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错位型消融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0428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错位型消融针结构,包括:针体和电缆组件,所述电缆组件设置于所述针体内,所述电缆组件的一侧至少具一第一发射窗口,所述电缆组件的另一侧至少具有一第二发射窗口,且每一所述第一发射窗口至所述针体的轴线上的投影位置与每一所述第二发射窗口至所述针体的轴线上的投影位置相错开设置。通过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发射窗口且消融范围可调的消融针结构,进而可根据病灶结节的大小和形状对应调整对第一发射窗口和第二发射窗口的使用,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手术时间,减少组织损伤,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错位型消融针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融针
,尤其涉及一种错位型消融针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体内病灶消除开始采用微波消融的技术手段配合相应的消融针以及微波发生装置从而以较小的损伤来达到去除病灶的目的。然而,现有的微波消融针头的发射窗口区域往往是单一、单向且固定的,对于较大的以及异形的病灶结节而言,一次消融往往难以完全覆盖整个病变组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经验以及CT的辅助反复、多次地前后移动消融针进行消融,这个过程不仅增加了手术时长还增加了对患者的正常组织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错位型消融针结构,包括:针体和电缆组件,所述电缆组件设置于所述针体内,所述电缆组件的一侧至少具一第一发射窗口,所述电缆组件的另一侧至少具有一第二发射窗口,且每一所述第一发射窗口至所述针体的轴线上的投影位置与每一所述第二发射窗口至所述针体的轴线上的投影位置相错开设置。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缆组件至少具有两所述第一发射窗口,所述电缆组件还至少具有两所述第二发射窗口,每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发射窗口之间间隔有第一距离,每相邻的两所述第二发射窗口之间间隔有第二距离。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所述第一发射窗口和两所述第二发射窗口呈沿所述针体的轴线方向依次交替设置。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缆组件包括:第一同轴电缆和第二同轴电缆,所述第一同轴电缆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平行且相互紧贴设置,每一所述第一发射窗口均形成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远离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的一侧上,每一所述第二发射窗口均形成于所述第二同轴电缆远离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的一侧上。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射窗口通过第一同轴电缆的弧形切剥并暴露介质层形成,所述第二发射窗口通过第二同轴电缆的弧形切剥并暴露介质层形成。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握持手柄,所述握持手柄与所述针体的尾部连接,所述握持手柄内设置有第一射频同轴连接器和第二射频同轴连接器,所述第一射频同轴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连接,所述第二射频同轴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同轴电缆连接。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针体与所述握持手柄的连接处的外缘设置有一密封胶套。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所述第一开关件和所述第二开关件均设置于所述握持手柄上,且所述第一开关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同轴电缆与微波发生源的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同轴电缆与微波发生源的连接。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握持手柄远离所述针体的一端具有一透明壳体部,所述透明壳体部设置有两颜色不同的微波输出指示灯,一所述微波输出指示灯的电极与所述第一射频同轴连接器连接,另一所述微波输出指示灯的电极与所述第二射频同轴连接器连接。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针体上沿长度方向刻画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靠近所述第一发射窗口的一侧呈蓝色,所述刻度线靠近所述第二发射窗口的一侧呈红色。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发射窗口且消融范围可调的消融针结构,进而可根据病灶结节的大小和形状对应调整对第一发射窗口和第二发射窗口的使用,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手术时间,减少组织损伤,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错位型消融针结构的针体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错位型消融针结构的整体示意图。附图中:1、针体;2、电缆组件;21、第一发射窗口;22、第二发射窗口;23、第一同轴电缆;24、第二同轴电缆;3、握持手柄;31、密封胶套;32、第一开关件;33、第二开关件;34、透明壳体部;35、微波输出指示灯;12、第一焊锡部;13、第二焊锡部;11、盲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错位型消融针结构,包括:针体1和电缆组件2,电缆组件2设置于针体1内,电缆组件2的一侧至少具一第一发射窗口21,电缆组件2的另一侧至少具有一第二发射窗口22,且每一第一发射窗口21至针体1的轴线上的投影位置与每一第二发射窗口22至针体1的轴线上的投影位置相错开设置。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电缆组件2至少具有两第一发射窗口21,电缆组件2还至少具有两第二发射窗口22,每相邻的两第一发射窗口21之间间隔有第一距离,每相邻的两第二发射窗口22之间间隔有第二距离。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距离等于第二距离。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两第一发射窗口21和两第二发射窗口22呈沿针体1的轴线方向依次交替设置。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电缆组件2包括:第一同轴电缆23和第二同轴电缆24,第一同轴电缆23和第二同轴电缆24平行且相互紧贴设置,每一第一发射窗口21均形成于第一同轴电缆23远离第二同轴电缆24的一侧上,每一第二发射窗口22均形成于第二同轴电缆24远离第一同轴电缆23的一侧上。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同轴电缆23和第二同轴电缆24均采用极细同轴电缆制成。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同轴电缆23的电缆本体和第二同轴电缆24的电缆本体均容置于一“8”字形的绝缘护套内,上述的8字形护套内形成有两容置通道,第一同轴电缆23和第二同轴电缆24分别置于两容置通道内,从而使得第一同轴电缆23和第二同轴电缆24便于一同进行安装,且可通过绝缘护套预留下述的切剥暴露位置。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上述的绝缘护套也可采用X形结构,第一同轴电缆23和第二同轴电缆24分别位于上述的X形结构的两侧并被半包裹。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发射窗口21通过第一同轴电缆23的弧形切剥并暴露介质层形成,第二发射窗口22通过第二同轴电缆24的弧形切剥并暴露介质层形成。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发射窗口21的弧形切剥和第二发射窗口22的弧形切剥的径向截面均呈半圆形设置。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发射窗口21的切剥和第二发射窗口22的切剥的也可呈完成的环向设置,且第一发射窗口21与第二发射窗口22之间通过隔热不导电材料进行隔离。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针体1内沿轴向形成有一盲孔14,电缆组件2安装于盲孔14内。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同轴电缆23和第二同轴电缆24与盲孔14之间的缝隙填充有耐高温材料以将第一同轴电缆23和第二同轴电缆24固定于盲孔14内。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耐高温材料为环氧树脂胶。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盲孔14的末端设置有一第一焊锡部12和一第二焊锡部13,且第一焊锡部12和第二焊锡部13之间沿盲孔14的轴向间隔有一定距离使得第一焊锡部12与第二焊锡部13相不接触,并且第一同轴电缆23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焊锡部12将其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错位型消融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和电缆组件,所述电缆组件设置于所述针体内,所述电缆组件的一侧至少具一第一发射窗口,所述电缆组件的另一侧至少具有一第二发射窗口,且每一所述第一发射窗口至所述针体的轴线上的投影位置与每一所述第二发射窗口至所述针体的轴线上的投影位置相错开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错位型消融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和电缆组件,所述电缆组件设置于所述针体内,所述电缆组件的一侧至少具一第一发射窗口,所述电缆组件的另一侧至少具有一第二发射窗口,且每一所述第一发射窗口至所述针体的轴线上的投影位置与每一所述第二发射窗口至所述针体的轴线上的投影位置相错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错位型消融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组件至少具有两所述第一发射窗口,所述电缆组件还至少具有两所述第二发射窗口,每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发射窗口之间间隔有第一距离,每相邻的两所述第二发射窗口之间间隔有第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错位型消融针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发射窗口和两所述第二发射窗口呈沿所述针体的轴线方向依次交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错位型消融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组件包括:第一同轴电缆和第二同轴电缆,所述第一同轴电缆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平行且相互紧贴设置,每一所述第一发射窗口均形成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远离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的一侧上,每一所述第二发射窗口均形成于所述第二同轴电缆远离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的一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错位型消融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窗口通过第一同轴电缆的弧形切剥并暴露介质层形成,所述第二发射窗口通过第二同轴电缆的弧形切剥并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毅陈昶苏杭王放李超徐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肺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