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麻黄-桂枝药对中药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提取与制剂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麻黄-桂枝药对中药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单味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制粒而成,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具有不需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卫生安全、携带保存方便等优点。在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落地实施,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结束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种现代化新型的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已逐渐取代传统饮片成为大众首选的用药方式。药对是经过历代医家反复实践提炼,符合中医药对七情配伍理论,临床发挥协同、持制或新生功用,且已形成相对固定形式,经常联用的两味药物。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性温,味辛、微苦,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桂枝性温,味辛、甘,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等功效。二药同用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黄-桂枝药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混合麻黄和桂枝,用水蒸馏,收集挥发油、芳香水以及混合药渣;/n用水对所述混合药渣进行煎煮,收集提取液,浓缩,所得清膏和药用辅料A混合后干燥制备浸膏粉;/n用所述芳香水和包合剂的混合溶液对所述挥发油进行包合,所得包合液经干燥制备包合物,包合采用搅拌包合和研磨包合互相循环的方式;/n将所述浸膏粉、所述包合物、药用辅料B和药用辅料C混合,制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黄-桂枝药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混合麻黄和桂枝,用水蒸馏,收集挥发油、芳香水以及混合药渣;
用水对所述混合药渣进行煎煮,收集提取液,浓缩,所得清膏和药用辅料A混合后干燥制备浸膏粉;
用所述芳香水和包合剂的混合溶液对所述挥发油进行包合,所得包合液经干燥制备包合物,包合采用搅拌包合和研磨包合互相循环的方式;
将所述浸膏粉、所述包合物、药用辅料B和药用辅料C混合,制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黄-桂枝药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黄和所述桂枝的质量比为(2~9):(3~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黄-桂枝药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搅拌包合的条件为:搅拌转速为15r/min~30r/min,搅拌时长为0.5h~1.0h;研磨包合的条件为:研磨频率为40Hz~50Hz,研磨时长为0.5h~2.0h;采用搅拌包合和研磨包合互相循环的方式进行包合的总时长为1h~5h。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麻黄-桂枝药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油和所述包合剂的质量比为1:(5~15);或/和所述包合剂和所述芳香水的质量比为1:(3~10),或/和所述包合剂为β-环糊精。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麻黄-桂枝药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油经乙醇溶液稀释后再进行包合,所述乙醇溶液所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为30%~95%,所述挥发油与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麻黄-桂枝药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蒸馏的用水质量是所述麻黄和所述桂枝的总质量的3倍~10倍,蒸馏的时长为3h~5h。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麻黄-桂枝药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煎煮的次数为1次~3次,每次煎煮的用水质量是所述麻黄和所述桂枝的总质量的6倍~8倍,每次煎煮0.8h~1.2h。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麻黄-桂枝药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浓缩的温度为50℃~80℃,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毅,徐杰,程学仁,黄梦婷,彭帮贵,刘佩仪,梁丽金,孙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浙江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山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