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及造楼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110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包括布料支座、泵管总成、布料臂节组、回转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布料支座依附于其它结构上,用于支撑布料机;布料臂节组包括主臂节和次臂节组,次臂节组包括至少一节次臂节,主臂节和次臂节均为箱式结构,且主臂节与次臂节首尾顺次上下叠加连接;布料支座与主臂节之间、主臂节与第一节次臂节之间、相邻的次臂节之间中的至少一处,通过回转驱动系统连接;回转驱动系统包括回转支承和驱动机构,回转支承与箱式结构的主臂节或次臂节在竖直方向连接,用于节省竖向空间;驱动机构由控制系统控制驱动回转支承,使得回转支承所连接的两部分实现水平方向旋转,从而调整布料方向;泵管总成沿布料臂节组的侧面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及造楼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及造楼机。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中,存在混凝土布料范围不足以覆盖整个施工区域,主要原因在于现有布料机在竖直方向占用的空间较大,在一些狭小的竖向空间中无法进行布料,需配备多台布料机甚至采用超长布料半径的布料机才能满足需求,或者借助吊装设备,多次吊运更换布料机位置,重新铺设管路,拆管、停机频繁,经济性差又影响了混凝土浇筑工期。同时,布料姿态和布料轨迹调整麻烦,布料杆容易发生碰撞,钻洞多、耗时长,需配备专人实时操控管理。现有布料机自重大,泵动过程中对造楼机结构冲击力大;布料杆依靠人工手动拖拽实现移动布料,控制精度差、劳动强度大、人工投入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及造楼机,提高布料覆盖范围,姿态调整和轨迹规划简单易操作。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包括布料支座、泵管总成、布料臂节组、回转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中,布料支座依附于其它结构上,用于支撑布料机;布料臂节组包括主臂节和次臂节组,次臂节组包括至少一节次臂节,主臂节和次臂节均为箱式结构,且主臂节与次臂节首尾顺次上下叠加连接;所述的布料支座与主臂节之间、主臂节与第一节次臂节之间、相邻的次臂节之间中的至少一处,通过回转驱动系统连接;回转驱动系统包括回转支承和驱动机构,回转支承与箱式结构的主臂节或次臂节在竖直方向连接,用于节省竖向空间;驱动机构由控制系统控制驱动回转支承,使得回转支承所连接的两部分实现水平方向旋转,从而调整布料方向;泵管总成沿布料臂节组的侧面设置。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泵管总成通过弯头形成直角换向和空间180°换向,使得布料臂节组在180°展开状态下,泵管总成在布料臂节组的同一侧。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布料支座依附于造楼机上。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回转支承与箱式结构的主臂节或次臂节的连接处,采用厚板与薄板对接或者厚板贴薄板的结构形式连接。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回转支承与箱式结构的主臂节或次臂节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主臂节上设有配重结构,所述的控制系统设置在配重结构上。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机。一种造楼机,包括造楼机本体和所述的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的布料支座依附于造楼机本体上,布料臂节组位于造楼机本体与建筑结构主体之间,通过布料臂节组的水平向旋转调整布料方向。按上述造楼机,所述的布料支座通过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造楼机本体上,移动机构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采用箱体式的主臂节和次臂节,采用上下叠加方式,在竖直方向用回转驱动系统连接,并且泵管总成沿布料臂节组的侧面设置,从而尽量的降低了布料机的高度,适应更窄的竖向布料空间;同时回转支承所连接的两部分实现水平方向旋转,从而调整布料方向,最终实现提高布料覆盖范围的目的;回转驱动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旋转,完成智能姿态调整和轨迹规划,减少人工参与,简单易操作。2、将泵管总成调整到布料臂节组的同一侧,进一步降低布料机的高度和重量,优化了布料机作业竖向空间,减少对结构的冲击力。3、回转支承在连接处采用厚板与薄板对接或者厚板贴薄板的结构形式,进一步压缩了竖向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布料机应用场景俯视图。图2为布料机应用场景立面图。图3为布料机应应用局部立面图。图4为主臂节首端结构一连接图。图5为主臂节首端结构二连接图。图6为主臂节尾端结构连接图。图7为泵管总成布置图。图8为泵管总成图。图中:布料支座1,泵管总成2,布料臂节组3,回转驱动系统4,控制系统5,造楼机本体6,建筑结构主体7;主臂节3.1、次臂节组3.2,配重结构3.3,主臂节顶板3.1.1,次臂节3.2.1;回转支承4.1、螺栓4.2,电机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包括布料支座1、泵管总成2、布料臂节组3、回转驱动系统4和控制系统5。布料支座1依附于其它结构上,用于支撑布料机;本实施例中,布料支座1依附于造楼机本体6上。布料支座也可以设置在移动车或其它机构上。布料臂节组3包括主臂节3.1和次臂节组3.2,次臂节组3.2包括至少一节次臂节3.2.1,主臂节3.1和次臂节3.2.1均为箱式结构,且主臂节3.1与次臂节3.2.1首尾顺次上下叠加连接;所述的布料支座1与主臂节3.1之间、主臂节3.1与第一节次臂节3.2.1之间、相邻的次臂节3.2.1之间中的至少一处,通过回转驱动系统4连接。回转驱动系统4包括回转支承4.1和驱动机构,回转支承4.1与箱式结构的主臂节3.1或次臂节3.2在竖直方向连接,用于节省竖向空间;驱动机构由控制系统5控制驱动回转支承4.1,使得回转支承4.1所连接的两部分实现水平方向旋转,从而调整布料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支承4.1与箱式结构的主臂节3.1或次臂节3.2的连接处,采用厚板与薄板对接或者厚板贴薄板的结构形式,然后通过螺栓4.2连接,主臂节顶板3.1.1、次臂节3.2.1底板上分别设有与螺栓4.2相匹配的螺纹。采用该结构形式主要是降低布料机主体高度,为狭窄空间预留更多施工空间。本实施例采用电机4.3驱动,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驱动。泵管总成沿布料臂节组的侧面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的泵管总成通过多个180弯头形成直角换向和空间180°换向,使得布料臂节组在180°展开状态下,泵管总成在布料臂节组3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布料支座1与主臂节3.1之间、主臂节3.1与第一节次臂节3.2.1之间、相邻的次臂节3.2.1之间,均设有回转驱动系统4,每个连接处均可实现水平方向的旋转,这样,既可以实现布料的角度调整,也能够实现布料的位置调整,最终实现全方位的布料泵送作业。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臂节3.1上设有配重结构3.3,所述的控制系统5设置在配重结构3.3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造楼机,包括造楼机本体6和所述的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的布料支座1依附于造楼机本体6上,布料臂节组3位于造楼机本体6与建筑结构主体7之间,通过布料臂节组3的水平向旋转调整布料方向。同时,布料支座1能够在造楼机本体6上移动,也由控制系统控制。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臂节布料范围为-270°至+270°,次臂节组布料范围为-170°至+170°。通过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布料轨迹,实现全轨迹智能泵送作业。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思想和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以,凡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原理、设计思路所作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料支座、泵管总成、布料臂节组、回转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中,/n布料支座依附于其它结构上,用于支撑布料机;/n布料臂节组包括主臂节和次臂节组,次臂节组包括至少一节次臂节,主臂节和次臂节均为箱式结构,且主臂节与次臂节首尾顺次上下叠加连接;/n所述的布料支座与主臂节之间、主臂节与第一节次臂节之间、相邻的次臂节之间中的至少一处,通过回转驱动系统连接;/n回转驱动系统包括回转支承和驱动机构,回转支承与箱式结构的主臂节或次臂节在竖直方向连接,用于节省竖向空间;驱动机构由控制系统控制驱动回转支承,使得回转支承所连接的两部分实现水平方向旋转,从而调整布料方向;/n泵管总成沿布料臂节组的侧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料支座、泵管总成、布料臂节组、回转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中,
布料支座依附于其它结构上,用于支撑布料机;
布料臂节组包括主臂节和次臂节组,次臂节组包括至少一节次臂节,主臂节和次臂节均为箱式结构,且主臂节与次臂节首尾顺次上下叠加连接;
所述的布料支座与主臂节之间、主臂节与第一节次臂节之间、相邻的次臂节之间中的至少一处,通过回转驱动系统连接;
回转驱动系统包括回转支承和驱动机构,回转支承与箱式结构的主臂节或次臂节在竖直方向连接,用于节省竖向空间;驱动机构由控制系统控制驱动回转支承,使得回转支承所连接的两部分实现水平方向旋转,从而调整布料方向;
泵管总成沿布料臂节组的侧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管总成通过弯头形成直角换向和空间180°换向,使得布料臂节组在180°展开状态下,泵管总成在布料臂节组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紧凑型智能布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料支座依附于造楼机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王开强欧阳明勇李霞李莹松梁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