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963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8
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前体围区域、后体围区域、下裆区域、吸收芯、吸收性主体、前外装体、后外装体和弹性构件,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所述下裆区域配置在所述前体围区域与所述后体围区域之间,所述吸收性主体包含所述吸收芯,并且跨所述前体围区域以及所述后体围区域地配置,所述前外装体在所述前体围区域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皮肤面侧地配置,所述后外装体在所述后体围区域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皮肤面侧地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前外装体独立,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前体围区域沿所述宽度方向具有伸缩性。所述弹性构件具有自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向前侧弯曲的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所述弯曲弹性构件的后端缘比所述前外装体的后端缘靠前侧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收性物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具有自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向前侧弯曲的弯曲弹性构件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弯曲弹性构件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配置于下裆区域。由此,利用弯曲弹性构件的收缩向前侧(腰部开口侧)上拉吸收芯,因此将吸收芯拉近到穿着者的身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276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前体围区域,外装体不易与穿着者的身体贴合,谋求改善前体围区域的外装体的贴合性。那么,希望有一种提高前体围区域的外装体的贴合性的吸收性物品。一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前体围区域、后体围区域、下裆区域、吸收芯、吸收性主体、前外装体、后外装体和弹性构件,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所述下裆区域配置在所述前体围区域与所述后体围区域之间,所述吸收性主体包含所述吸收芯,并且跨所述前体围区域以及所述后体围区域地配置,所述前外装体在所述前体围区域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皮肤面侧地配置,所述后外装体在所述后体围区域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皮肤面侧地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前外装体独立,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前体围区域沿所述宽度方向具有伸缩性。所述弹性构件具有自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向前侧弯曲的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所述弯曲弹性构件的后端缘比所述前外装体的后端缘靠前侧地配置。一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前体围区域、后体围区域、下裆区域、吸收芯、吸收性主体、外装体和弹性构件,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所述下裆区域配置在所述前体围区域与所述后体围区域之间,所述吸收性主体包含所述吸收芯,并且跨所述前体围区域以及所述后体围区域地配置,所述外装体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非皮肤面侧至少配置于所述前体围区域以及所述后体围区域,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前体围区域沿所述宽度方向具有伸缩性。所述弹性构件具有自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向前侧弯曲的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所述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中至少1个弯曲弹性构件配置于不与所述吸收芯重叠的区域。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主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穿着者的腹部的图。图5是变更例1的吸收性物品10的示意俯视图。图6是变更例2的吸收性物品10的前外装体20的示意俯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变更例3以及变更例4的吸收性物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的概要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描述,至少清楚以下事项。一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前体围区域、后体围区域、下裆区域、吸收芯、吸收性主体、前外装体、后外装体和弹性构件,上述宽度方向与上述前后方向正交,上述下裆区域配置在上述前体围区域与上述后体围区域之间,上述吸收性主体包含上述吸收芯,并且跨上述前体围区域以及上述后体围区域地配置,上述前外装体在上述前体围区域比上述吸收性主体靠非皮肤面侧地配置,上述后外装体在上述后体围区域比上述吸收性主体靠非皮肤面侧地配置,并且相对于上述前外装体独立,上述弹性构件在上述前体围区域沿上述宽度方向具有伸缩性。上述弹性构件具有自上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向前侧弯曲的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在上述宽度方向的中央,上述弯曲弹性构件的后端缘比上述前外装体的后端缘靠前侧地配置。在穿着者的腹部侧,通常在腹部的下端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凹陷。该腹部的下端的凹陷自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向前侧弯曲。在宽度方向的中央,腹部的下端的凹陷通常位于比前外装体的后端缘靠前侧(腰部开口侧)的位置。那么,通过在宽度方向的中央比前外装体的后端缘靠前侧地配置弯曲弹性构件的后端缘,易于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到宽度方向的外侧沿凹陷配置弯曲弹性构件。在比腹部的凹陷靠上侧(腰部开口侧)的位置,腹部开始鼓起,因此前外装体因弯曲弹性构件的收缩而被上拉,以与腹部的鼓起部贴合。由此,能够提高前外装体的贴合性。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上述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中至少1个弯曲弹性构件配置于不与上述吸收芯重叠的区域。不与吸收芯重叠的弯曲弹性构件的收缩力不会被刚性高的吸收芯阻碍。能够维持该弯曲弹性构件的收缩力,因此能将前体围区域的外装体上拉并且与穿着者的身体贴合。由此,能够提高前体围区域的外装体的贴合性。一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前体围区域、后体围区域、下裆区域、吸收芯、吸收性主体、外装体和弹性构件,上述宽度方向与上述前后方向正交,上述下裆区域配置在上述前体围区域与上述后体围区域之间,上述吸收性主体包含上述吸收芯,并且跨上述前体围区域以及上述后体围区域地配置,上述外装体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非皮肤面侧至少配置于上述前体围区域以及上述后体围区域,上述弹性构件在上述前体围区域沿上述宽度方向具有伸缩性。上述弹性构件具有自上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向前侧弯曲的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上述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中至少1个弯曲弹性构件配置于不与上述吸收芯重叠的区域。由此,不与吸收芯重叠的弯曲弹性构件的收缩力不会被刚性高的吸收芯阻碍。能够维持该弯曲弹性构件的收缩力,因此能将前体围区域的外装体上拉并且与穿着者的身体贴合。由此,能够提高前体围区域的外装体的贴合性。另外,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那样,在所有的弯曲弹性构件配置于与吸收芯重叠的区域的情况下,吸收芯易于沿宽度方向缩小。因而,在吸收芯出现纵向褶皱,吸收芯的刚性有时变高。在该情况下,吸收芯有时不易沿穿着者的身体进行变形,从而前体围区域的外装体的贴合性下降。那么,通过将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中至少1个弯曲弹性构件配置于不与吸收芯重叠的区域,能够抑制由弯曲弹性部导致的吸收芯刚性变高,能够提高前体围区域的外装体的贴合性。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上述外装体是前外装体和后外装体,上述前外装体在上述前体围区域比上述吸收性主体靠非皮肤面侧地配置,上述后外装体在上述后体围区域比上述吸收性主体靠非皮肤面侧地配置,并且相对于上述前外装体独立,在上述宽度方向的中央,上述弯曲弹性构件的后端缘比上述前外装体的后端缘靠前侧地配置。在穿着者的腹部侧,通常在腹部的下端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凹陷。该腹部的下端的凹陷自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向前侧弯曲。在宽度方向的中央,腹部的下端的凹陷通常位于比前外装体的后端缘靠前侧(腰部开口侧)的位置。那么,通过在宽度方向的中央比前外装体的后端缘靠前侧地配置弯曲弹性构件的后端缘,易于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到宽度方向的外侧沿凹陷配置弯曲弹性构件。在比腹部的凹陷靠上侧(腰部开口侧)的位置,腹部开始鼓起,因此前外装体因弯曲弹性构件的收缩而被上拉,以与腹部的鼓起部贴合。由此,能够提高前外装体的贴合性。根据优选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前体围区域、后体围区域、下裆区域、吸收芯、吸收性主体、前外装体、后外装体和弹性构件,/n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n所述下裆区域配置在所述前体围区域与所述后体围区域之间,/n所述吸收性主体包含所述吸收芯,并且跨所述前体围区域以及所述后体围区域地配置,/n所述前外装体在所述前体围区域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皮肤面侧地配置,/n所述后外装体在所述后体围区域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皮肤面侧地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前外装体独立,/n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前体围区域沿所述宽度方向具有伸缩性,/n所述弹性构件具有自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向前侧弯曲的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n其中,/n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所述弯曲弹性构件的后端缘比所述前外装体的后端缘靠前侧地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前体围区域、后体围区域、下裆区域、吸收芯、吸收性主体、前外装体、后外装体和弹性构件,
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
所述下裆区域配置在所述前体围区域与所述后体围区域之间,
所述吸收性主体包含所述吸收芯,并且跨所述前体围区域以及所述后体围区域地配置,
所述前外装体在所述前体围区域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皮肤面侧地配置,
所述后外装体在所述后体围区域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皮肤面侧地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前外装体独立,
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前体围区域沿所述宽度方向具有伸缩性,
所述弹性构件具有自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向前侧弯曲的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
其中,
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所述弯曲弹性构件的后端缘比所述前外装体的后端缘靠前侧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中至少1个弯曲弹性构件配置于不与所述吸收芯重叠的区域。


3.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前体围区域、后体围区域、下裆区域、吸收芯、吸收性主体、外装体和弹性构件,
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
所述下裆区域配置在所述前体围区域与所述后体围区域之间,
所述吸收性主体包含所述吸收芯,并且跨所述前体围区域以及所述后体围区域地配置,
所述外装体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非皮肤面侧至少配置于所述前体围区域以及所述后体围区域,
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前体围区域沿所述宽度方向具有伸缩性,
所述弹性构件具有自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向前侧弯曲的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
其中,
所述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中至少1个弯曲弹性构件配置于不与所述吸收芯重叠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外装体是前外装体和后外装体,
所述前外装体在所述前体围区域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皮肤面侧地配置,
所述后外装体在所述后体围区域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皮肤面侧地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前外装体独立,
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所述弯曲弹性构件的后端缘比所述前外装体的后端缘靠前侧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1个以上的弯曲弹性构件中至少1个弯曲弹性构件以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的方式沿所述宽度方向连续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吸收性物品设置有使所述前体围区域的侧端部与所述后体围区域的侧端部接合而形成的侧部接合部,
在所述前体围区域的侧端部,所述弯曲弹性构件比如下范围靠后侧地配置,该范围是从所述侧部接合部的前端缘到相对于所述侧部接合部的前后方向整个区域的20%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沿所述宽度方向连续地延伸的所有的所述弯曲弹性构件配置于不与所述吸收芯重叠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弹性构件,
所述直线弹性构件比所述弯曲弹性构件靠前侧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弹性构件,
所述直线弹性构件比所述弯曲弹性构件的前端缘中最前侧的部分靠后侧地配置,并且比所述吸收芯的前端缘靠前侧地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直线弹性构件与所述弯曲弹性构件的至少任一者在厚度方向上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吸收性主体具有片,所述片具有非透液性,
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所述片的前端缘位于比所述弯曲弹性构件靠前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所述吸收性主体中与所述弯曲弹性构件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没有设置接合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位于比所述吸收芯靠皮肤面侧的位置的皮肤面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工藤悦子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