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083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封闭水域水环境净化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包括移动式壳体以及抑藻箱,所述移动式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浮标和喇叭式壳体,所述浮标与所述移动式壳体之间设置有固定杆、转接件,所述浮标与所述固定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杆通过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移动式壳体相连接,通过浮标、转接件、固定杆和衔接杆的安设,令喇叭式壳体维持在与水面一定间距的位置处,利用转接件的转动作用和浮标的漂浮效果,令固定杆连带着浮标、喇叭式壳体的部分在遭遇颠簸水流时会自动的进行相应竖向位置调整,影响较小,喇叭式壳体位于移动式壳体的侧边,可对移动式壳体行进时两边汇集的含藻水进行更好的吸取处理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封闭水域水环境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浅水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水华频繁发生,不仅水体表观受到影响,部分藻类释放的臭味和藻毒素等有毒物质还使得饮用水源地水质严重恶化,电化学方法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技术在水处理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的研究已经证明电化学方法对于水中藻类的处理具有较好效果,电解过程能有效杀灭水中藻类,经灭藻处理后的水体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抑藻能力,但目前尚无一种使用灵活、简便成熟、抑藻性能优良的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对封闭水域中藻类进行治理,如今的技术手段中,公告号:CN208471631U所公开的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有效改善了上述问题,但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现有的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喇叭式壳体在进行水收集工作时易受到水流影响,并且对含藻原水的吸取效率不佳,同时抑藻箱内水的均匀搅拌效果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的应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具有结构简单稳定、便于对含藻原水进行吸取以及抑藻箱内水均匀搅拌效果较好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包括移动式壳体以及抑藻箱,所述移动式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浮标和喇叭式壳体,所述浮标与所述移动式壳体之间设置有固定杆、转接件,所述浮标与所述固定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杆通过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移动式壳体相连接,所述喇叭式壳体与所述浮标之间一体成型有衔接杆,所述喇叭式壳体下方设置有软管,所述抑藻箱的上方安装有一号电机,所述抑藻箱内部的底面上安装有三号电机,所述移动式壳体表面上靠近所述抑藻箱的位置处安装有二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和所述三号电机的输出端均传动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表壁上熔接有第一搅拌片,所述二号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旋杆,所述旋杆的外壁上分布有多个第二搅拌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抑藻箱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架,安装架的两侧位置处均安装铺设有太阳能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接件为合页构件,所述固定杆为斜向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搅拌片的表面上开设有槽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杆异于所述二号电机的一端与所述抑藻箱的内壁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喇叭式壳体相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式壳体内对应的泵体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浮标、转接件、固定杆和衔接杆的安设,令喇叭式壳体维持在与水面一定间距的位置处,利用转接件的转动作用和浮标的漂浮效果,令固定杆连带着浮标、喇叭式壳体的部分在遭遇颠簸水流时会自动的进行相应竖向位置调整,影响较小,喇叭式壳体位于移动式壳体的侧边,可对移动式壳体行进时两边汇集的含藻水进行更好的吸取处理操作,提高了吸取效率,同时通过双层搅拌杆、第一搅拌片的横向设计,配合旋杆、第二搅拌片竖向搅拌作用,增强了第一搅拌片内对原水的均匀搅拌效果,保证了对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高效正常的应用操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移动式壳体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喇叭式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抑藻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移动式壳体;2、抑藻箱;3、一号电机;4、二号电机;5、三号电机;6、搅拌杆;7、第一搅拌片;8、旋杆;9、软管;10、安装架;11、太阳能板;12、浮标;13、喇叭式壳体;14、转接件;15、固定杆;16、衔接杆;17、第二搅拌片;18、槽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包括移动式壳体1以及抑藻箱2,移动式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浮标12和喇叭式壳体13,浮标12与移动式壳体1之间设置有固定杆15、转接件14,浮标12与固定杆15为一体式结构,固定杆15通过转接件14与移动式壳体1相连接,喇叭式壳体13与浮标12之间一体成型有衔接杆16,喇叭式壳体13下方设置有软管9,抑藻箱2的上方安装有一号电机3,抑藻箱2内部的底面上安装有三号电机5,移动式壳体1表面上靠近抑藻箱2的位置处安装有二号电机4,一号电机3和三号电机5的输出端均传动连接有搅拌杆6,搅拌杆6的表壁上熔接有第一搅拌片7,二号电机4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旋杆8,旋杆8的外壁上分布有多个第二搅拌片17,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抑藻箱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架10,安装架10的两侧位置处均安装铺设有太阳能板11,本实施例中,太阳能板11可吸收太阳能并通过相应的设备控制器将其转化为电能存在移动式壳体1内安装的蓄电池中,而一号电机3、二号电机4和三号电机5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保证了转动搅拌过程高效稳定的进行。具体的,转接件14为合页构件,固定杆15为斜向结构,本实施例中,利用合页构件的转动作用和斜向结构固定杆15的安设,令浮标12连带着喇叭式壳体13稳定于合适的位置处。具体的,第一搅拌片7的表面上开设有槽口18,本实施例中,槽口18的存在可有效防止处理水中的一些杂物吸附在第一搅拌片7上,从而影响到搅拌过程的情况发生。具体的,旋杆8异于二号电机4的一端与抑藻箱2的内壁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转轴的设计,配合二号电机4的动力作用,保证了旋杆8连带着第二搅拌片17正常的竖向搅拌作用。具体的,软管9的一端与喇叭式壳体13相连接,软管9的另一端与移动式壳体1内对应的泵体相连接,本实施例中,软管9与对应泵体的组合使用,保证了对含藻原水收集过程正常有序的进行。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移动式壳体1在水面上行进时,喇叭式壳体13位于距离水面一定距离的位置处,在喇叭式壳体13的上方设置有浮标12,保证了喇叭式壳体13位置的稳定性,在遭遇喘急水流时,转接件14的转动作用配合浮标12的浮动作用,令喇叭式壳体13维持在合适的状态,不易发生偏移丢失情况,启动移动式壳体1内的泵体,在软管9的连接作用下,利用喇叭式壳体13对移动式壳体1行进时汇集于两侧的含藻原水进行有效收集,进行相应的处理后进入到抑藻箱2内,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包括移动式壳体(1)以及抑藻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浮标(12)和喇叭式壳体(13),所述浮标(12)与所述移动式壳体(1)之间设置有固定杆(15)、转接件(14),所述浮标(12)与所述固定杆(1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杆(15)通过所述转接件(14)与所述移动式壳体(1)相连接,所述喇叭式壳体(13)与所述浮标(12)之间一体成型有衔接杆(16),所述喇叭式壳体(13)下方设置有软管(9),所述抑藻箱(2)的上方安装有一号电机(3),所述抑藻箱(2)内部的底面上安装有三号电机(5),所述移动式壳体(1)表面上靠近所述抑藻箱(2)的位置处安装有二号电机(4),所述一号电机(3)和所述三号电机(5)的输出端均传动连接有搅拌杆(6),所述搅拌杆(6)的表壁上熔接有第一搅拌片(7),所述二号电机(4)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旋杆(8),所述旋杆(8)的外壁上分布有多个第二搅拌片(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微电流电解抑藻设备,包括移动式壳体(1)以及抑藻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浮标(12)和喇叭式壳体(13),所述浮标(12)与所述移动式壳体(1)之间设置有固定杆(15)、转接件(14),所述浮标(12)与所述固定杆(1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杆(15)通过所述转接件(14)与所述移动式壳体(1)相连接,所述喇叭式壳体(13)与所述浮标(12)之间一体成型有衔接杆(16),所述喇叭式壳体(13)下方设置有软管(9),所述抑藻箱(2)的上方安装有一号电机(3),所述抑藻箱(2)内部的底面上安装有三号电机(5),所述移动式壳体(1)表面上靠近所述抑藻箱(2)的位置处安装有二号电机(4),所述一号电机(3)和所述三号电机(5)的输出端均传动连接有搅拌杆(6),所述搅拌杆(6)的表壁上熔接有第一搅拌片(7),所述二号电机(4)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旋杆(8),所述旋杆(8)的外壁上分布有多个第二搅拌片(1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吴会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豫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