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032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病害虫防止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劈除草莓底层老叶:在劈除草莓底层叶片过程中根据叶背颜色控制草莓的保留叶量,保留叶量在3~6张;B、喷施杀螨剂:喷施第一悬浮剂和噻螨酮乳油,叶背浸透率为60~100%;C、释放加州新小绥螨:所述加州新小绥螨的释放量为20~80只,间隔时间为15~40天。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更简单、更有效也更绿色安全的草莓害螨防治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病害虫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草莓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红蜘蛛)和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latusBank(茶黄螨)是草莓花果期的主要害螨。二斑叶螨主要在草莓的老叶背为害,破坏叶片细胞,影响光合作用,为害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叶面发白,叶背发红,严重影响产量。跗线螨主要在草莓的心叶、嫩叶为害,导致叶片扭曲皱缩,失去光泽并严重老化,严重时植株严重矮化,花器发黑,不结果。草莓害螨现有防治技术主要是化学防治方法,然而由于草莓植株相对其它作物而言比较低矮,且叶片较多且相互阻挡,常规的化学防治难以避免出现较多的防治死角,导致喷药不均,无法做到100%的叶背着药,然后杀螨剂均为触杀型农药,没有被喷到农药的害螨即杀不死,加上二斑叶螨对农药的抗药性较强,在实际化学防治应用中,会出现较多打不死的情况,而二斑叶螨的繁殖力又相对强大,在施药后很容易再次暴发为害,从而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而跗线螨由于在心叶和嫩叶上为害,甚至躲在草莓生长点附近,由于叶片阻挡,打药防治难度比二斑叶螨更大,因此化学防治不仅不易控制害螨的为害。由于以上原因,一旦在草莓的花果期发现害螨为害,为了保证产量,频繁用药就不可避免。然而在花果期频繁用药,不仅影响草莓的授粉,引发畸形果,影响其商品价值,更容易造成果品农药污染,影响草莓风味并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现有资料公开了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californicus(McGregor)不同释放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作用,然而该技术要求种植者对二斑叶螨的发生进行事先调查,确定害螨发生量之后再按比例释放加州新小绥螨,该技术对种植者的知识要求过高,通常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种植者无法识别害螨,因此不实用于大部分的普遍种植者。现有草莓害螨防治技术需要一种可操作性强,适合普通种植者,且使用过程中没用防治死角和抗药性问题的防治方法,此外,草莓货架期较短,农药残留问题通常较为突出,所以也更需要一种绿色安全无污染的防治方法。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其可以将防治成本、防治效果和食品安全有机结合,提供更简单、更有效也更绿色安全的草莓害螨防治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劈除草莓底层老叶:在劈除草莓底层叶片过程中根据叶背颜色控制草莓的保留叶量,保留叶量在3~6张;B、喷施杀螨剂:喷施第一悬浮剂和噻螨酮乳油,叶背浸透率为60~100%;C、释放加州新小绥螨:所述加州新小绥螨的释放量为20~80只,间隔时间为15~40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所述草莓的保留叶量根据叶背颜色计算,叶背颜色正常的保留6张,叶背20~70%变色的保留4张,叶背整体变色的留3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所述第一悬浮剂为联苯肼酯悬浮剂或丁氟螨酯悬浮剂,所述联苯肼酯悬浮剂的含量为43%,所述丁氟螨酯悬浮剂的含量为20%,所述噻螨酮乳油的含量为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所述悬浮剂为联苯肼酯悬浮剂或丁氟螨酯悬浮剂与噻螨酮乳油的比例为2:1,所述叶背浸透率为9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所述悬浮剂和噻螨酮乳油一次喷洒完后,间隔2~8天进行二次施药,二次施药包括第二悬浮剂和噻螨酮乳油,叶背浸透率为60~10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所述间隔天数为5天,所述第二悬浮剂包括乙唑螨腈悬浮剂或腈呲螨酯悬浮剂,所述乙唑螨腈悬浮剂的含量为30%,所述腈呲螨酯悬浮剂的含量为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所述加州新小绥螨的释放量根据害螨程度施加,未发现害螨为害时,每棵草莓释放30只加州新小绥螨;发现害螨但叶背未变色时,每棵草莓释放45只加州新小绥螨;发现害螨且叶背变色时,每棵草莓释放60只加州新小绥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所述步骤C中间隔天数为25天,且间隔25天后补充释放加州新小绥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所述补充释放加州新小绥螨的数量为30只。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劈除草莓底层老叶:在劈除草莓底层叶片过程中根据叶背颜色控制草莓的保留叶量,保留叶量在3~6张;B、喷施杀螨剂:喷施第一悬浮剂和噻螨酮乳油,叶背浸透率为60~100%;C、释放加州新小绥螨:所述加州新小绥螨的释放量为20~80只,间隔时间为15~40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提高了草莓的授粉率,降低了畸形果出现的情况,降低了农药污染,适用于没有专业知识的大众范围,提高了除螨者的使用率,且使用过程中没用防治死角和抗药性问题的防治方法,绿色安全无污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劈除草莓底层老叶:在劈除草莓底层叶片过程中根据叶背颜色控制草莓的保留叶量,保留叶量在3~6张;B、喷施杀螨剂:喷施第一悬浮剂和噻螨酮乳油,叶背浸透率为60~100%;C、释放加州新小绥螨:所述加州新小绥螨的释放量为20~80只,间隔时间为15~40天。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草莓的保留叶量根据叶背颜色计算,叶背颜色正常的保留6张,叶背20~70%变色的保留4张,叶背整体变色的留3张,根据叶背颜色对草莓的保留叶量进行劈除,能够有效保证其后续的除螨质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悬浮剂为联苯肼酯悬浮剂或丁氟螨酯悬浮剂,所述联苯肼酯悬浮剂的含量为43%,所述丁氟螨酯悬浮剂的含量为20%,所述噻螨酮乳油的含量为5%,利用第一悬浮剂和噻螨酮乳油的配合,能够提高其初次除螨质量,提高二次除螨效率。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悬浮剂和噻螨酮乳油一次喷洒完后,间隔2~8天进行二次施药,二次施药包括第二悬浮剂和噻螨酮乳油,叶背浸透率为60~100%,通过二次施药,实现对顽固害螨的有效清除,保证其除螨质量。更好的,本专利技术的间隔天数为5天,所述第二悬浮剂包括乙唑螨腈悬浮剂或腈呲螨酯悬浮剂,所述乙唑螨腈悬浮剂的含量为30%,所述腈呲螨酯悬浮剂的含量为30%,通过第二悬浮剂实现对一次除螨后的二次清除,降低螨虫的清除效率和清除质量。本专利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步骤一:劈除草莓底层老叶。当在劈除草莓底层老叶时发现有些老叶的叶背整体变色时,指导操作工人根据不同草莓叶背变色情况保留合适的叶片,未变色的草莓留6片叶,局部变色的留4片叶,整体变色或害螨出现结网的草莓留3片叶,其余的叶片均劈除。劈除的叶片不要拿在手上,应立即放入收集器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劈除草莓底层老叶:在劈除草莓底层叶片过程中根据叶背颜色控制草莓的保留叶量,保留叶量在3~6张;/nB、喷施杀螨剂:喷施第一悬浮剂和噻螨酮乳油,叶背浸透率为60~100%;/nC、释放加州新小绥螨:所述加州新小绥螨的释放量为20~80只,间隔时间为15~40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劈除草莓底层老叶:在劈除草莓底层叶片过程中根据叶背颜色控制草莓的保留叶量,保留叶量在3~6张;
B、喷施杀螨剂:喷施第一悬浮剂和噻螨酮乳油,叶背浸透率为60~100%;
C、释放加州新小绥螨:所述加州新小绥螨的释放量为20~80只,间隔时间为15~40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莓的保留叶量根据叶背颜色计算,叶背颜色正常的保留6张,叶背20~70%变色的保留4张,叶背整体变色的留3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浮剂为联苯肼酯悬浮剂或丁氟螨酯悬浮剂,所述联苯肼酯悬浮剂的含量为43%,所述丁氟螨酯悬浮剂的含量为20%,所述噻螨酮乳油的含量为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草莓害螨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剂为联苯肼酯悬浮剂或丁氟螨酯悬浮剂与噻螨酮乳油的比例为2:1,所述叶背浸透率为9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洁李云谢世勇余德亿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农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