一肋体2,设置于杯盖1的边缘处。具体的,还包括:第二肋体4,设置于第一肋体2和缓冲腔3之间的杯盖1上。所述第二肋体4呈弧形状,且位于第一肋体2和缓冲腔3之间中部的杯盖1上。如图1所示,通过设置了第二肋体4,可以增加杯盖1整体的挺度。具体的,位于所述凹槽8和缓冲腔3之间的杯盖1上设置有槽体6,所述卡扣7位于槽体6内。所述槽体6内具有两个对称的子槽60,在卡扣7与间隙52压紧扣合后,该槽体6用于收纳撕开后的所述杯盖外缘12,以及该子槽60用于收纳所述夹块51。根据上述结构,当杯盖1盖合卡入杯体14上,经由提手50(为一片体)沿撕拉缺口11串连该可撕离部件5的断折线13撕开后,该可撕离部件5的间隙52,可沿凹槽8弯折与卡扣7过盈配合,并形成一饮用口9,即可方便饮用者饮用杯体14内的饮料。在本技术中,提手50沿撕拉缺口11在杯盖外缘12进一步设置断折线(图中未示出),用以撕开时,以保障正确串连可撕离部件5的断折线13,形成一饮用口9。本技术,杯盖采用环保可降解材料如PLA、PBS、PBAT、PHA、PPC或PCL等制作而成,制作工艺为热成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普遍的注塑成型制作工艺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以及材料厚度更薄且强度高,其余未详述的部分可与现有技术相同。本技术,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该杯盖可以适用于热饮或冷饮产品的饮料杯杯体。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可撕口的杯盖,包括:/n夹固结构,由两夹块(51)所形成的一间隙(52),所述夹固结构的一端具有凹槽(8),用于可撕离部件(5)在弯折时使用;/n卡扣(7),可与所述间隙(52)压紧扣合;/n提手(50),位于杯盖外缘(12)处,且在二者的接合处具有撕拉缺口(11),撕开时,该提手(50)沿撕拉缺口(11)带动所述可撕离部件(5)沿折断线(13)撕开后,可形成一饮用口(9);/n第一肋体(2),设置于杯盖(1)的边缘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缓冲腔(3),设置于杯盖(1)的中心处,所述缓冲腔(3)为朝上突出于杯盖(1)上表面而形成的腔体,且具有透气孔(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撕口的杯盖,包括:
夹固结构,由两夹块(51)所形成的一间隙(52),所述夹固结构的一端具有凹槽(8),用于可撕离部件(5)在弯折时使用;
卡扣(7),可与所述间隙(52)压紧扣合;
提手(50),位于杯盖外缘(12)处,且在二者的接合处具有撕拉缺口(11),撕开时,该提手(50)沿撕拉缺口(11)带动所述可撕离部件(5)沿折断线(13)撕开后,可形成一饮用口(9);
第一肋体(2),设置于杯盖(1)的边缘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腔(3),设置于杯盖(1)的中心处,所述缓冲腔(3)为朝上突出于杯盖(1)上表面而形成的腔体,且具有透气孔(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撕口的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肋体(4),设置于第一肋体(2)和缓冲腔(3)之间的杯盖(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可撕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辉林石玲严书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宜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