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潮湿敏感元件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029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潮湿敏感元件除湿装置,包括垫块、除湿仓、支撑柱、支撑板、盖板、上衔接管、下衔接管和干燥仓,所述垫块对称设于除湿仓下两端,所述盖板设于除湿仓上端开口处,所述支撑柱对称设于除湿仓内壁底面上,所述支撑板设于支撑柱顶部,所述下衔接管设于除湿仓侧面下端,所述上衔接管设于除湿仓侧面上端,所述上衔接管设于下衔接管上方,所述干燥仓设于上衔接管与下衔接管远离除湿仓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潮湿敏感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通过电热丝加热干燥空气,并通过散热杆和侧通风装置,加快空气中热量散失,降低空气温度,成为干燥空气,在进入除湿仓内,干燥元件的潮湿敏感元件除湿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潮湿敏感元件除湿装置
本技术属于潮湿敏感元件
,具体是指一种潮湿敏感元件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元件即是小型的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常由若干零件构成,可以在同类产品中通用;常指电器、无线电和仪表等工业的某些零件,如电容、晶体管、游丝和发条等,主要分为:电子元件、气动元件和霍尔元件等。随着元件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对于潮湿敏感元件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但是现有的潮湿敏感元件因为在除湿时只能进行简单的扫除动作进行除湿,导致除湿的效率非常低下,降低了敏感潮湿元件的工作效率,而且现有除湿装置,通常是使用电热丝加热除湿,但是电热丝产生大量热量,容易导致元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电热丝加热干燥空气,并通过散热杆和侧通风装置,加快空气中热量散失,降低空气温度,成为干燥空气,在进入除湿仓内,干燥元件的潮湿敏感元件除湿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潮湿敏感元件除湿装置,包括垫块、除湿仓、支撑柱、支撑板、盖板、上衔接管、下衔接管和干燥仓,所述垫块对称设于除湿仓下两端,所述除湿仓为上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盖板设于除湿仓上端开口处,所述支撑柱对称设于除湿仓内壁底面上,所述支撑板设于支撑柱顶部,所述下衔接管设于除湿仓侧面下端,所述上衔接管设于除湿仓侧面上端,所述上衔接管设于下衔接管上方,所述上衔接管和下衔接管平行设置,所述干燥仓设于上衔接管与下衔接管远离除湿仓侧面上;所述干燥仓包括仓体、降温管、散热杆、侧通风装置、分隔仓、电热丝、气泵和支撑块,所述仓体设于上衔接管与下衔接管远离除湿仓侧面上,所述支撑块设于仓体下,所述分隔仓设于仓体内壁底面上,所述电热丝设于分隔仓内,所述气泵设于仓体内且连接于下衔接管与分隔仓,所述降温管一端连接于分隔仓顶部,所述降温管另一端上衔接管下,所述散热杆均匀分布设于降温管侧面上,所述侧通风装置贯穿设于仓体远离除湿仓的内壁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顶部设有把手,所述盖板下设有上通风装置,把手方便工作人员抬起盖板,上通风装置可以带动空气在除湿仓内流动,加快除湿。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贯穿设有透孔,增加元件与空气接触面积,加快除湿。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下端套接设有支撑套环,增加支撑块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降温管内设有吸热筛网,所述吸热筛网设于散热杆之间,吸热筛网可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吸收热量,增强散热能力。本技术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潮湿敏感元件除湿装置操作简单,机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增加干燥仓,利用电热丝干燥并加热空气,并且通过吸热筛网、散热杆和侧通风装置,加快空气中热量散失,形成干燥空气,避免高温空气流入除湿仓内,对元件造成破坏,而且保证了除湿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潮湿敏感元件除湿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其中,1、垫块,2、除湿仓,3、支撑柱,4、支撑板,5、盖板,6、上衔接管,7、下衔接管,8、干燥仓,9、仓体,10、降温管,11、散热杆,12、侧通风装置,13、分隔仓,14、电热丝,15、气泵,16、支撑块,17、把手,18、上通风装置,19、透孔,20、支撑套环,21、吸热筛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述,本技术一种潮湿敏感元件除湿装置,包括垫块1、除湿仓2、支撑柱3、支撑板4、盖板5、上衔接管6、下衔接管7和干燥仓8,所述垫块1对称设于除湿仓2下两端,所述除湿仓2为上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盖板5设于除湿仓2上端开口处,所述支撑柱3对称设于除湿仓2内壁底面上,所述支撑板4设于支撑柱3顶部,所述下衔接管7设于除湿仓2侧面下端,所述上衔接管6设于除湿仓2侧面上端,所述上衔接管6设于下衔接管7上方,所述上衔接管6和下衔接管7平行设置,所述干燥仓8设于上衔接管6与下衔接管7远离除湿仓2侧面上;所述干燥仓8包括仓体9、降温管10、散热杆11、侧通风装置12、分隔仓13、电热丝14、气泵15和支撑块16,所述仓体9设于上衔接管6与下衔接管7远离除湿仓2侧面上,所述支撑块16设于仓体9下,所述分隔仓13设于仓体9内壁底面上,所述电热丝14设于分隔仓13内,所述气泵15设于仓体9内且连接于下衔接管7与分隔仓13,所述降温管10一端连接于分隔仓13顶部,所述降温管10另一端上衔接管6下,所述散热杆11均匀分布设于降温管10侧面上,所述侧通风装置12贯穿设于仓体9远离除湿仓2的内壁侧面上。所述盖板5顶部设有把手17,所述盖板5下设有上通风装置18。所述支撑板4上贯穿设有透孔19。所述支撑块16下端套接设有支撑套环20。所述降温管10内设有吸热筛网21,所述吸热筛网21设于散热杆11之间。具体使用时,首先将需要除湿处理的元件放入支撑板4上,之后启动气泵15、电热丝14和侧通风装置12,电热丝14工作,对周围空气进行加热,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干燥,气泵15通过下衔接管7抽取除湿仓2内的空气,并送入分隔仓13内,之后分隔仓13内空气经过降温仓和上衔接管6进入除湿仓2内,此时空气进入降温仓内,与吸热筛网21和散热杆11充分接触,吸热筛网21和散热杆11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实现降温仓内外的热量交换,并通过侧通风装置12散出热量,实现干燥仓8内外的热量交换,空气降温完成之后通过上衔接管6进入除湿仓2内,启动上通风装置18,上通风装置18促进除湿仓2内空气流动,加快除湿,实现循环除湿。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潮湿敏感元件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块、除湿仓、支撑柱、支撑板、盖板、上衔接管、下衔接管和干燥仓,所述垫块对称设于除湿仓下两端,所述除湿仓为上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盖板设于除湿仓上端开口处,所述支撑柱对称设于除湿仓内壁底面上,所述支撑板设于支撑柱顶部,所述下衔接管设于除湿仓侧面下端,所述上衔接管设于除湿仓侧面上端,所述上衔接管设于下衔接管上方,所述上衔接管和下衔接管平行设置,所述干燥仓设于上衔接管与下衔接管远离除湿仓侧面上;所述干燥仓包括仓体、降温管、散热杆、侧通风装置、分隔仓、电热丝、气泵和支撑块,所述仓体设于上衔接管与下衔接管远离除湿仓侧面上,所述支撑块设于仓体下,所述分隔仓设于仓体内壁底面上,所述电热丝设于分隔仓内,所述气泵设于仓体内且连接于下衔接管与分隔仓,所述降温管一端连接于分隔仓顶部,所述降温管另一端上衔接管下,所述散热杆均匀分布设于降温管侧面上,所述侧通风装置贯穿设于仓体远离除湿仓的内壁侧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潮湿敏感元件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块、除湿仓、支撑柱、支撑板、盖板、上衔接管、下衔接管和干燥仓,所述垫块对称设于除湿仓下两端,所述除湿仓为上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盖板设于除湿仓上端开口处,所述支撑柱对称设于除湿仓内壁底面上,所述支撑板设于支撑柱顶部,所述下衔接管设于除湿仓侧面下端,所述上衔接管设于除湿仓侧面上端,所述上衔接管设于下衔接管上方,所述上衔接管和下衔接管平行设置,所述干燥仓设于上衔接管与下衔接管远离除湿仓侧面上;所述干燥仓包括仓体、降温管、散热杆、侧通风装置、分隔仓、电热丝、气泵和支撑块,所述仓体设于上衔接管与下衔接管远离除湿仓侧面上,所述支撑块设于仓体下,所述分隔仓设于仓体内壁底面上,所述电热丝设于分隔仓内,所述气泵设于仓体内且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艳坤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世纪蓝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