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相邻建筑间隙的防碰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1082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震相邻建筑间隙的防碰撞装置,具体涉及建筑防震技术领域,包括基础防撞架,所述基础防撞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相对面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弹簧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防撞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两个防撞板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架,对应两个支撑架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同一个固定环的外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收集装置、集水槽、单向阀、过滤罩和卡扣槽,由于该防碰撞装置并不全依靠钢材韧性或弹性的效果对建筑进行防护,从而大大提高了该防碰撞装置的使用寿命,使得在事故发生时该防碰撞装置不易因老化而难以发挥效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震相邻建筑间隙的防碰撞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震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震相邻建筑间隙的防碰撞装置。
技术介绍
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在地震的影响下会来回摆动,防震缝可以减轻或防止相邻建筑结构单元不同频率的振动产生的碰撞。目前在部分建筑较为密集的区域,建筑之间的空隙较小,使得在出现地震等意外情况导致建筑出现大幅度晃动时,相连两个建筑不仅容易因碰撞而出现裂纹等不可逆的破坏性损坏,从而大大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寿命,且难以对建筑内住户的生命安全进行保障,由于现有的防碰撞结构在大部分采用钢材韧性或弹性的结构对建筑晃动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削弱,但大部分建筑的使用寿命远大于钢材的寿命,导致建筑使用年限内时,钢材的韧性以及弹性受到削减,大大影响了在发生事故时防碰撞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震相邻建筑间隙的防碰撞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在部分建筑较为密集的区域,建筑之间的空隙较小,使得在出现地震等意外情况导致建筑出现大幅度晃动时,相连两个建筑不仅容易因碰撞而出现裂纹等不可逆的破坏性损坏,从而大大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寿命,且难以对建筑内住户的生命安全进行保障,由于现有的防碰撞结构在大部分采用钢材韧性或弹性的结构对建筑晃动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削弱,但大部分建筑的使用寿命远大于钢材的寿命,导致建筑使用年限内时,钢材的韧性以及弹性受到削减,大大影响了在发生事故时防碰撞装置实际使用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震相邻建筑间隙的防碰撞装置,包括基础防撞架,所述基础防撞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相对面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弹簧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防撞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两个防撞板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架,对应两个支撑架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同一个固定环的外表面,所述固定环套接在基础防撞架的外表面,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保持柱,所述保持柱的顶端穿过滑轨与固定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轨开设在基础防撞架内壁的上表面,且两个保持柱的相对面分别与两个挤压杆相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杆位于移动槽内,所述移动槽开设在滑轨内壁的下表面,所述保持柱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槽内壁的左侧面和挤压杆外表面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保持柱的底端与导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滑动连接在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的形状与导向块的形状相适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挤压杆的右端与第一活塞推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推板的外表面与储水槽的内壁搭接,所述储水槽开设在基础防撞架内,且两个储水槽内壁的相对面分别与两个导管相远离的一端相连通,两个导管的另一端与同一个压力槽内壁的左右两侧面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压力槽开设在基础防撞架内,所述压力槽通过两个导管部分与两个储水槽相连通,所述压力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上表面与滑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套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滑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套内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防滑块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防滑块相远离的一面分别与两个滑杆相对面的一端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滑块的外表面与滑套的内壁搭接,所述滑套的左右两侧面均套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径小于滑套的内径,所述限位环的内壁与滑杆的外表面搭接,且两个滑杆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活塞推板的相对面,两个第二活塞推板的外表面与压力槽的内壁搭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基础防撞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的上表面开设有集水槽,所述收集装置通过集水槽中心开设的通孔与储水槽相连通,所述收集装置内壁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卡接在集水槽中心开设的通孔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收集装置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卡扣槽,所述卡扣槽内设置有过滤罩,所述过滤罩的下表面与收集装置的上表面卡接,所述过滤罩下表面的形状与收集装置上表面的形状相适配,所述过滤罩的上表面设置为半球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撞板右侧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紧固螺钉,且两个防撞板相远离的一面均设置有防滑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收集装置、集水槽、单向阀、过滤罩和卡扣槽,伴随着长时间的使用储水槽内的液体就会因温度等情况蒸发直至流失,且在雨水天气时,外界的雨水就会滴落在过滤罩的表面,由于过滤罩为弧面网罩,使得外界的雨水可以顺畅的进入过滤罩内,然而雨水中的灰尘以及外界的杂质均会被过滤罩阻隔在外,从而保障了该防碰撞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过滤罩可以有效的阻隔外界的杂质,降低了因外界杂质的进入而导致储水槽以及压力槽内部出现堵塞的情况,保障了该防碰撞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在外界的液体进入过滤罩内时,收集装置就会与液体进行收集并沿着集水槽至单向阀的位置,且在液体通过单向阀和通孔进入储水槽内时,该防碰撞装置就可以再次发挥效果,且在雨水季节较少的天气时,可以采用人工注水的方式预防地震等情况发生时对建筑带来的危害,由于该防碰撞装置并不全依靠钢材韧性或弹性的效果对建筑进行防护,从而大大提高了该防碰撞装置的使用寿命,使得在事故发生时该防碰撞装置不易因老化而难以发挥效用;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弹簧、防撞板和基础防撞架,在通过紧固螺钉对防撞板固定完毕后,需要通过集水槽将单向阀内注入质量的液体,此时该防碰撞装置即可发挥作用,当出现地震等意外情况导致建筑出现大幅度的晃动时,该防碰撞装置就会因建筑的晃动而受到以及,且由于此时的晃动较为剧烈,使得两侧的防撞板就会快速相向移动,从而带动两个保持柱和挤压杆相向移动,此时挤压杆就会通过第一活塞推板将移动槽内的液体通过导管推入压力槽内,且由于液体在受到压力时,快速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并伴随着压力槽内壁空间快速填满液体此时两侧的防撞板就会停止相向移动,并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之间弹力的作用下缓缓复位,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建筑在受到大幅度晃动而因碰撞而出现破损裂纹的情况,且在防碰撞装置可以有效缓解建筑震动时产生的冲击力,从而保障了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及建筑内人员的生命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基础防撞架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滑套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收集装置爆炸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震相邻建筑间隙的防碰撞装置,包括基础防撞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防撞架(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2)相对面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弹簧(2)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防撞板(3)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两个防撞板(3)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架(4),对应两个支撑架(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块(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同一个固定环(6)的外表面,所述固定环(6)套接在基础防撞架(1)的外表面,所述固定环(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保持柱(7),所述保持柱(7)的顶端穿过滑轨(11)与固定环(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轨(11)开设在基础防撞架(1)内壁的上表面,且两个保持柱(7)的相对面分别与两个挤压杆(8)相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杆(8)位于移动槽(9)内,所述移动槽(9)开设在滑轨(11)内壁的下表面,所述保持柱(7)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10),所述第二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槽(9)内壁的左侧面和挤压杆(8)外表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相邻建筑间隙的防碰撞装置,包括基础防撞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防撞架(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2)相对面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弹簧(2)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防撞板(3)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两个防撞板(3)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架(4),对应两个支撑架(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块(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同一个固定环(6)的外表面,所述固定环(6)套接在基础防撞架(1)的外表面,所述固定环(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保持柱(7),所述保持柱(7)的顶端穿过滑轨(11)与固定环(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轨(11)开设在基础防撞架(1)内壁的上表面,且两个保持柱(7)的相对面分别与两个挤压杆(8)相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杆(8)位于移动槽(9)内,所述移动槽(9)开设在滑轨(11)内壁的下表面,所述保持柱(7)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10),所述第二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槽(9)内壁的左侧面和挤压杆(8)外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相邻建筑间隙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柱(7)的底端与导向块(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13)滑动连接在导向槽(12)内,所述导向槽(12)的形状与导向块(13)的形状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相邻建筑间隙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杆(8)的右端与第一活塞推板(1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推板(14)的外表面与储水槽(15)的内壁搭接,所述储水槽(15)开设在基础防撞架(1)内,且两个储水槽(15)内壁的相对面分别与两个导管(16)相远离的一端相连通,两个导管(16)的另一端与同一个压力槽(17)内壁的左右两侧面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震相邻建筑间隙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槽(17)开设在基础防撞架(1)内,所述压力槽(17)通过两个导管(16)部分与两个储水槽(15)相连通,所述压力槽(17)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龙王文达史艳莉鲜威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