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106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19
本申请涉及桩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其包括位于持力土层内的基础垫层以及位于软土地层内的桩基本体,基础垫层包括与桩基本体固定连接的混凝土垫层、包覆在混凝土垫层外的填充料层、包覆在填充料层外的夯实土层以及包覆在夯实土层外的影响土层,夯实土层和填充料层内设有基础加筋装置。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基础垫层由多层层结构加固而成,可以使得桩基本体保持稳固;基础加筋装置用于增强基础垫层的韧性和结构强度,以使得基础垫层具有更强的承载强度,从而使得桩基在持力土层内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
本申请涉及桩基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
技术介绍
桩基为固定设置在土层内的基础构件,其主要用于对上层建筑结构进行支撑,以保持上层建筑结构的稳固性。桩基对上层建筑结构的支撑效果通常取决于桩基在土层内的稳定效果。施工桩基时通常需要对施工处进行地质勘察,以便于设计人员根据施工处的地质情况设计适宜的桩基形式,尤其是对于软土地层内桩基的合理设计尤为重要。软土地层的是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土层,软土地层中桩基的固定往往是通过将桩基穿越软土地层,使桩基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更硬、更密实或压缩性较小的持力土层处来实现的。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软土地层桩基的稳固性依赖于桩基在持力土层中的固定效果,若桩基在持力土层中固定不牢,桩基易产生倾斜致使装置无法对上层建筑结构形成有效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桩基在持力土层内的稳固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包括位于持力土层内的基础垫层以及位于软土地层内的桩基本体,所述基础垫层包括与桩基本体固定连接的混凝土垫层、包覆在混凝土垫层外的填充料层、包覆在填充料层外的夯实土层以及包覆在夯实土层外的影响土层,所述夯实土层和填充料层内设有基础加筋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基本体用于对上层建筑结构进行支撑,基础垫层用于对桩基本体进行支撑,基础垫层由多层层结构加固而成,可以使得桩基本体保持稳固;基础加筋装置用于增强基础垫层的韧性和结构强度,以使得基础垫层具有更强的承载强度,从而使得桩基在持力土层内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可选的,所述基础加筋装置包括承载柱体和弹性加强臂,所述承载柱体的一端设在夯实土层内,承载柱体的另一端设在填充料层内,所述承载柱体靠近填充料层的一端滑移设置有滑套,所述弹性加强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滑套上,所述弹性加强臂的另一端沿靠近地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加强臂远离滑套的一端压紧固定在夯实土层上,所述承载柱体靠近填充料层的一端和弹性加强臂之间设有推臂,所述推臂的一端与承载柱体转动连接,推臂的另一端与弹性加强臂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柱体用于增强夯实土层与填充连层的连接效果,滑套沿靠近地面的方向滑移时,可以通过推臂驱使弹性加强臂张开,并压紧固定在夯实土层上,以使得弹性加强臂可以用作加强筋结构,使得夯实土层和填充料层具有更高的韧性和结构强度。可选的,所述承载柱体靠近夯实土层的一端设有夯实球头,所述夯实球头嵌设在夯实土层内,所述夯实球头沿承载柱体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大于承载柱体的横截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夯实球头可以初步对持力土层进行夯实,且夯实球头嵌入夯实土层后,可以增强基础加筋装置在夯实土层内的稳固性。可选的,所述夯实球头远离填充料层的一侧设有破土锥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破土锥尖用于将夯实球头预固定在持力土层上,以使得夯实球头对持力土层进行夯实的过程中,夯实球头不易产生歪斜;并进一步增强基础加筋在夯实土层内的稳固性。可选的,所述承载柱体靠近填充料层的一端设有限位端部,所述推臂远离弹性加强臂的一端固定在限位端部上,所述限位端部与滑套远离夯实土层的一端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端部用于对滑套的滑移进行限位,以使得滑套在滑移的过程中不易与承载柱体分离,从而以便于弹性加强臂张开至最大状态。可选的,所述限位端部远离夯实土层的一端设有柱套,所述柱套的一端设在填充料层内,柱套的另一端设在混凝土垫层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柱套用作混凝土垫层和填充料层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增强混凝土垫层与填充料层之间的连接效果,从而增强基础垫层整体的稳固性。可选的,所述弹性加强臂靠近夯实土层的一侧设有锚固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固凸起用于增强弹性加强臂与夯实土层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基础加筋装置在夯实土层内的稳固效果。可选的,所述桩基本体远离基础垫层的一端设有承台,所述承台和基础垫层之间设有加固桩,所述加固桩设在桩基本体的周向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桩用于增强桩基本体与基础垫层之间的连接性,以使得桩基本体与基础垫层之间形成承载能力更强的整体,并进一步桩基本体在持力土层内的稳固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基础垫层由多层层结构加固而成,可以使得桩基本体保持稳固;基础加筋装置用于增强基础垫层的韧性和结构强度,以使得基础垫层具有更强的承载强度,从而使得桩基在持力土层内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2.通过设置加固桩,加固桩用于增强桩基本体与基础垫层之间的连接性,以使得桩基本体与基础垫层之间形成承载能力更强的整体,并进一步桩基本体在持力土层内的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身实施例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础加筋装置和柱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桩基本体;11、承台;2、基础垫层;21、混凝土垫层;22、填充料层;23、夯实土层;24、影响土层;3、基础加筋装置;31、夯实球头;311、破土锥尖;32、承载柱体;33、弹性加强臂;331、锚固凸起;34、限位端部;35、滑套;36、推臂;4、柱套;41、穿孔;5、加固桩;6、软土地层;7、持力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参照图1,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包括桩基本体1和基础垫层2。参照图1和图2,桩基本体1固定在软土地层6中,桩基本体1用于对上层建筑结构进行支撑。基础垫层2设在持力土层7内,且基础垫层2固定在桩基本体1靠近持力土层7的一端,基础垫层2用于对桩基本体1进行支撑,并增强桩基本体1在土层内的稳固性,以使得桩基本体1不易产生歪斜。桩基本体1可以设置为圆柱状,且桩基本体1为浇筑成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桩基本体1远离持力土层7的一端固定有承台11,承台11呈长方体状,承台11与桩基本体1为一体结构。承台11沿桩基本体1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大于桩基本体1的横截面积,桩基本体1的轴线穿过桩基本体1的中心。承台11用于增强桩基本体1对上层建筑结构的支撑效果。基础垫层2呈球形,基础垫层2包括混凝土垫层21、填充料层22、夯实土层23和影响土层24。其中,混凝土垫层21与桩基本体1一体浇筑成型,即混凝土垫层21与桩基本体1固定连接。混凝土垫层21呈球形,且混凝土垫层21的半径大于桩基本体1的半径。填充料层22包覆在混凝土垫层21外,并形成有半径大于基础垫层2半径的球形结构。填充料层22可以采用填充料填充而成,填充条可以是干硬性混凝土。夯实土层23包覆在填充料层22外,并形成半径进一步增大的球形结构。夯实土层23主要由持力土层7夯实而成。影响土层24包覆在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持力土层(7)内的基础垫层(2)以及位于软土地层(6)内的桩基本体(1),所述基础垫层(2)包括与桩基本体(1)固定连接的混凝土垫层(21)、包覆在混凝土垫层(21)外的填充料层(22)、包覆在填充料层(22)外的夯实土层(23)以及包覆在夯实土层(23)外的影响土层(24),所述夯实土层(23)和填充料层(22)内设有基础加筋装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持力土层(7)内的基础垫层(2)以及位于软土地层(6)内的桩基本体(1),所述基础垫层(2)包括与桩基本体(1)固定连接的混凝土垫层(21)、包覆在混凝土垫层(21)外的填充料层(22)、包覆在填充料层(22)外的夯实土层(23)以及包覆在夯实土层(23)外的影响土层(24),所述夯实土层(23)和填充料层(22)内设有基础加筋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加筋装置(3)包括承载柱体(32)和弹性加强臂(33),所述承载柱体(32)的一端设在夯实土层(23)内,承载柱体(32)的另一端设在填充料层(22)内,所述承载柱体(32)靠近填充料层(22)的一端滑移设置有滑套(35),所述弹性加强臂(33)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滑套(35)上,所述弹性加强臂(33)的另一端沿靠近地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加强臂(33)远离滑套(35)的一端压紧固定在夯实土层(23)上,所述承载柱体(32)靠近填充料层(22)的一端和弹性加强臂(33)之间设有推臂(36),所述推臂(36)的一端与承载柱体(32)转动连接,推臂(36)的另一端与弹性加强臂(33)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软土地层桩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柱体(32)靠近夯实土层(23)的一端设有夯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飞云江朝宏李艳张忠杰王亦坤奚小燕钱亦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明森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