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腔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空腔墙、功能墙结构、带窗口的墙结构、带飘窗的墙结构以及建筑物的连接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猛,装配式剪力墙就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目前装配式剪力墙大多以实心预制结构为主,例如在公告号为CN104032856B、CN110029749A以及CN203097017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中,装配式剪力墙包括两个相对的实心预制墙板,两个实心预制墙板之间通过钢筋连接并现浇混凝土,从而形成剪力墙结构。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实心预制构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预制构件侧面出筋导致的构件生产自动化程度低,现场钢筋连接导致的质量管控困难;实心构件自重大导致塔吊型号大、现场吊装困难、运输不便;后浇带连接导致的模板及钢筋作业量大,人工需求量大等等。在这种背景下,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应运而生,成为国家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大方向。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与传统的装配式剪力墙的区别在于,墙体为具有空腔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因此,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有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n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板(10)和第二预制板(20);/n连接结构(30),连接在所述第一预制板(10)和所述第二预制板(20)之间,以使所述第一预制板(10)和所述第二预制板(20)之间形成空腔(40);/n其中,所述第一预制板(10)的内侧面和/或所述第二预制板(20)的内侧面具有粗糙结构,所述粗糙结构包括多个并行的凹槽(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板(10)和第二预制板(20);
连接结构(30),连接在所述第一预制板(10)和所述第二预制板(20)之间,以使所述第一预制板(10)和所述第二预制板(20)之间形成空腔(40);
其中,所述第一预制板(10)的内侧面和/或所述第二预制板(20)的内侧面具有粗糙结构,所述粗糙结构包括多个并行的凹槽(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墙,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凹槽(50)的间距在10至30毫米的范围内,所述凹槽(50)的宽度在2至10毫米的范围内,所述凹槽(50)的深度在1至25毫米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0)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预制板(10)和/或所述第二预制板(20)的边沿具有预设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0)的端部的内壁面为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板(10)和/或所述第二预制板(20)包括中心区域(60)和边缘区域(70),其中,所述边缘区域(70)的所述凹槽(50)的密度大于所述中心区域(60)的所述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猛,马钊,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